亂蹦亂跳、大哭大叫、狂發脾氣,家長面對性格急躁的孩子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碰到不稱心、不如意的事情馬上就激動起來,如熱鍋上的螞蟻,想到到目的,沒做好準備就馬上就開始,由於無計劃,急於求成,常常心裡不穩定,結果達不到目的。
第一件事因急躁失敗了,往往又更加急躁得去干第二件事情,造成「忙中生亂」、「殃及他人」和「欲速則不達」的不良成果,那麼,該怎樣糾正孩子急躁的個性呢?
1、多玩能鍛鍊耐性的遊戲
父母可以多陪孩子玩一些鍛鍊耐性的遊戲,比如串珠子、撿豆子等,有意識地訓練一下孩子的耐性;還有就是給孩子多玩一些益智類玩具例如積木類。
要把一個個小木塊堆積在一起組成不同的形狀,只有靜下心來慢慢地堆積才能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就鍛鍊了孩子的耐性。
此外,做手工也是培養孩子耐性的一種好方法,例如畫畫、剪紙,畫好後沿著線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鍛鍊了孩子的耐性。
通過玩這些鍛鍊耐力的遊戲,孩子慢慢學會專注於一件事、對一件事有耐性。
2、適當讓孩子等待
3歲時的明明是一個特沒耐性的孩子,面前的蛋糕還沒吃完,往往迫不及待地嚷著要吃別的東西;如果要求沒有被及時滿足,他會立即發脾氣、耍賴……明明媽開始很無奈,後來她嘗試換了一種方法,就是跟明明說清楚,他的要求可以滿足,但要「等一等」。
例如,明明要媽媽帶去外面玩,媽媽就說:「好的,稍等一會,讓媽媽先把碗洗了,再把你的水瓶裝上水,我們就能出去咯。
」孩子聽到要求可以被滿足,往往能夠按捺住自己的急躁,靜下心來等待。
當然,剛開始不能讓孩子等太久,如果孩子沒有反感或不耐煩,則再逐次延長等待時間,讓孩子的耐性越來越足。
3、延遲滿足或適當不滿足
有時候,「愛」往往容易演化成「溺愛」。
在一些父母看來,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就是有求必應,而且越快越好,這無疑給了孩子一種錯覺:我要幹什麼就得馬上幹什麼。
如果孩子不能及時得到滿足,必然會有一場哭鬧,而哭鬧後往往換來家長的妥協。
其實,對孩子慾望的滿足分為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超前滿足、即時滿足、超量滿足5種。
對待孩子,應該採取「延遲滿足」和「適當不滿足」。
如果父母習慣於「即時滿足」孩子,孩子就難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有耐性」的品格也就無法培養起來。
要知道耐性並非與生俱來,需要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學習和自我克制才能獲得。
4、給孩子適當表揚或獎勵
如果孩子能耐心地完成一件事,自己總是不吝於表揚或獎勵孩子,因為在培育寶貝耐性的過程中,適當的表揚和獎勵,仿佛「陽光雨露」,讓孩子在經歷忍耐和等待的痛苦後,得到回報,這樣就可以鼓勵孩子重複正確的行為。
比如,帶孩子去公園玩,孩子一整個早上都沒有搶滑滑梯、盪鞦韆等,而是耐心地排隊等待,父母就應該在回家的路上總結表揚孩子的好表現,然後會告訴孩子等吃完飯後就獎勵她一顆糖。
5、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作為家長,只要孩子能做的事情就不要包辦代替,多鼓勵孩子做有益的事情,並且不怕孩子失敗,以此幫助孩子形成獨立處事的能力。
這樣,「不如意,不稱心」才不至於打垮孩子,還可以使孩子在「不如意,不稱心」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孩子學習時,家家長要儘量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不給孩子產生急躁情緒的條件,家長應注重自身的精神文明修養,以身作則,為孩子克服急躁個性做出榜樣。
關於作者:一個基礎教育的踐行者,讀書人!感謝頭條這個平台,也感謝這個時代!文中說道的問題歡迎留言評論!喜歡可以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