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這個爸/媽,是個80後!(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兒童早期教育中,我們切記以大人的視角去看待寶寶的日常行為,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科學研究,避開教導孩子的誤區,讓他們更健康的成長。
回顧上期小編分析了三點內容,這期將繼續為你分享早期教育應該注意的事情:
一、理解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幫他建立良好性格的開始。
成年人對孩子哭鬧會十分煩躁。
事實上,哭是孩子內心矛盾和衝突的釋放,也是他的情緒表達。
我們需要用心感受,去安慰他理解他,比如抱起來安撫他「你很難過,媽媽理解你」,「媽媽知道你很疼……」表示我們理解他們,先接受他的情緒再去調整。
如果是男孩子哭,很多家長用激將法,對他說「男孩子,哭什麼!」「男孩子哭,不害羞嗎?」大人以各種形式阻止,導致長大後孩子有苦也不知道如何釋放,喜愛也不會表達。
比如讓丈夫說聲愛你有多難,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
如果您的兒子未來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還會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嗎?
二、2~3歲的孩子越制止他越愛打人,這種攻擊行為是大部分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
2~3周歲時的大部分孩子特別喜歡打人,就連天天待在一起的爺爺奶媽也不放過,大人去阻止反而會讓孩子打的上癮,越打越來勁。
原因是因為孩子處於口、手和腳的敏感期,他熱衷於用口、手、腳探索世界,認識事物,探索的範圍當然會包括他人的身體,於是出現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擊行為。
由於孩子還沒有掌握人際互動的方法。
當他的語言能力還無法用來表達思維和情緒,動作則是本年表現。
三、我們要以尊重成年人的態度去對待孩子。
大人認為「孩子聽話」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徵詢孩子的時間就讓他做任何事也是時常的事,比如家裡來客人了,就讓對孩子說:來來來,挑個舞、唱個歌給叔叔看。
這種行為潛移默化中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把注意力用在取悅他人身上,一旦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就會使他遭受打擊,無法把應有的潛力發揮出來。
四、在孩子面前要克制負面,消極的信息。
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別人數落孩子的缺點。
這會成為一種心理暗示,讓孩子朝著你所說的發展。
比如你總說他「不吃飯」他一定會是越來越厭食,反則你當著別人的面誇他「寶寶好棒,自己很自覺的吃了一碗飯,一粒都不剩」這時候孩子的心理是開心的,他得到了認可,心裡也會想「媽媽說我棒,明天我也要吃完飯」。
語言的暗示力量是很強大的,你傳遞積極的信息,孩子就會變得積極向上,你越鼓勵他,他也會朝著正面發展。
五、對於「遵守規則」要給孩子軟性灌輸,成為他內心的信念。
中國的家庭教育、社會秩序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行為規範,但遵守者廖廖無幾,這是為什麼?是中國人天生不守規矩嗎?是我們教育過程中不談規則嗎?肯定不是。
只要沒人監督,很多我們就犯規,還心存僥倖「應該沒有人看到吧?」因為我們從小被別人監督著長大,小時候在家聽爸爸媽媽的,時時被提醒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上了學,聽老師的,遵守這個遵守那個,孩子從來就沒有機會自行判斷,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應自發地遵守的規則。
衝擊規則是孩子在試探我們的底線,其實就是遵守規則的開始,我們要寬容地對待,提醒他「你忘了什麼?」,而不是批評他,給他壓力。
同時,我們應當充分地尊重孩子自發的探索行為。
當孩子自發的探索行為得到我們的尊重時,他就會開始遵守我們給他設定的規矩,也就是說他將學會有智慧地順從他人,這時候紀律的曙光就出現了,規則就內化了。
內化的規則將伴隨孩子終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這個內化的規則。
實質上,現代的孩子智商都不低,情商的同步教育才能看出孩子的發展潛力,只要把一個孩子培養成具有堅強的意志、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信大方、善良勇敢、內心快樂,有愛心的人,打下這樣的人格基礎,進入小學、中學,對於學校里的那些知識性的學習是完全沒問題的。
而這也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早期教育究竟什麼樣的!
父母學堂在孩子性格形成期,有些事情千萬別做
提示:點擊上方"父母大學堂"↑免費訂閱親子文章及育兒辦法對待哭,不能簡單滿足要求或粗暴的制止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於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
為什麼2-3歲的孩子越制止他越愛打人?你其實搞錯了重點!
為什麼兩至三歲的孩子越制止他越愛打人,其實攻擊行為是大部分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兩歲多至三周歲時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現打人的現象,成人千萬不要說「不要打人」「你怎麼又打人了?」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