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不聽話?四步教你搞定寶寶的小情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情緒,既是人的主觀感受,也是客觀生理反應,它具有目的性,是表現某些行為的傾向。

哪怕是很小的寶寶,也是情緒的個體,他們會根據不同狀況,表現出高興、憤怒、恐懼、痛苦等情緒。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和生物行為學院教授,斯霍勒博士指出:

孩子在嬰兒時期就有一套情緒機制基礎了,但他們並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需要依靠撫養者(通常是媽媽)教導他們如何管理這些情緒。

6歲前的情感經驗,對寶寶們意義重大,甚至影響終生 。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重視寶寶的情感需求,並幫助寶寶學會認識、了解、管理自己的情緒

01、認識情緒

認識情緒的第一步就是有意引導孩子關注情緒。

比如說皺眉頭、吼叫,這些都是生氣的表現。

而平時在陪寶寶讀繪本、觀看動畫片時,看到有生氣、高興等類似的情節時,爸爸媽媽也可以告訴孩子,「看,那個小朋友不高興了。

我們要讓寶寶明白:人有各種各樣的情緒,而且這些情緒的表達都是自然與正常的。

在認識這些情緒的基礎上,讓孩子慢慢學會表達自己,共情他人。

就像繪本《我去看醫生》中,就表達出了去醫院這件事對寶寶來說,本身就充滿著恐懼、害怕。

02、情緒沒有好壞之分

認識情緒最關鍵的還是,要讓孩子明白,不管是負面的、積極的情緒都是正常的情緒。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唯一有好壞之分的,是情緒的表達方式。

這一點恰恰是我們為人父母,最難做到的。

在面對孩子哭鬧生氣,我們第一反應永遠是吼:「不要哭了,不許鬧!」

在寶寶有情緒、哭鬧時,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

但寶寶你打人、扔玩具是不對的。

我們可以讓寶寶想一想,什麼樣的發泄方式既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也不破壞東西,可以用語言講出來,也可以用創意的表達宣洩一番。

03、接納情緒

在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後,就要接納情緒

這一步驟不僅對孩子有幫助,對我們父母也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當在面對寶寶的哭,媽媽們不會再說,「不要哭」,而是「沒關係,難過時就是可以哭的」。

這就是從關注行為到關心情緒的轉變。

其實在遇到問題時,我們都希望別人對待自己能有同理心,何況是寶寶呢?

如果我們理解並接納寶寶的這種情緒時,往往會很快速地平復寶寶的情緒,寶寶也不會再被同一個問題困擾。

04、解決情緒

當認可情緒之後,媽媽們就要幫助寶寶去解決這種情緒。

這時更需要媽媽們融入寶寶的世界,體會到他們的情緒,他們才願意把最後的教育「聽」進去。

比如玩具壞了,孩子哭鬧。

很多家長會說,「一個玩具而已,不哭了啊,我們再去買一個去。

」其實這種方式也沒錯,但卻忽略了寶寶對玩具是有感情的,買一個新的並不能代替他對舊的那個的感情。

所以,在寶寶哭過之後,我們可以問他,「要不要我們一起來把它修好?」、「還好這一套里只壞了這一個,其他幾個都可以玩,不是嗎?」當他開始思考的時候,他的情緒就已經得到排解了。

當寶寶的情緒得到表達和疏導的時候,一個不會隨意哭鬧的寶寶自然就養成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接納孩子」的是與非

作者:Tracy老師我的好友A小姐,才華洋溢且溫柔賢惠,但是由於對自己的外貌沒有信心,導致在與異性的交往中屢屢受挫,不小心就成了「剩女」。在一次聊天中苦澀地回憶道,她從小就被自己父親認為長得不好...

娃娃使勁哭鬧時,聰明父母通常這樣做……

一聽到孩子哭鬧,想立刻給孩子嗆回去,可是這時候孩子卻越鬧越起勁,遇到這種情況究竟該如何是好呢?要允許孩子哭幾歲的孩子,在公園還沒有玩夠時,就聽到媽媽說要回家了;想穿自己最喜歡的那條紅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