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孝不孝,癥結在父母?你中招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有新聞報導,一個86歲的老人,本身頤養天年的年紀,但是不得不在四個兒女間推來推去,這個住幾天,那邊住幾天,飽一頓飢一頓,終於有一天,兒女因為一個月30天還是31天的問題爭論不休,直接把老人扔到了樓下,老人無處可去,只能爬到村委會的廁所裡面去睡覺...,最終死在村委會對面的老人協會的牆下,老人是餓死的。


中國人講究養兒防老。

但是隨著頻頻爆出的不孝事件,我們不得不正視是不是我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潛意識裡對父母存在或多或少的意見,直到長大因為家庭瑣事、壓力等因素爆發出來。

所以說不孝兒完全是父母教育出來了,那麼到底什麼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更容易不孝呢?


棍棒出孝子?

以往古言,棍棒出孝子,因此面對孩子不聽話、學習不好等問題,很多父母採取的是簡單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打孩子,雖然這樣最後培養出優秀孩子的例子也有,但是更多的是,因為挨打,讓孩子心理對父母反感甚至是仇恨,形成一種以暴制暴的心理,會主動去打別人,在五六歲孩子成長性格塑造期間採用棍棒教育方式,更容易影響孩子的成長。

所以棍棒更容易出不孝子。

無限包容孩子

很多父母愛孩子的方式是包容,溺愛。

的確這樣讓孩子很受用,而且孩子自然成長過程順利得多,快樂得多。

但是這樣的孩子慢慢沒有責任心、沒有壓力,心態也就越來越冷漠,長大以後,不得不面對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往往無力承擔,因此面對自己的家人,會隨時爆發,特別是一向包容自己的父母更甚。


嘮叨式的愛

很多媽媽喜歡嘮叨,用嘮叨來表達自己愛孩子的方式,殊不知在你的一次又一次的嘮叨中,讓孩子開始叛逆,反感,甚至不尊重父母,最後頂撞父母,不孝順父母。

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有孝心?

讓孩子從小擁有憐憫之心,雖然說憐憫他人和孝順父母看起來是兩回事,其實是一回事,因為父母老去,就會成為弱者,讓孩子從小擁有憐憫之心,才更懂得孝順父母。

讓孩子擁有道德感。

面對摔倒的老人、看到需要幫助的人,讓孩子去幫助他們,獲得稱讚,擁有更多的道德體驗感,是最好的培養其道德觀的方式。

讓孩子從小可以在家裡幫忙多做一些事情,作為父母要在恰當時候示弱,讓孩子絕對父母需要自己,需要自己分擔,懂得自己的重要性,在未來才可以更孝順父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棍棒式」教育 你認同嗎?

在中國,很多父母推崇「棍棒式」教育,認為打是親罵是愛,孩子「不打不成才」,但也有一部分家長不認同,此教育方式,認為所謂的「愛之深、責之切」,不過是父母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而已,打罵只會對孩子身心造...

慈母多敗兒?真的是這樣嗎?

都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但是並不是天下的父母都是受到孩子真心歡迎的。著名心理專家、華師一附中高級心理諮詢師尹鄧安說,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易在孩子心中埋下不孝的火種。孩子潛意識裡仇恨、埋怨父母,...

你會從小就教育孩子懂得「孝順」嗎

孩子現在還小,你會教育孩子怎麼孝順嗎?這樣一問可能會招來很多罵聲,因為這個年代每個父母都是那麼的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人會指望孩子小的時候去孝順。我也一樣,是個二胎的媽媽,我很愛我的孩子。我不願意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