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交朋友」真的科學嗎?處理親子關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案例:悅悅和爸爸從外面回到家,媽媽正在客廳和一個來串門的鄰居聊天。
媽媽高興地迎接悅悅,說:「寶貝回來了。
今天在幼兒園開心嗎?」悅悅卻好像沒聽到一樣,大聲催促媽媽:「我要渴死了,快幫我倒水。
」然後,打開電視機,坐到沙發上,對客人卻好像沒看到一樣。
媽媽幫她倒了水,遞到悅悅手中,什麼也沒說。
案例分析
可以說,悅悅和媽媽是夥伴關係,也就是媽媽已經遠離了她作為教育者的角色。
她雖然還擔負著教育義務,卻已經喪失了教育能力。
5歲的悅悅應該知道,對媽媽提出的問題,應該給予回答,還應該注意到,媽媽正在跟客人談話,打斷她是不禮貌的行為。
媽媽應該承擔起培養孩子心理功能的責任,應該注意到孩子的錯誤行為,並給予指正,但是她什麼都沒做。
因為她已經站到了與兒子平等的平台之上,她與孩子成了夥伴,因為她已經沒有能力依靠知覺扮演教育者的角色了,而是試圖以理性標準判斷孩子具備在他的年齡階段不能有的成熟程度。
尋根問底
這個故事表明,問題出在層次的扭曲上,父母和孩子站在了同一平台上,面對面地挨在一起,沒有人可以為對方指明方向。
這種對待孩子的方式,在當下被認為是正常的,甚至是很多人提倡的,也就是和孩子做朋友,做夥伴。
認為這是對孩子的尊重,把他作為一個平等的人。
尊重孩子,把孩子作為平等的人是沒錯的,但是認為尊重孩子就是和孩子作夥伴,做朋友,卻狹隘了。
需要注意的點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我們對於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於兒童有害。
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
忽視則像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所以合理的教導是解除兒童痛苦增進兒童幸福之正確路線。
【孩子性格內向、膽小怎麼辦?孩子有不好習慣怎麼糾正?
【你還在不知所措中摸爬滾打和孩子鬥智鬥勇嗎?】
【你的煩惱我們幫你解決,關注微信公眾號:寶寶成長時光機】
【寶寶早教、孩子性格、行為習慣、更多育兒知識一鍵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