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受了傷,家長要怎麼處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這個新聞,當時覺得這種事情會離我很遠,但是隨著身邊熟人的孩子陸陸續續的都開始上學,才發現這種事也有可能發生在我身邊。

(一)

前幾天在孩子所在幼兒園的家長群里聊天,一位媽媽曬出了自己孩子的照片,照片中孩子白嫩的臉上有幾道不太明顯的傷痕,這位媽媽言辭激烈說道:把孩子交到學校,每個月那麼多學費,竟然給我看成這個樣子,工資是白拿的嗎?明天看我怎麼找他們!

「問什麼原因了嗎?」

「沒問」

「萬一是孩子玩耍的時候不小心碰到的?」

「那也不行,老師是幹什麼吃的?」

她說完後,群里暫時安靜了一會兒,我想,大多數的家長是不是跟我一樣,覺得啞口無言?過了好久,終於有另外一位媽媽說到:孩子本來就愛玩,幼兒園都是同齡孩子,磕磕碰碰也在所難免。

誰知那位媽媽依舊不依不饒,在群里很激動的說個不停,大意就是,我花錢把孩子送到你這裡了,孩子是我的心肝寶貝,你就得給我看的完好無缺!(很慶幸這是平時小區里的家長群沒有幼兒園老師們,不然真得心疼下她們了)

(二)

說到磕碰,有一個由活潑開朗變得怯怯懦懦的小男孩。

他也是在幼兒園和小朋友玩的時候,不小心把膝蓋磕青了一塊。

孩子奶奶心疼得不得了,去幼兒園大鬧了一番,狠狠地訓了老師不說,也把和孩子一起玩的小朋友們都訓斥了一頓。

後來,不僅老師對皓軒保護的更加小心,一些戶外活動不敢讓他參加,孩子們從此也不怎麼敢和他玩兒了。

小男孩漸漸地變得沉默又內向,總是眼巴巴的看著別的孩子一起玩。

很是讓人心疼。

所以,孩子在幼兒園磕碰了,家長急著為孩子出頭,對孩子來說,其實不見得是件好事。

(三)

幼兒園和學校有保護孩子的責任與義務,但其實仔細想想,即使是自己在家看孩子,也難免孩子會有摔倒碰到的時候,更何況是在幼兒園這種集體生活中!

那麼,如果孩子受傷後,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覺得大概可以分這幾步。

1、關注孩子的情緒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關注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哭鬧、害怕等異常的情緒,我們則要重視起來,及時與老師聯繫,弄清楚事情的原委。

避免如果孩子沒有出現情緒異常,受傷不嚴重,不要擴大「受傷」這件事對孩子的影響。

2、弄清楚原委

原因通常為:孩子自己不小心磕著碰著的;孩子之間玩耍時不小心弄的;孩子之前有摩擦,相互推搡抓撓造成的;幼兒園遊戲或者遊玩設施設計不合理、使用不當造成的。

第一、二種,告訴孩子玩的開心就好,並且下次要注意些;

第四種,及時聯繫幼兒園,給建議改進。

包括孩子平時飲食、午休等安全問題,一旦發現,都可以及時找學校進行溝通,建議改進。

第三種,是需要我們重點處理的。

建議可以先冷靜下來,問清楚產生摩擦的原因,從心理上疏導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並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比如,明確告訴孩子:只要你被打被欺負了,爸爸媽媽是一定站在你這邊的。

然後跟孩子一起來,把當時發生的事情編到故事裡面去或是把事情可能出現的情況再現出來,其實是在潛移默化地教給孩子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告訴孩子學會自我保護,例如別人要打我們,我們應該跑,他就打不了啦!或者適當對抗,以免自己受傷害,同時向老師或者同伴求助。

過度忍讓和以暴制暴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前者讓孩子產生懦弱心理,後者則讓孩子學會了暴力。

兩種極端的做法都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3、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更重要

沒有一個孩子能毫髮無損地長大。

任何成人也都無法隨時陪伴在孩子身邊,保證安全。

孩子是每個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但總有一天他要獨立面對生活。

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才是減少意外傷害的最佳途徑。

一旦發生意外,家長要擁有一顆平常心,幫助孩子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吸取教訓。

這比心痛焦慮更有用!

希望文章開頭的那位媽媽也能夠領會這一點!

順便這套自我保護系列繪本也值得推薦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成長期間,你永遠不懂當媽的有多焦慮

有一次帶兒子去遊樂場,看到一個小男孩啪的一巴掌打在小女孩臉上,小女孩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兩名孩子的家長立刻到位了,看的出來小女孩的家長有點不高興,嘴裡直說:你個子比哥哥高那麼多,你這麼大的手,一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