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孩子」的是與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Tracy老師

我的好友A小姐,才華洋溢且溫柔賢惠,但是由於對自己的外貌沒有信心,導致在與異性的交往中屢屢受挫,不小心就成了「剩女」。

在一次聊天中苦澀地回憶道,她從小就被自己父親認為長得不好看,她的父親總是說別人家的女兒漂亮,而她只能打60分。

當年,她是一個不被接納的孩子,而現在,變成了一個不能接納自己的大人。

著名小說《無聲告白》中的少女莉迪亞,從小被母親寄予了厚望。

她的母親由於結婚生子未能實現成為一名醫生的夢想,於是希望莉迪亞幫她實現。

然而莉迪亞竭盡全力也學不好化學,她不忍面對母親的失望,選擇了跳河自盡。

莉迪亞,也是一個不被接納的孩子,但是,她已經沒有機會長大了。

有父母說:「我愛他,我滿足他的一切要求,這就是接納孩子了吧。

這句話對,也不對。

首先,我們倡導的接納孩子,應該是指無條件的接納。

無條件的接納是什麼意思呢?

所有的兒童天生就有被父母、被他人喜愛和接納的願望,這是人的天性。

如果孩子只是在展現出父母、老師期望的樣子時才能得到父母、老師的喜愛和接納,這種接納是有條件的。

在這種情形下,孩子可能會扭曲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去取悅、迎合他人,隱藏自己的弱點、扭曲自己的缺點,甚至否認自己的錯誤,依賴於他人對自己評價,而遠離了自己所希望的生活,時常陷入焦慮與矛盾的情緒。

如果兒童得到的接納是無條件的,即他們是被完全地愛、理解與尊重,他們的價值被完全地肯定,兒童才能自由地接納自己,相信自己,從而發展出健康的人格。

被無條件接納的孩子是積極樂觀的,他們的真實自我與理想自我是調和的,他們清楚自己是誰,想要什麼,他們不會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他們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只有我們無條件的接納孩子,孩子才能無條件的接納他自己。

那麼,怎樣才是無條件的接納孩子呢?

接納孩子的天性

當孩子呱呱墜地,他已不是一張白紙,他已經具有了與生俱來的、不可改變的基因密碼,他的個性氣質、體形外貌,乃至智力程度都已經寫在了密碼中。

他或許內向文靜,或許活潑急躁,或許聰明伶俐,或許沉著穩重。

他或許擅長運動,或許精於分析,或許愛寫愛畫,或許能說會道。

天性沒有好壞之分,優點和缺點都是相對的,在不同情境下會相互轉化。

接納孩子的天性,讓他順應自己的天性自由地生長,他一定能找到讓自己生機煥發的土壤。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沒有完美的孩子,當然也沒有完美的父母、完美的老師。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求孩子面面俱到,樣樣都好呢?這份苛求中有多少成份是為了成年人自己的面子呢?因為我們成年人自己的不完美造成的遺憾,卻需要孩子來彌補。

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

誰沒有情緒呢?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能體驗到至少三種以上的情緒。

情緒就像大海的波浪,起起伏伏,來了又去,再正常不過。

只有不懼怕情緒,才能接納情緒,更好地與情緒和平共處。

孩子怎麼可能會沒有情緒呢?他們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他們的表達經常辭不達意,他們經常好心辦壞事,他們常常被誤解,他們常常不懂得如何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們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但是我們應該告訴孩子怎樣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接納孩子因為他是他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不是「別人家的孩子」,他不需要和別人比較,也不需要成為誰,他只需要成為他自己,這樣的成長就是成功的。

我們接納孩子,就是允許孩子成為他自己,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成長的動力就在於孩子希望成為他自己,而且我們也應該相信,他必然可以成為他自已。

接納孩子只因他是你的孩子

有一本繪本名叫《做媽媽的都是這樣》,講的是一隻小貓,總是追問媽媽為什麼愛自己。

他列舉了種種可能:是不是我調皮搗蛋媽媽就不愛我了?是不是我乖乖聽話媽媽就愛我了?媽媽最後告訴他:我愛你只因為你是我的小貓,而沒有任何別的原因。

這就是無條件的愛,只因為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我們就必須全身心地愛他、照顧他,而無論他做什麼,會變成什麼樣。

無條件的接納不等於無條件的順從

這時有人就會有疑問了,孩子犯錯了,怎麼還能接納孩子呢?那不就是縱容孩子的錯誤了嗎?無條件的接納孩子不等於無條件的順從。

我們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理解與尊重,肯定孩子的價值,但是並不是可以沒有原則,讓孩子無所欲為,否則為人父母的職責何在呢?無條件的接納孩子,與不接納孩子的錯誤行為並不矛盾。

比如,孩子發脾氣亂摔東西,我們如何接納他呢?我們接納孩子的情緒,我們理解他摔東西是因為憤怒,但是我們不接納他摔東西的行為。

換句話說,我們理解他的心情,但是我們不認同他的做法。

在接納了情緒的大背景下,很多感情都可以自由地、有效地表達。

被無條件接納的孩子能感受到我們對他始終如一的理解和尊重,他知道父母不會因為他的錯誤行為減少對他的愛,他反而更加懂得約束、控制自己的行為。

我們可以舉例來比較一下,面對一個發脾氣亂摔東西的孩子,哪種方法更有效。

第一種 「你無法無天了!人不大,脾氣可不小!生氣就可以摔東西嗎?你的氣這麼值錢啊!我看你下次還敢摔!」

第二種 「我知道你很生氣,如果是我,我也會同樣地生氣。

可是現在你把杯子打碎了,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你認為當你生氣的時候,怎樣表達會比較好?」

在第一種情境下,孩子的情緒並沒有得到接納,他的父母根本沒有考慮他的情緒,僅僅關注他的不當行為。

他可能為了取悅父母而屈服,但是並沒有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在下次憤怒來臨時,他要不就選擇壓抑,要不就還是會採用破壞性的方式來發泄。

而壓抑著的情緒,最終也會有大爆發的一天。

在第二種情境下,父母完全接納孩子的憤怒情緒,但同時指出孩子行為的不當之處,並且與孩子探討表達情緒的恰當方式。

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理解,同時也學會了情緒管理,不會再用破壞性的方式表達憤怒,因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無條件的接納孩子不會寵壞孩子

首先需要澄清一個問題,孩子是怎麼被寵壞的?孩子被寵壞是因為我們沒有原則或者原則混亂導致孩子的行為失去邊界。

無條件的接納孩子不是讓我們拋棄原則,反而是有助於我們更好的堅持原則。

比如,如果我們沒有規定孩子幾點上床睡覺或者有規定但是沒有堅持,那麼孩子當然是想幾點睡覺就幾點睡覺,並且想盡各種辦法磨蹭、哭鬧。

但是如果我們能接納他不想上床睡覺的心情,同時也給他規定明確的睡覺時間,並且堅定不移的執行,那麼他不僅不會被寵壞,還會更加願意配合按時睡覺的規定。

對於一些家長,可能很難做到鎮定地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但是至少可以做到不要以剝奪對孩子的感情、愛和尊重為威脅。

至於那些曾經脫口而出「你再這樣,我就不愛你了」的父母,也不需要愧疚自責,如果我們總體上是從心裡無條件地愛著孩子,孩子肯定會從我們日常的行為、表情中感受到,偶爾說的幾句話並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畢竟,這世上並沒有完美的父母。

然而,說到底,教育孩子,其實是我們成年人自身的一場修行。

接納孩子,我們要先學會接納我們自己,認識到我們的局限和不完美,對自己不看輕也不苛求,學會和自己的內在和諧相處。

如果我們能接納自己,也就必然能夠接納他人。


幼師寶典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幼師寶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無條件接納孩子,你做到了嗎?

導讀:我們通常說對孩子要無條件接納,我們在生活中也在盡力去做,但是有時我們也會有疑惑,無條件接納是接受孩子的一切嗎?可是有時孩子的很多行為的確挺難接納的,那我們何去何從呢?在網上看到這篇文章挺不...

孩子越哄越哭,原因竟然這麼簡單

凱叔說kaishushuo在很多父母眼裡,哭是孩子膽小、軟弱的表現,甚至還有可能是孩子的要挾。然而,哭只是孩子的一種情緒表達,孩子認識和掌控自己的情緒需要一個過程,這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和體驗。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