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長,你是被動型還是主動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遇見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中講到:「父母要向孩子學習,就得首先做自己的學生——仔細分析自己的性格,看看在為人父母方面有哪些優勢和不足,了解孩子們的看法」。
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做主動型的家長,不斷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進步,成熟。
在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培訓和輔導機構,可是卻沒有輔導如何為人父母的。
做有心、用心、聰明智慧的父母需要不斷的學習和修煉,同時也需要不斷的反省。
很多人覺得為人父母就是順其自然的事,對待孩子的成長也是順其自然,跟自己的父母教育我們一樣去教育孩子,因為這是我們唯一的經驗。
當然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也越到越意識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他們從書上、教育專家,老師等各種途逕去學習育兒知識。
當然這也是有些用,也很重要。
但有一點,大多數父母教育孩子,是出於害怕和焦慮,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焦慮孩子的未來。
被動的去尋求各種答案來抵抗心中的害怕和焦慮。
我們要做主動型的家長,首先就要丟掉我們的害怕和焦慮,找到平常和正常的心態。
我們最初做父母的願望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所以不要把我們害怕和焦慮轉移到孩子的身上。
留一些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去自我發展。
其次就是要丟掉我們的虛榮心和攀比心裡,不要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不要對孩子說那個孩子怎麼做到了,為什麼你做不到。
一味的訓斥和指責,強迫和不斷要求。
這是對孩子心裡最深的打擊和傷害。
我們做父母,只是和孩子存在年齡的差距,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在他迷茫的時候去指引和鼓勵。
在他孤獨時給予陪伴和安慰。
在他們奔跑向前時揮手加油!把他培育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健康,不畏將來的人。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不僅是養育者和保護者,還是最親最愛的人,最好的榜樣!
讓我們都做一個主動學習,主動行動的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共同成長、進步!
學習|一個改變孩子和改變自己的機會
曾看到一個很經典的說法:懷孕時,只希望孩子正常就好了,別是怪胎就行;生下來,只希望孩子健康就好了,別總生病;孩子逐漸長大,看著小小的他,只希望他開心就好了;進入幼兒園,比較心開始升起,希望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