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臉被撓破,媽媽與幼師溝通卻遭他人阻攔:這種小事別來打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廣東有一位家長發帖抱怨,自己4歲的兒子今年入讀了一所私立幼兒園,某天放學回家媽媽卻發現孩子臉上出現一道劃痕,看上去像是被指甲撓破的。

媽媽詢問了兒子,得知確實是在幼兒園與小朋友玩遊戲時被撓傷。

於是媽媽想著告訴老師這件事,藉此提醒一下老師檢查並修剪孩子的指甲,免得又撓傷別的孩子。

這位媽媽給老師反饋了情況後,老師很快給了回復,表示「是我們工作失誤,我們明天就檢查一下」,按道理說這是一個很愉快的交流,這件事應該就這樣結束了吧,結果沒想到的是群里有其他家長卻發表了不一樣的意見。

其他家長為了討好老師,居然跳出來反駁這位媽媽,說什麼老師辛苦,小孩子玩耍磕傷很有可能之類的話。

其實現在確實有這樣的家長為了孩子在幼兒園能受到老師的特殊照顧,絞盡腦汁地在微信群里各種花式拍馬屁,有很多網友評論說「最討厭溜須拍老師馬屁的家長」,這些戲精家長確實很不招人待見。

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有老師、家長交流微信群,平時老師有什麼事情都會在微信群里通知,老師、家長信息交流群的主要功能就是老師與家長之間的信息交流,本身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老師與家長之間就應該多溝通、多理解、多交流。

如果有的家長為了討好老師,阻止其他家長與老師的溝通就完全歪曲了建微信群的本意了。

不過話說回來正如網友所言「現在很多家長給孩子灌輸的就是別人弄到你了你要打回去的思想」, 要不要教育孩子「挨打了要自己打回去」這個話題一直存在爭議,不同的家長秉持著截然相反的態度。

其實打或者不打更多的時候家長的教育方式往往代表著家長自己的處世之道,有的家長吃不得一點虧,當然更不能容忍自己孩子「吃虧」;有的家長認為萬事以和為貴,就特別反感教育孩子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有教育專家提出其實我們現在教育孩子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為一名「社會人」,將來孩子最終都會自己面對紛爭,自己去解決爭端,既然是文明社會就不應該不問青紅皂白教育孩子通通用「打」的方式去解決矛盾,尤其是幼兒園的孩子還處於不辨是非的階段,家長更不應該帶著「戾氣」給孩子灌輸「暴力」思想。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而言,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和老師更應該多觀察孩子,了解孩子「攻擊性行為」背後的原因。

這個階段很多孩子並不是心存惡意地去打別人,只是因為他們還不具備表達自己想法和情感的能力,或者說沒有大人教他們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

所以家長更應該做的是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在了解了孩子行為代表的意思以後,最應該做的就是教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比如想和別的小朋友玩耍,就要主動詢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

然後就是給孩子引入規則概念,幼兒園的生活就是一種集體生活,孩子在集體中最需要學會的就是遵守規則。

當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後,家長甚至可以教會孩子用制定規則的方式來解決爭端,比如兩個小朋友都想玩一個玩具的時候,可以用剪刀石頭布的方式來決定誰先玩誰後玩。

這樣才是引導孩子參與集體生活中處理矛盾、爭端的正確方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矯治寶寶攻擊行為的攻略集

寶寶在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家長們會發現寶寶經常會出現攻擊行為。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們應該找出寶寶攻擊行為的真正原因,安撫寶寶的情緒,耐心教導寶寶,而不應該總是去呵斥寶寶。寶寶攻擊行為是什麼寶...

孩子在幼兒園中不合群,家長應該這樣做

想要讓孩子更好地在幼兒園中生活和學習,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讓孩子融入到幼兒園中,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合群,那麼你該怎麼做呢?第一步:觀察孩子的同學在晚上接孩子時,故意多讓孩子在幼兒園玩一會,密切注...

寶寶受欺負,請媽媽這樣對他說

無論是明星家的孩子還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類似被欺負的問題。曾經有一位媽媽這樣說過,幼兒園就像一個小型動物園,每天上演你爭我奪、弱肉強食的戲碼,教室、活動室是他們的戰場。這話雖...

寶寶患了幼兒園恐懼症,怎麼辦?

寶寶要上幼兒園了,可他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恐懼,作為父母該如何應對孩子對幼兒園的恐懼呢?據調查,各年齡段的幼兒中會有10%左右的幼兒害怕開學,兒童心理專家對此給出了一個專業名詞一「人園恐懼症」,也...

孩子總愛打人怎麼辦?

靖靖是一個特別活潑的小女孩兒,剛來到本班的時候,由於孩子年齡小,每位小朋友還有老師對她都照顧有加,可漸漸地隨著孩子的長大,有一些行為也悄悄的出現了…… 今天我組織了一些區域活動,可是在這個愉快的...

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寶寶入園前的必修課

寶寶的行為習慣其實在能聽懂語言的時候就開始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社會規則的適應是後天習得的重要能力之一。如何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做嘗試。 因為幼兒園老師照顧的孩子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