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你的耐心還在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昨天晚上去家附近的公園溜達,正在走著,看見前方步道旁的座位上坐著一個小胖子,大約十歲左右,他的媽媽在一旁站著,看起來很不高興。

等我走近了,才聽清他們的對話。

「快點起來走了。

」媽媽的聲音很急躁。

「再歇會兒吧。

」兒子看起來很累,不願意動彈,於是小聲嘟囔道。

「都歇了多久了,趕緊走吧。

」媽媽的聲音略微提高。

可是小胖子沒有說話,低著頭打算使用拖延戰術。

他的媽媽突然急了,向孩子大聲吼道:「你到底走不走!」

她這樣一吼,原本各自走路的人們都停下腳步,紛紛好奇地向母子倆望去。

雖然路燈很昏暗,我仍然能夠看齣兒子原本低著的頭垂得更低了。

2、

有一次去朋友就職的培訓機構了解課程信息。

她正好在等一個試聽班結束之後向家長介紹課程,我就跟她一起在門外等了一會兒。

那是一個針對幼兒的培訓班,老師正在教室前面教課,可是好多孩子根本沒在聽課,而是相互追逐著尖叫著在教室里跑圈!

真的難以想像,如果我是那個老師,望著一群瘋跑的孩子,卻什麼都不能管,我會不會瘋掉!?

小孩的世界是沒有規矩這個概念的,這也是讓很多家長、老師頭疼的原因。

誰有那麼多耐心天天講道理呀,更何況孩子是不懂得講理的。

講不清道理,耐心用盡,只好用而不是拳頭說話。

甚至還有的家長對「棍棒教育」特別自豪,認為小孩子就要打,不打記不住。

也有些家長顯得很無奈,遇到撒潑滾地的小孩,你不打,他就不聽你的,而且越哄越來勁,只能先吼他幾句,再不管用就開打。

不管怎麼樣,只有讓他不再哭鬧,才能聽進去大人說話。

總之,家長的理由是各式各樣的,看起來也很有道理。

的確,有些孩子的行為存在很大問題,比如愛說謊、喜歡偷東西等等。

對於存在這些行為的孩子,很多家長採取武力教育,確實也能夠讓一部分孩子因為害怕挨打而改掉這個習慣。

如果不去分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盲目地斥責、揮舞拳頭,是沒法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改掉這個習慣的。

比如,愛說謊的孩子有兩種。

一種孩子是習慣性說謊,不管什麼事情都愛撒謊。

一種孩子是自尊心比較強,害怕自己做錯事情被批評才說謊。

對待這兩種不同原因導致的說謊怎麼可以採取同一種教育方式呢?

再比如,小孩子偷東西也可能因為不同原因。

有些孩子的占有欲比較強,看到別人有自己沒有,就要拿過來。

有些孩子家裡管得比較嚴,孩子喜歡的東西家裡不給買,當他看見愛不釋手的東西時,會情不自禁地偷偷拿走。

有些孩子喜歡惡作劇,喜歡引起別人注意,當看到別人因東西丟了而著急的時候,他會感到很興奮。

有些孩子能夠從盜竊行為中獲得快感。

也有些孩子因為缺乏教育,對於偷竊沒有羞恥心和道德感,對「偷竊行為」完全沒有是非概念,因而形成習慣性偷竊。

對於不同原因造成的偷竊習慣,也必須因症下藥,否則不僅不能讓孩子改掉壞習慣,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

3、

曾經讀過一篇採訪少年犯的紀實文學作品,其中一個男孩的故事讓我記憶猶新。

男孩從小出生在農村,他很小的時候就成了留守兒童,跟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後來爺爺去世,他就和奶奶相依為命。

每個月,他的父母都會從外地匯錢到家裡,錢數不少。

但奶奶對錢管得比較緊,給他的零用錢非常有限。

他想要雙新鞋,奶奶會說舊的還能穿;他想買件新衣服,奶奶會說他浪費;他想買手機,奶奶會說他敗家。

孩子們在一起,經常會相互攀比一下。

男孩看到自己的穿著比其他孩子差,便覺得很自卑。

後來上了初中,同班同學家里都買了電腦,他央求奶奶也想買一台,說以後就可以不用去網吧了。

可是奶奶又拒絕了,說買電腦沒有用,會耽誤學習。

雖然被拒絕了,買電腦的願望卻一天比一天強烈,直到有一天,他無意間看見了奶奶藏錢的位置……

晚上,他趁奶奶睡覺的時候偷了一些錢,準備積攢起來。

第二天清早奶奶就發現錢少了,立即質問他。

他說不知道。

奶奶說昨天晚上睡覺之前錢數還是對的,第二天就少了一百,家裡沒有進過別人,只能是他偷的。

奶奶給男孩的爸爸打了電話。

那邊的父親暴跳如雷,買了最早的一班火車趕回家,二話不說用皮帶抽了孩子一頓。

挨打的時候,男孩什麼都沒說,他沒有為自己辯解一句話。

父親以為孩子知錯了,便返回了打工的城市。

可是孩子變了,他從老師口中的好孩子,變成了整天逃課泡網吧的差生。

孩子的父親急得往返家鄉幾次,每次都是棍棒教育,每次挨打孩子都一言不發,可是挨完打依舊我行我素。

在網吧里,男孩認識了幾個社會閒散人員。

有一天,一個自稱大哥的人問他要不要一起做件事,事成以後有錢拿。

儘管男孩隱約覺察出大哥口中的「事」可能涉及違法犯罪,但說不出是因為好奇,還是想要證明自己有掙錢的能力,又或者想報復家裡人的誤解,男孩鬼使神差地答應了。

他被安排的任務是在門外蹲守,看到有警察就立刻報告。

結果那次出事了,老大捅死了人。

男孩以及參與其中的所有人都被抓了起來。

男孩後來被判了刑。

奶奶得知消息數度暈厥過去,責備自己沒有把孫子教養好。

孩子的父母更是後悔不已,這才認識到自己之前對孩子的關愛太少了,耐心太少了。

作為留守兒童,他不能像其他同學那樣從父母那裡得到日常的關照,久而久之,心裡產生了很大的自卑感。

和奶奶的年齡代溝導致他無法與親人吐露自己的煩惱。

父親的暴躁和不由分說的打罵使得事情進一步惡化,將他推到犯罪的邊緣……

可是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一個充滿希望的人生就此走上另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4、

當然,這只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可是也有很多成年人難以忘記自己孩童時期被打罵的經歷。

這些經歷會給他們帶去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他們自己可能並未意識到。

我從來不認為吼叫和體罰能夠讓孩子懂得道理,這種方法只能讓孩子因為恐懼而不敢再表達自己的需求,變成一個只能聽從命令的順從的人。

曾經有一對母女到我家來做客。

母親同女兒說話時總是很溫柔,女兒也十分乖巧懂事,讓人看起來很羨慕。

你可能會說女兒懂事,媽媽自然不會發脾氣。

可是你忘記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是一個溫柔的母親,孩子也會成為一個溫柔的孩子。

當我再次回想公園裡的那個胖男孩的時候,我的心一直在痛。

他那麼胖,心臟的負擔一定很重,天氣又那麼熱,他想歇一歇不是很正常嗎?母親就陪他坐下來歇一會兒有何不可呢?不知道那位母親有多麼著急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趕緊走?就算是想讓孩子抓緊時間鍛鍊身體,難道不能夠循序漸進地進行嗎?

我特別害怕在馬路上看到母親訓斥孩子。

那些孩子總是小小的、低著頭一言不發,緊緊地跟在母親後面。

而前面的母親永遠高高地抬著頭,毫不顧忌顏面、大聲斥責孩子的種種不是,生怕路過的哪個人聽不見,仿佛必須這樣做才能宣洩自己的情緒,仿佛孩子是一隻小狗,沒有自尊感。

每每遇到這樣的場景,我總是匆匆一瞥,假裝沒有看到,希望這樣不要傷害孩子那顆小小的脆弱的心。

寫道這裡我又想到前幾天電視節目裡的一幕。

女孩鬧情緒,不想完成任務,她的媽媽一氣之下數落了女孩幾句,轉身就走。

幼小的孩子一邊哭著喊媽媽不要走,一邊踉蹌地跟在母親身後……

各位家長,你們不問理由地打罵可能給孩子留下一生的陰影。

請各位家長多一些耐心,孩子的哭鬧一定是有理由的,找出他們哭鬧的原因比簡單制止他們的哭鬧更重要。

如果你真的想不到比毆打吼叫更好的教育方式,請至少不要在公眾場合這樣做。

至少,給自己的孩子,也給你自己,留一些尊嚴。


原創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如需轉載、引用請留言告知,多謝合作!歡迎轉發!圖片為韓國插畫家SEULA YI 的作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會動手打孩子嗎?那些後果很嚴重……

3月20日,又被一個奇葩喪盡天良的母親給震撼了,居然當街用樹枝毆打自己七歲的女兒。而原因僅僅是剛上一年級的女兒在課堂上尿了褲子。學校老師致電通知其邱姓母親(31歲),提前來接孩子放學。邱母接女兒...

00後孩子暴踹母親,都是溺愛惹的禍!

近日,一段僅10秒的視頻在網絡上瘋傳熱議。視頻中,一名十來歲的男孩連續抬腿向母親飛踹了5腳,伴隨著怒吼,情緒十分激動。網友紛紛感到震驚和寒心,到底什麼情況?據了解,視頻里這一幕發生在廣州某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