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我們的孩子長大後,會怎麼寫「我的父親母親」 ——寫給那些隱形留守兒童的父母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定期推送早教、幼教、家庭教育、親子教育、雙語教育、K12教育、社會教育話題的原創分享!

我是思成媽媽,關注本微信訂閱號(K-12EDUCATION)

昨天看了一位明星口述的文章「瞿穎:我的父親母親」文章很長很長,幾乎是一個孩子對父母的所有回憶。

不知道為什麼,我心裡感覺怪怪的。

因為如果給我這樣一個題目,我應該寫不出那麼飽滿的父母親的樣子,因為記憶里我和父親母親相處的片段太少了

我的父親

在我的記憶里,我爸就是一享福的人。

沒吃過上山下鄉的苦,沒操過家裡大事小事的心。

可能是在國企里工作的緣故,據我父親自己說,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騎車5分鐘到公司,泡水、準備報紙、開好儀器、等吃午飯,然後午間休息有2小時,下午15點多在公司里洗個澡,然後16點半下班。

騎車到家,等開飯。

唯一讓我覺得他是我爸的,就3件事:

第一件事是,小時候爸爸給我買過很多很多手帕。

爸爸說女孩子身上一定要戴好手帕。

第二件事是,從小無論我去跳舞、寫書法,還是上新概念英語,都是我爸騎車送我去的。

第三件事是,我爸陪我下過軍旗,打過桌球。

這3件事變成了我覺得我爸還不算太讓人討厭的唯一理由。

至於為什麼大多數情況下我不喜歡我爸,主要是因為我覺得他對我媽不好、不關心。

我的母親

我對我媽的感情,實際上也是很矛盾的。

為什麼說很矛盾呢?因為我覺得我媽的人生太逆來順受了,所以她內心有太多負面情緒都倒灌到我這裡來了。

比如,她總是說我爸就是個媽寶,什麼都要跟他媽媽去說的,什麼都習慣於他媽媽幫他安排好。

並且他媽媽也總是覺得我媽跟她搶了兒子(或者說搶了丈夫)一樣。

我相信很多中國婦女都跟我媽有類似的經歷:嫁到婆家除了伺候丈夫就是伺候孩子、伺候公婆、伺候小姑子小舅子,一輩子都在為別人而活,還不能有怨言,不能反抗,什麼都要會做。

但同時我也理解我媽。

她不是要強,她是不得不強。

買菜燒飯洗衣服是她,給我講故事也是她,家裡電器要換要修還是她。

雖然我爸把工資都交給她管,但是還有我奶奶盯著在後面、見不得我爸對我媽有一丁點好。

我父親的母親

對小兒子比對大兒子好,對大兒子比對女兒好。

爺爺去世後仍然沒心沒肺活著的兒寶媽。

當我嫁人以後,我奶奶卻對我說:憑什麼家裡家務事都要你來做?你也上班也賺錢,誰規定孩子就一定要你帶的?又沒給你發工資。

真是驗證了那句話:嫁出去了發現只有娘家人站在你那一邊。

我問我奶奶:奶奶,那我爸當年管過我和我媽嗎?你當年把我媽當過自己女兒嗎?

電話那頭沒聲音了。

你看,我媽那些心裡的怨恨就生生地扎到了我這裡來。

但我跟我媽還是有點不一樣:我不會像她一樣,一直逆來順受下去。

一方面是我從小接受的教育環境告訴我的,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時代的女性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利,雖然不能選擇的還是很多。

我看我的母親

我一直覺得我媽要是生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個出色的女性。

因為有一次我拉著她跟我一起測智商,我們倆的分數都是149

但後來我發現了,智商高不管用,有時候反而拖後腿。

因為我們活得比較容易較勁,太認真。

所以我慢慢不再那麼較勁了。

我總是勸我媽:抱怨就別做,做了就別抱怨。

給你點正能量。

然後我媽稍微改了一點點,不過很快還是會打回原形。

於是我也放棄勸說了。

為了不看到我父母經常為一點點小事爭執起衝突,我很少回家。

我的童年

我就是那種典型的隱形留守兒童

初中畢業前,我住在奶奶家的閣樓里,陪我的就是文字、音樂和畫畫。

學習成績不錯,但人際交往很淡薄。

高中後就一直在外面讀寄宿學校,也不像其他一些女生那樣跟父母很親、很黏父母。

相反,我在逼著自己很獨立。

不過獨立有時候是很累的,身心都很累。

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總會想找個依靠。

於是在那樣的狀態下,我遇到了我丈夫。

我孩子的父親母親

當了媽媽以後,一開始我並沒有覺得自己有很多的母愛要散發在我的孩子上。

因為我自己還從來沒有享受過家庭的愛。

直到有一天,我的孩子對我叫了聲「媽媽」我才感覺我已經是媽媽了。

我幼年時沒有從父親身上感受到的父愛,以一種極盡相似的情況出現在了我的孩子身上。

然後我覺得很擔心,我怕自己的孩子以後長大了跟我一樣,心裡缺了一塊補不上來

於是我一頭扎進和孩子的兩人世界裡,一直到兒子4歲,我意識到:作為一個男孩子的媽媽來說,我不能跟孩子再走得那麼近了。

有一種深深的焦慮和糾結會在那種時候湧出來:一方面我很想和孩子走近,一方面我知道我要慢慢退身出來,這樣孩子的爸爸才能走近孩子。

我可千萬不要養出個媽寶來,所以,我不要孩子你再那麼聽我的話了。

否則,等我們的孩子長大以後,當他寫「我的父親母親」的時候,他也許會這樣寫:

我的童年是在我和我媽媽、我和我奶奶、我和我外婆相處的過程中長大的。

因為是獨生子女,我沒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除了偶爾去鄰居家串門,沒有同齡孩子跟我一起玩。

我的爸爸總是在忙著工作、忙著打電話,要麼就是躲在書房裡藉口工作但其實是在打遊戲看電腦,要麼就是雖然身體上陪著我但心思卻都在他那個手機上。

我乾脆看電視,看動畫片的時候我很安靜,我爸也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我媽媽也可以休息一會兒,或者陪著我一起看。

我覺得這時候世界安靜了,我很安心。

不會看到爸爸總是指責媽媽這個沒做好、那個沒有幫他做,不會看到爸爸莫名其妙地摔門出去,不會看到媽媽偷偷傷心流眼淚。

我從小就知道要在大人面前表現很好,這樣大人們就會覺得特別有面子,還會拿著我到處跟人炫耀自己的孩子多棒。

我知道在哪些人面前是可以撒撒嬌、任性一把,在哪些人面前就得老老實實聽話。

所以我專挑那些寵著我的人去欺負。

但我其實沒有惡意,我只是想獲得愛而已。

我還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們總擔心我這個不正常那個不正常。

我上了幼兒園,我爸就開始操心什麼時候換房子換車子。

等到了我讀小學,我爸還是在操心什麼時候換更大的房子更豪的車子。

我一直就擔心他什麼時候操心到給自己換老婆、給我換個媽,甚至換個兒子或女兒養養,那樣我就慘了。

還好,他只是說說,沒有真的那麼做。

我爸就是嘴巴毒,不饒人,喜歡控制。

我媽卻說「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想要控制別人」但實際上我媽也會想要控制我的成績、我上什麼初中高中、讀什麼大學。

聽我媽說,我爸在我還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就說要讓我在大學裡就把婚結了。

真是搞不懂,人家都是媽在操心這種事,我們家是我爸在操心。

我媽一直叫我晚點成家,她說男人懂事晚不要害了別人家姑娘。

原來我以為我媽只是開玩笑,現在想來那應該是過來人的肺腑之言。

我媽還總是說要是她當了婆婆,一定要把兒媳婦當自己女兒一樣對待。

估計我結婚了,我媽肯定胳膊肘往外拐。

哈哈不過我覺得那樣很好,我的婚姻生活至少不會因為父母的介入而變得糟糕,我的孩子也不會碰到隔代育兒的有苦難言。

「我媽,我媽」 到頭來我還是跟我爸、我外公一樣,變成了一個別人口中的「媽寶」 這真是挺冤的。

我也冤,我媽更冤。

天哪,真的不知道要是我們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怎麼寫「我的父親母親」呢~~

要是你的孩子把你的醜事都抖落出來,你一定覺得很尷尬。

所以,哪怕是為了這一個理由,現在也要好好當父母咯!

往期回顧

我的父親母親

PS

思成媽媽的話

關注」媽媽好老師「菜單欄已做原創內容的分類匯總,方便大家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養一個孩子,到底要操多少心!

回老家,被鄰居大嬸說「樣子顯操勞」,讓我「悲傷」了好一陣子。養個娃,果真是操碎了心,何況,我養了倆~多少青春的面龐,也擋不住孩子「折磨」留下的痕跡啊!養一個孩子,到底要操多少心?記得生下老大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