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諮詢專家談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主講人:兒童心理諮詢專家 徐一方 整理:芒果MAMA

每個家庭由於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環境不同以及諸多原因,在教育孩子上也各有各的煩惱。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在教育方法上,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和家庭環境的不同作出相應的調整。

很多家長都會問,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呢?我的孩子不聽話,我該怎麼辦?

不可否認,有這樣困惑的父母真的有很多。

但是大多數父母都是孩子出了問題,才會來尋求解決,才會來尋求幫助。

甚至有些父母就是抱怨一下,孩子都那麼不聽話,就完事了。

如果讓其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或者訓練,就缺乏動力。

下面從三個方面去闡述一下,到底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一個方面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解釋,一個人的心理發展的階段進程。

第二方面是講講個人成長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第三個方面就是家長們最關注的一點了,那到底怎麼樣才能與孩子更好的溝通?

——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來看一下這個表格。

就是每個人各個時期的社會性心理發展的一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嬰兒期

當孩子從胎兒出生成為嬰兒的時候,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對嬰兒來說是恐懼的,同時也是好奇的,所以為什麼寶寶一出生就會大哭。

在嬰兒階段中,寶寶和母親是依戀的關係。

這也是一個安全感建立的時期。

因此,在這個階段中,不僅僅母親要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父親也應該參與到這個階段中來。

比如父親下班回到家可以對妻子說:「哎!你辛苦了。

我來幫你帶孩子,陪孩子玩一會兒」。

這樣不僅可以加強父子與孩子之間的聯繫,也可以促進家庭的和睦。

第二個階段是幼兒期

有的媽媽問:「孩子三歲半,很有自己的想法,很無奈」。

原因是什麼?因為幼兒期是一個人發展的第一個反抗期,也就是叛逆期

很多人以為青春期才是,可實際上3-4歲的幼兒期的階段,才是第一個反抗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要求獨立性,比如他告訴爸爸媽媽:「今天我不想上幼兒園,我就想和爸爸出去玩」。

第三個階段是童年期。

孩子開始讀小學了,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了一些朋友,會玩遊戲,自己有一定的判斷力,邏輯思維也隨著年齡的發展在逐漸健全。

但是他缺乏自制力,沒有時間觀念。

比如,和同學出去玩兒,一玩就不知道玩到幾點了。

在這個階段,因為孩子已經有一些認知了,很多家長們就抱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會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

可孩子對這些興趣班好像並沒有什麼興趣。

有些家長也會因此責備孩子,或者打孩子在他不好好學這些興趣班的時候。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

實際上,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遊戲中去學習。

一個好的家長、好的老師不是逼迫著孩子去學習,而是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到知識,這才是學習的真諦!

我的一個案例中,母親特別焦慮,說孩子不寫作業,就喜歡玩ipad,問我怎麼辦?

我就給她支了一招:在孩子的作業中去設置好ipad的密碼,告訴孩子,你想玩兒,可以,密碼就在你的作業里。

你今天做完作業,就知道ipad密碼了,媽媽就可以讓你玩半個小時。

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也可以讓父母解決孩子不寫作業的問題。

當父母需要耐心,一定要有耐心。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各個時期的心理衛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第一個階段是嬰兒期

在這個階段中,應該保證孩子的睡眠狀況,同時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

這個時候的孩子最依戀的就是母親,孩子懷胎十月,已經和母親有了十個月的感情。

情感和心理上的連結,母親也比父親更能體會到孩子的需求。

這個時間段,作為孩子的父親、妻子的丈夫就應該主動承擔起照顧孩子的需求。

有些父親會覺得照顧孩子,那是妻子的事兒,和我沒有什麼關係。

第二個階段是幼兒期,也就是上幼兒園的一個階段。

那剛進幼兒園的時候,寶寶從來都沒有離開過父母身邊,現在要接觸一個新的陌生環境,孩子會恐懼、害怕,就像剛剛從胎兒出生成為嬰兒的那個時候。

幼兒園初期,寶寶可能會通過使勁的哭,來表達自己的恐懼。

還有一點,他害怕與母親分別,有些孩子可能就會哭的個撕心裂肺,問媽媽:「媽媽……媽媽,你是不是不要我了呀?

幼兒期是孩子的反抗期。

他會尋找一種獨立性。

當她在說媽媽你是不是不要我的時候,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勇敢:」媽媽那麼愛你,怎麼會不要你呢?寶寶最乖了,特別堅強。

在這裡,你會認識很多的小朋友啊!媽媽下班了就會來接你」。

而作為孩子的家長,在這個時候,心裡或多或少也是會比較難過的,這樣的難過叫做分離焦慮。

父母應該做好這樣的準備,接受孩子的成長。

進入幼兒園之後,一段時間跟小夥伴們都熟悉了,就覺得放得開了。

老師會教他們 一些東西。

這個時候的孩子是特別喜歡玩遊戲的。

作為家長,就應該多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們接觸交流,增加孩子的獨立性和膽量。

有時候,父母也可以參與到遊戲當中來。

再下一個階段是童年期。

十七的孩子,父母的教育就該放在學習階段了。

培養一個品行良好的行為模式。

怎麼樣培養良好的行為模式?簡單的說一下,因為嬰兒期和幼兒期的孩子是沒有學習能力的,都是通過模仿,然後去吸收一些行為。

而這個時候,學習這些行為,跟孩子最近的人就是他的父母了。

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而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當作為父母的你。

已經做好了這樣的表率。

孩子潛移默化就會模仿你的行為,以及思維方式。

教育孩子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積累,爸爸媽媽也需要耐心。

下面來說一下個人成長和原生家庭之間的關係。

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樣的,分工也是不一樣的。

父親應該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責任、嚴厲、堅強、安全。

因為這樣可以讓孩子在初涉社會的時候,會覺得我的爸爸是英雄。

讓孩子更加的勇敢、堅強、獨立。

可能有一些家庭,因為雙方夫妻離異,或者分居兩地,或者其他的原因。

父親沒有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但是在孩子心裡樹立父親的這個角色是相當重要的。

母親可以告訴孩子,你的爸爸很愛你,也很想你。

他希望你是一個堅強的孩子、勇敢的孩子。

母親在家庭中的扮演的角色,給孩子傳遞的信息應該是溫暖的、溫柔的、理解包容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是最直接,也是孩子最依戀的。

打個比方,當你一個不小心摔了一跤。

應該會喊「哎呀媽呀!」絕對不會是「哎呀爸呀!」,這就是每個人潛意識的力量,也是孩子和母體關係最密切聯繫的證明。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是,孩子能否成為一個在生活上獨立的人。

而父親則是塑造孩子對生命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下面來談一下夫妻之間、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舉一個臨床案例,如果你是父親,下班回家,你會先問候你的妻子呢?還是先問候你的孩子?其實,這不是一個形式,是一個家庭關係的反應。

記得,一定要先問候你的妻子,再去擁抱你的孩子。

當夫妻關係為第一位的時候,你的孩子自然而然就不會以自我為中心。

當孩子看到爸爸這麼深愛自己的媽媽,孩子也會從心裡有更多的安全感。

所以想愛孩子,就先愛你的妻子。

愛媽媽,我覺得是爸爸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而妻子也一定要愛自己的丈夫,嬰兒期的這個孩子和母親是依戀的關係。

最依賴的人是母親隨著這個年齡的成長意識的形成。

如果他發現,母親最重要的這個人是父親的時候。

孩子的第一反應該是受挫。

而這樣的挫折呢,恰恰是會促使孩子走向獨立,這是一個動力。

所以當孩子看到父母之間是存在有差異性的時候。

並且他們之間是可以互補協商,還有和平共處的時候。

孩子就會懂得人與人之間是可以存在差異的,而這種差異呢。

也是可以得到相互尊重和欣賞的。

下面是大家最關注的一部分。

怎麼樣才能與孩子更好的溝通?很多父母因為孩子不聽話很頭疼。

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下面這幾個點值得借鑑:

第一點是平等地溝通。

很多家長總是以權威的身份,要求孩子做這做那,對孩子控制欲特彆強。

比如,有些家長會說,孩子,你就得聽我的。

新生家長是應該和孩子做朋友,可怎麼做呢?孩子玩兒的時候,父母可以蹲下身子,甚至趴著跟他一塊玩兒。

孩子進步的時候,可以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第二點,傾聽,很多家長只會表達,而不注重傾聽。

孩子不想上學,家長就嚇唬孩子:「你不上學媽媽就不要你了啊。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平靜的問問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找尋一下孩子心裡的聲音。

第三點,真誠的表達讚賞,最重要的兩個詞是真誠還有讚賞。

一定要適度,真實情況去表達讚賞,否則孩子就會覺得你不真誠。

第四點,允許孩子犯錯誤

每一個人都不完美,每個孩子也都不完美。

有一些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他就會罵孩子「真笨」。

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你可以讓孩子把犯錯事情的經過自己說一遍。

然後,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犯錯,也會失敗。

引導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裡。

家長要告訴孩子造成這個錯誤,可能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讓孩子意識到嚴重性,就避免犯再大的錯誤。

第五點,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

當孩子想要這個玩具的時候,父母就會買。

如果不給買孩子就又哭又鬧,今天要這個、明天要那個。

為什麼?因為孩子總是通過哭鬧來獲得他的需求,屢屢得手。

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你的下限。

一些家長會心軟,就滿足孩子,嫌煩的呢,就會打孩子、罵孩子。

其實你可以也可以換一種說法。

比如說:」哎呀!媽媽也很喜歡也很想要,可是媽媽沒有錢買,太貴了!以後寶寶掙錢了給媽媽買好不好?「

第六點,共同探索、一起成長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耐心,還有愛。

我們應該多鼓勵、多陪伴,孩子會越來越好。

下面有幾個小口決教給各位父母:

第一條,用相信代替羞辱

有時候,你可能會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哎呀,誰誰誰他都能做到,你為什麼不能做到?」或者當孩子總是學不會某樣東西的時候,你會說:「哎呀!這麼多次你還不會,真笨」其實我們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

比如,誰也不是天生就會的啊,慢慢學,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得到。

第二條,用理智代替強迫

有時候孩子不吃飯,家長生氣就會說:「不吃也得吃」。

其實,咱們可以換一種方式表達:「你可以不吃,但如果你餓了,只能等下一頓了。

期間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吃的。

」或者有時候孩子就是非哭著:「我就是要這個玩具」一直哭個不停,有些父母生氣了,就會特別的急躁:「不買就不買,你必須聽我的。

」這時,你可以換一種方式,告訴孩子哭鬧解決不了問題,你要用道理來說服媽媽,只要你說的有道理,媽媽就會給你買。

或者孩子記不住東西,這時候要鼓勵,跟孩子說:「你怎麼能記住這麼多東西啊?我就不行」,這時候,孩子會很有興趣的告訴你。

跟孩子要心靈上的交流。

第三條,用偶爾代替總是

這個也是很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很多父母會說,「你怎麼總是犯錯呀?你總是這麼的讓人不省心」咱們也可以換一種方式說:「偶爾粗心是正常的,但不能老是犯同樣的錯誤。

「」你偶爾讓別人操心一下也是正常的。

但是你是小大人,一定要學會獨立。

我:

批評說完之後,我們就應該意識到了!應該夸孩子、鼓勵孩子。

可怎麼夸呢?這是一個問題。

這時候下面也有幾個警句。

第五條是誇獎孩子,要在事後,不要在事前。

比如,你的孩子在學畫畫。

現在有些家長會讓孩子去學畫畫,父母希望孩子在學的時候,可以經常練習,然後也會夸孩子了:「媽媽覺得你畫的很好,趕緊畫一幅吧!」但是說完了以後他一定會去畫嗎?或者他會想我真的畫的很好嗎?你可以換成:「只要你像今天這樣多多練習,就會畫的越來越好。

第六條,用具體行動代替敷衍

比如說,家長開完家長會回來,孩子的數學成績總是不好,而有些家長會覺得還是鼓勵孩子:「老師說你肯定能學好數學。

」但是孩子會比較模糊了:「哦?我怎麼能學好數學?」孩子不知道怎麼能學好數學,你可以告訴他:「最近你一直在專研數學,經常去請教老師,老師說按你這樣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學好數學的。

」表揚的這種東西,這個事情具體化,讓孩子明白我要怎樣做。

第七條,少夸長相,多夸努力

比如,寶寶你真漂亮,或者你比其他的孩子都聰明。

這時候,孩子可能會覺得,我聰明、漂亮就不用努力了,會增加孩子的惰性。

可以告訴孩子:「孩子,你要一直努力,才會擁有真正的漂亮。

第八條,誇獎來自內心,不能虛情假意。

打個比方,現在有些家長為了鍛鍊孩子的膽量,讓孩子去學輪滑。

家長為了鼓勵孩子說:「你滑的真好」。

但是,對孩子來說可能很假,她會想,我都摔了這麼多次,怎麼學都學不會,還滑得好嗎?這時候,作為父母可以換一種說法:「學輪滑是比較難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多多的練習,摔倒了再爬起來,一定會掌握的」。

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

孩子是上天賜給父母的天使。

也是最好的禮物,要用心呵護、共同探索、共同成長。

想要改變孩子,就一定先要改變自己。

哪個父母都不容易,給孩子一點耐心,給自己一些信心。

微信搜索「聽芒果媽媽講故事」更多免費資源可以領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媽媽們必須了解的,孩子三次叛逆期

身邊很多寶媽問我,現在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啊,太難管了。不管是幼兒,學齡前,還是青春期的孩子媽媽,都有這種困惑,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了解下,孩子有哪些階段的叛逆期呢?一,2到3歲,處於第一次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