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不會為誰而等待,錯過,就真的錯過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著名作家畢淑敏曾說「家是兩雙手共同續進柴薪的一盤暖炕,只有不間斷地投入,才會有恆久的溫馨。
」只有父母相親相愛,才能給予孩子一個最為幸福的成長環境。
而現實呢?有多少家長真正地在意過孩子的成長呢?又有多少家長真正地關心過孩子的內心苛求呢?
且不說現如今孩子讀幼兒園的父母大都是八零、九零後,單從新世紀女性的角度而言,他們有比七零後更為敏銳的世界觀,更為獨立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在學歷上,他們大都是大學畢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洗禮;在人生歷程上,他們吃過苦更享受過福,懂得什麼最可貴。
可就是這麼一代「聰慧」的母親,卻讓祖國的花朵「飽受痛苦」。
前段時間,網絡上一度熱傳「七歲男孩唱《父親》,所有人都聽哭了······」歌詞很美,同樣也很純粹,單純地表達著孩子內心最真實的訴求,「多想和從前一樣,牽你溫暖手掌」,在生活中,有多少家長不管是因為愛玩,還是真的很忙,都忽略了同孩子互動、同孩子交流的舉動。
時間走遠了,孩子的成長不會為誰而等待,錯過,就真的錯過了。
不要總說,「我也想啊,可是······」有時候做不到,其實是因為心底還不夠想。
曾幾何時,有不少家長向小編抱怨,自家的孩子是如何不聽話、不省心,動不動就哭,稍有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管教不聽、打罵不聽,有時真心想放棄了,想著也許孩子再大點,懂事了,自個就會好了。
可是,家長們恰恰卻忽略了一個最為重要的點——孩子的心理成長。
心傷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停留於孩子的內心,真實地存在著,而且還會滋生孩子的「叛逆」心理。
就像小編當年,無論做什麼都不被爸媽認可一樣,學習只要不拿第一,和班級倒數沒什麼區別;無關學習的事情,無論做得再好,都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
有時,心裡就會萌生一種「生無可戀」的悲觀感,總覺得無論小編再怎麼努力,做得有多麼優秀,只要是爸媽不認可的事情,一切都是徒勞的,而且莫名而升的自卑感卻始終縈繞在腦海,總會下意識地認為「自己不如別人」。
再後來,讀高中時,本想著能夠擺脫爸媽的束縛,自主選擇人生的方向,但卻事與願違,一步錯,步步錯。
以至於現在回想起來,心裡都會莫名的悲慟。
步入社會後,小編換工作比較頻繁,依照小編的想法是多方面的了解現行的經濟架構、行業現狀等,但依照爸媽的觀點來看,小編竟是一個極其不穩定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只有三分鐘的熱度。
坦白講,不被家人認可,內心是極其崩潰的。
從小到大,無論做什麼事,都是一棒子打死,20多年來,從未被認可,那種滋味是何等的苦澀。
也許,我始終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雖有叛逆,但始終想做到更好,證明給爸媽看,所以才沒有在半路上誤入歧途。
但不能否定,一些少年因為家長的不尊重、不理解,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可是,現在的家長們有多少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身為父母」的責任呢?而只是一味地強調「因為我是你的爸媽,所以你要聽我的!」世人都在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卻從未於自身出發,怎樣去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呢?
軒軒如今五歲半,因為一直是奶奶親手帶養,所以跟隨爸媽的時間有限。
也基於爸媽都各自忙著各自的工作,對於孩子的教育幾乎為零,但孩子總歸是親近自個爸媽的。
每當爸爸(媽媽)在家時,軒軒總會躡手躡腳地依偎在爸爸(媽媽)的身邊,小聲央求著爸爸(媽媽)陪自己一起玩遊戲或者講故事。
而此刻的爸爸(媽媽)常常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螢幕,不耐煩地說:「自個先一邊玩去,等會再陪你玩!」可是這一等,卻是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兩小時······
後來,軒軒漸漸地習慣了爸爸(媽媽)這種冷淡地回應,之後的之後,寧願呆呆地看著爸爸(媽媽)玩手機、看電視,也再未提起過讓他們陪自己玩一會的要求。
甚至有時拿了100分,得了小獎勵,也不願再與爸媽分享,而是自個偷偷地塞在書包的底側。
其實,這時孩子的內心已經受了傷,他知道爸媽不予重視及「冷暴力」的回應,是一種有求無回的敷衍。
漸漸地,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茁壯成長,一言不發,而爸媽卻還「天真」地以為孩子長大了,懂事了。
一個有愛的家庭,爸媽寧願放下手中的工作,花30分陪伴孩子,同孩子無障礙交流。
與孩子談談校園的生活,同孩子聊聊成長的快樂。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一個平凡而幸福的人。
別讓孩子成了「自言自語的一代」
「今天媽媽不在家。」「其實我很想和爸媽一起到公園裡玩。」「其實我不想要吃的、玩的、看的,我只希望爸爸媽媽能夠陪陪我,和我說說話。」你注意到了嗎?孩子的日記本上這樣的話語越來越多,孩子孤獨在家的時...
別在當著孩子面吵架了!看看後果有多嚴重!
「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多懂事。」 這是我們家長經常說的一句話。大家似乎已經把孩子懂事當成了一種炫耀的資本,可殊不知,孩子懂事的背後承擔了多大的辛酸。我曾採訪過很多在外人看來特別懂事,特能處理人際關...
好媽媽成就好孩子!母親的素質將決定孩子的一生!推薦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親和母親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席,因為父母在孩子生命力需要承擔的職責和引導角色有所不同。而又由於 男孩和女孩的性格不同,對爸媽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就拿男孩來說,6歲之前孩子依戀母親,此...
「假裝式」陪孩子的父母,將來都抱憾終生!
最近被微博上一個「孩子有多渴望父母的陪伴」視頻刷屏,視頻中採訪了幾個小孩,只問了簡單的幾個問題,答案卻十分扎心。第一個問題:「你喜歡玩嗎?」孩子們是這樣回答的:「喜歡」、「和洋娃娃在一起」、「小...
當媽後,最幸福的永遠是這六件事,從來沒變過,你錯過了嗎?
初為人父人母的喜悅,讓我們恨不得把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為了讓孩子物質上富足,不缺吃少穿,不羨慕他人,家庭的壓力和責任讓很多父母只顧著埋頭掙錢。或許他們覺得:「讓孩子衣食無憂,想買什麼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