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無數育兒經,為什麼依舊養不好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後會無期》里有一句經典的台詞「我們聽過無數道理,卻依舊過不好一生。

​大多數養過娃父母也一定感嘆過:「我們看過無數育兒經,卻依舊養出各種『作妖』的『熊孩子。


可每每聽到別人吐槽自家孩子時,我們總是能娓娓道出一套套的育兒理論,來安慰別人;但一遇到自己的孩子「作妖」就另當別論。

那麼,有沒有可能在孩子眾多的「問題」中,我們既能理論上「知道」,又能徹底「做到」呢?


最近有一檔飽受爭議的綜藝節目《變形計之平行世界》,來自上海精英家庭的豬豬在做作業時與爸爸媽媽發生激烈的爭吵。


​晚上,豬豬在做英語作業時,遇到讀不下去英語單詞。

這個時候,豬豬的爸爸拿起手機流利的讀了三次以上,豬豬情緒開始受到打擊,非常煩躁,並拒絕做作業,繼而引發了一場家庭大戰。

作為旁觀者,看完事情的整個過程,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豬豬的負面情緒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


整個過程中,有很多的身體語言信號,都在表達這種情緒的不斷積累。

比如:翻書、踢桌布、不理睬爸爸,以及他跟他爸爸說話的時候,那種煩躁的狀態。


我們也看到了:豬豬的媽媽非常理性的分析,豬豬不良情緒的原因。

但是她在後面的表現,卻加劇了豬豬的煩躁情緒,導致豬豬大哭,一度要燒掉作業。


看到這一情景堂妹心裡咯噔一下,因為類似的情況過去也經常在堂妹家上演。


當時,堂妹還沒有在咱們學堂工作,那個時候女兒只有3歲多,經常拿著畫筆畫畫。

記得有一次,在女兒畫畫的時候,我忍不住提醒她應該這麼畫,邊說還邊畫出了一個比較「標準」的花。

她看到之後,沒有表揚我,也沒有表現出羨慕的情緒,而是丟下畫筆去玩娃娃了,從那之後,感覺她畫畫興趣明顯降低了很多。



那個時候,堂妹也讀了很多的育兒書籍,但是面對實際問題時,卻還是會像豬豬媽媽一樣,只能做到旁觀者清,而自己並不會正確引導孩子。


昨天,送女兒上幼兒園,回來的路上經過一家幼兒園,見到陸續有小朋友被家長帶著進園。

無意中聽到了一位媽媽邊走邊對她兒子說:「說話之前要先想好了再說,聽到沒有?」她兒子應該上中班的樣子。

我當時心裡在想,別說這麼小的孩子,就是大人有的時候也做不到啊~ 這樣讓孩子過分重視語言的邏輯性、條理性,想來孩子今後主動說話的次數只會越來越少吧! 日常生活中,家長看似一句不經意的話,都會給孩子心理帶去影響,而可怕的是,很多家長往往並沒有意識到。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曾經說過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可以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堂妹深以為然。

養育孩子,從來都不是物質層面的問題,不是給他很多很多的錢,或者很好的條件,你就能培養出一個陽光上進的孩子。


許多父母,都知道給與孩子愛,但方式往往不對,當孩子想要的不過是一個溫暖的擁抱時,你給的卻是一個香甜的蘋果,這就很有可能會帶給孩子隱形的傷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