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有這四種表現,中兩條以上父母就要注意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什麼是安全感?安全感就是人在社會生活中有種穩定的不害怕的感覺。

寶寶的安全感來自他們成長的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給寶寶們的感覺是快樂還是痛苦。

如果寶寶的身邊是快樂的、愉悅的,充滿愛的環境,那他就會有強烈的安全感。

相反,就會缺乏安全感。

我們都知道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是很重要的,到底有多重要?

我們先看看如果安全感缺乏,孩子的表現會有哪些:

▷過於依賴媽媽

不論做什麼都需要媽媽陪著,只要媽媽離開一會兒就會緊張大哭,扯著媽媽的衣服不讓離開。

導致媽媽無法正常工作。

▷容易和小夥伴產生衝突

在和小夥伴的交往中稍有什麼不順心的地方就會和小夥伴產生衝突,甚至拳腳相加。

如果大人去勸阻,孩子就會把攻擊對象轉移到成人身上,或者是大哭大鬧。

喜歡吃大拇指

孩子吃手一方面可能是孩子口預期沒有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就是安全感的缺乏。

無法融入群體環境

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因不能接受和家人暫時的離別,寶寶會感到害怕、沮喪,導致抵抗能力下降、容易生病,讓正常的學習生活不能繼續。

到了小學、中學、高中甚至是大學,有些孩子還是不會調整自己的心態,由於安全感的缺乏,會讓孩子養成多疑、脾氣暴甚至是叛逆的性格。

沒有真正的朋友、夥伴,無法融入到群體生活中去。

由此可見,給孩子建立安全感是多麼重要。

那我們應該如何給孩子建立安全感呢?

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前面我們講到了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所以首先我們要給孩子創建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在這個環境裡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相親相愛、家庭成員之間的平等互助,在這樣一個溫暖的環境中,孩子的感受是快樂的、安全的。

給孩子充分的陪伴

在孩子三歲以前,讓孩子相信「爸爸媽媽是很愛我的」,這一點很重要。

家長們要儘量減少或避免孩子與父母的長期分離。

當下有這樣的一個俗稱叫做「周末父母」,就是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爸爸媽媽只有周末才能回家陪著孩子,對於孩子來講,父母成了一個「玩伴」而不是一個「陪伴者」。

所以無論多忙,請爸爸媽媽們每天晚上回到家多陪陪孩子。

離開時和寶寶正面告別

和孩子說再見,是很多家長都會忽略的事情。

為了不讓寶寶哭鬧,許多爸媽選擇在孩子看不見的時候趕緊「跑」。

實際上這會對孩子的安全感造成很大的影響。

孩子會認為,是不是爸爸媽媽不愛我了,他們不要我了。

而且孩子會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爸爸媽媽就「不見了」。

所以無論父母們到哪裡去,一定要和孩子講明白,並且告訴他什麼時候回來。

如果回來晚了,也一定要告訴孩子晚回的原因。

這樣孩子就會明白,爸爸媽無論多晚都會回來,他們是愛我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