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頭疼,孩子青春期叛逆其實是一個好的開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說說,你到底想幹嘛!天天就知道玩遊戲鬼混,根本不想學習的事兒!這次考試墊底,還被你班主任點名批評,讓你媽老臉往哪擱!你再這樣下去你的人生真毀了!!!」開完家長會回到家,看到迎面開門的兒子,我再也壓不住心中的怒火,惡狠狠地罵了他幾句……

「你們別說了,我沒興趣學習,靠遊戲也能掙錢的,媽媽爸爸你們真虛偽,除了讓我學習,你們還會說什麼?」 「嘭」,伴隨著兒子甩門而去的聲響,我模糊了雙眼……

這是一位母親與青春期兒子的對話。

許多父母在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感到很頭疼,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以前乖巧聽話的孩子,到青春期會變得叛逆,網癮、成績差、抽菸喝酒、早戀、撒謊逃課各種問題頻出。


其實青少年時期有心理叛逆反心理是很正常的沒有必要過於擔心。

首先,要明白孩子叛逆的原因,要理解和接納孩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身心發生巨大的變化。

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裡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棋子」了。

他們急於突破自己,這時候家長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孩子。

青少年時期正是建立自身價值觀的時期,父母應該尊重孩子個人的價值取向。

部分家長看到孩子的某些變化,或者發現孩子的反常行為就大呼小叫、驚慌失措、打罵訓斥、橫加指責,這樣只會加劇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與父母的隔閡。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都會度過的關鍵時期,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

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在年少的時候總得做些以後不會去做去想的事。

青春,是用來揮霍的。

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致青春。

這話雖過於絕對,但也講述了一點:青春期的孩子都是精力旺盛的,有著揮灑不盡的活力與能量。

他們需要一種途徑來釋放,亦如盛夏傾撒光與熱的驕陽。

當孩子處於青春叛逆期時,父母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做孩子的朋友。

陪伴,就意味著以孩子為主,意味著一種無言的支持和認同,意味著一種平等的朋友關係。


對待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要做些轉變。

變說教為身教、變命令為商量、變否定為肯定、變嘮叨為關愛、變管制為放手、變主角為配角。

多去聆聽孩子的心聲,給他們自由,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疏離父母,更多地與同伴相處。

從無話不談變得無話可談,看著漸行漸遠孩子,父母難免感到失落和難過。

但這對孩子來說,這並不是壞事,反而是一個好的開始。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人生這條道路上,終將要離開父母,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叛逆期你應該這麼做

孩子從小到大會經歷三個叛逆期,所謂「叛逆期」,其實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的三個階段。首先,是孩子2~3歲的自我意識覺醒階段;其次,是他7~10歲的獨立自主意識階段;然後,就是12~18歲我們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