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在生活中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才能與孩子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實現成功的親子溝通。
孩子往往喜歡與家庭以外的成人交往,因為那些成人對待他們很像同輩,而孩子在家庭中往往就感受不到這種氣氛。
有些父母對孩子,總像是上級對下級那樣,並強調他們自己的觀點與尊嚴,而不顧及孩子的想法,父母從來都是對的,而孩子從來都是錯的。
這樣做,不僅得不到孩子的認同,還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破壞父母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因而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其實,父母和孩子的交往,應該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獨斷的。
首先在家庭中,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孩子。
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雖然是子女的角色,但與父母一樣,他們的價值和尊嚴,應該受到尊重。
總之,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父母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平等的角度來與孩子交往,才能在教育孩子時,讓孩子對自己更加信服。
但是父母還應看到,在生活中,光有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是不夠的,還要與孩子建立相互的信任,讓父母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而建立和孩子之間相互信任的最佳手段,也莫過於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
蔡儀琳的女兒林達放學回家後抱怨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她大聲斥責。
蔡儀琳聽後把腰一叉,用質問的口氣說:「你是幹什麼壞事了?」林達瞪起眼,很生氣地說:「我什麼也沒幹。
」「不會吧,老師不會無緣無故地斥責學生。
」
林達重重地坐在椅子上,一副不開心的樣子盯著媽媽。
蔡儀琳繼續責問:「那麼你打算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林達很倔強地說:「什麼也不做。
」如果這樣再問下去,母女之間一定會對立起來,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此時,蔡儀琳改變了她的態度,用一種友好的語調說:「我肯定你當時覺得很尷尬,因為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斥責你。
」林達有些懷疑地抬頭看了媽媽一眼,媽媽接著講:「我記得我上四年級時,同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其實我只是在算術考試時站起來借了一支鉛筆,老師就讓我下不了台,我感到十分尷尬,也很氣憤。
」
林達露出輕鬆的樣子,很感興趣了:「真的?我也只是在上課時要求借一支鉛筆,因為我沒有足夠的鉛筆,我真的覺得為這麼簡單的事,老師教訓我,不公平。
」「是這樣。
但你能不能想出辦法,今後可以避免這種尷尬的局面呢?」「我可以多準備一支鉛筆,那就不用打斷老師講課而向別人去借。
」「這個主意不錯。
」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信任是他們關係的重要方面,因為不信任會使現實關係中出現牴觸現象和直接影響教育質量。
因此,作為合格的父母,必須尊重和信任孩子,必須要能夠站到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齊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
父母想要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就應該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就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對待孩子應該真誠
在與孩子的交往中,沒有任何虛假。
要求父母能客觀地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感受什麼以及做什麼。
除了自我意識,真誠還意味著向孩子敞開你的思想和感受。
當你的工作沒有做好時,你可以說你很灰心。
如果對孩子很生氣,直接對他表露這種感受比用隱諱的方式更好。
放棄大人的成見
父母應該明白,大人的世界是大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這兩個世界是不一樣的。
如果父母硬要用大人世界的要求來對待孩子,勢必會發生許多親子關係上的問題和不愉快。
因此,父母應該學會放下自己的成見,試著用「孩子世界」的眼光來了解和認識孩子。
學會換位思考
站在不同的位置會看到不同的風景,處於不同的立場會產生不同的觀念。
作為父母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能夠迅速以孩子的位置和角度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不僅如此,換位思考,還是一種了解孩子真實想法,快速拉近和孩子心靈距離的有效方法。
總之,父母和孩子之間不是主人與奴隸的關係,而是一種平等、尊重、關心和信任的友誼關係,要尊重與理解孩子,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與友誼。
霸道寶寶喜歡強迫他人,怎麼勸說才有效?
當寶寶擁有自我意識,以及開始叛逆期時,媽媽是淡定的,這不就是小娃娃開始有自己的小想法了嘛。媽媽為寶寶創造環境鼓勵寶寶按自己的想法來,老人也覺得欣喜,處處謙讓著寶寶。不知不覺,突然發覺寶寶養成了喜...
如何勸說「強人所難」的孩子
寶寶喜歡強迫他人,怎麼勸說才有效?育齡段:3-4歲同理心的培育3-4歲的寶寶已經擁有了豐富的人際關係經驗,也基本形成了自主思維,但他們不會輕易地為別人而改變自己,也容易因為較強的自我意識而與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