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種能力的孩子,都輸在了起跑線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鹿 媽 有 話 說

很多家長給孩子補課,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可是他們卻不知道,

自己正是孩子的起跑線。

不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禮貌,

不教會孩子最基本的感恩,

才是造成孩子日後很多時候落後於人的根源。

以下的幾個日常的場景,看看有沒有你家孩子:

上學或放學路上,大多數孩子的書包都由父母或者爺爺奶奶背著,孩子心安理得地空著手走;

吃飯時,孩子坐在飯桌前等著你為他盛好飯;

不管孩子房間多亂,都是父母整理,從來不用幹家務,只要專心搞學習;

物質享受被過分滿足,孩子向你要手機和電腦,你就給他買;

這些都是在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今天他認為你應該為他背書包、買手機,明天他就會認為你應該為他找工作、買車子、買房子,如果某天你給不了他想要的,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其實,你替孩子做太多,殊不知在不知不覺中培養白眼狼。

不懂感恩的孩子,不會正確看待生活

我們很多家長都千方百計的在培養孩子自制能力、自學能力、領導能力、抗壓能力等等,卻很少有父母注意過應該培養孩子的感恩能力。

微博上看到這麼一個故事:A不喜歡吃雞蛋,每次發了雞蛋都分給了B吃,剛開始B很感謝,久而久之便習慣了,習慣了便理所當然了,於是有一天A將這個雞蛋給了C,B就不爽了。

她忘記了這個雞蛋本來就是A的,A想給誰都可以,於是她們大吵一架,從此絕交。

很多時候,無論是孩子還是我們成年人,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好。

一開始,感激不盡。

可是久了,便是習慣了。

習慣了一個人對你的好,便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有一天不對你好了,你便覺得怨憤。

其實,不是別人不好了,而是我們的要求變多了。

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

有位媽媽分享過這樣一件事情:

一天到了吃飯的時間,她女兒看見桌上空空的飯碗,質問著媽媽:我的飯呢?女兒憤憤不平的表情讓這位媽媽心中一驚,因為她的女兒已經7歲了,手腳健全,完全可以自己盛飯。

為什麼她會生氣?

其實,這就是感恩能力缺失的表現。

我們總是會很自然的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孩子。

哪怕自己穿已經顯舊了的衣物,也要給孩子買時尚的名牌。

哪怕自己已經勞累了一天,一旦公交、地鐵有了座位,一定會馬上讓孩子來坐下。

哪怕自己忙得不可開交,還是會幫助孩子把她的飯菜盛好。

但是我們卻忘記了告訴孩子,沒有人有義務一定要為他做這些,他需要為他得到的這些,真誠的說聲謝謝。

我們對孩子的愛與付出本是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沒有教會孩子感恩的能力,那麼她就會向故事中的B一樣,稍有不順意就會痛苦、失落、抱怨連篇,失去了正確看待生活的角度和心態。

人要懂得感恩才會幸福。

父母創造了孩子,並以辛勤勞動掙得的血汗錢供養著孩子,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凝結著父母的心血……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別人是很重要的事。

如果父母一味的溺愛,孩子不懂回報,即便走上社會也會遭遇碰壁,甚至可能無法無天!孩子感恩的對象,莫過於恩情最深的父母。

不懂感恩的孩子,很難獲得真正的成功

一個人的成功靠的是什麼呢?可以說是百分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也可以說是百分之二十的智商,加上百分之八十的情商。

但是更離不開的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朋友的扶持之恩、智者的指點之恩和貴人的提攜之恩……

一個不懂的感恩的人,即使蒙受了周圍人的恩惠,也不以為意。

春風得意的時候,想的一定是自己怎樣努力,怎樣了不起,但凡別人的意見或建議,一概會認為他人在羨慕嫉妒,但凡遇到挫折不順,一定會認為他人對不起他。

久而久之,離成功越來越遠。

在前幾年,曾有個城市的公會聯合企業家協會做過一個助學活動。

19位企業家與22名民困大學生結成幫扶對子,承諾資助大學生每年的學習生活費用。

入學前,這個城市總工會給每名受助大學生及其家長發了一封信,希望他們抽空給資助者寫封信,匯報一下學習生活情況。

但是隨後,部分受助大學生的表現令人十分失望,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未給資助者寫信,有一名男生倒是給資助者寫過一封簡訊,但信中只是一個勁地強調其家庭如何困難,希望資助者再次慷慨解囊,通篇連個「謝謝」都沒說,讓資助者心裡很不是滋味。

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再優秀,各方面表現再突出,也很難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他們心理上缺乏一種正確對待他人和社會的「陽光心態」,當他們以為「成績好,獲資助是理所當然的」,就已經缺乏起碼的感恩之心,失去了讓朋友的信任和貴人的扶持資本。

其實:

不讓孩子品嘗飢餓,他們就不知道食物的價值;

不讓孩子們品嘗寒冷,他們就不知道溫暖可貴;

不讓孩子品嘗挫敗,他們就不知道成功的艱難。

父母對孩子過多關愛實際上是剝奪了他們體驗負面經歷的機會。

他們只有從苦中苦才能去尋找甜中甜。

不懂感恩的孩子,情感必然會缺失

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陽光的、正直的人,而不是一台冰冷的機器。

而有沒有感恩之心,可能就是二者之間的分水嶺。

我還記得一位網友的帖子,帖子裡他說他的一位朋友的父親去世了。

他急忙通知別人,聯繫一些具體的喪葬幫忙事宜,可他的孩子卻在一邊不高興了。

孩子是尖子班的學生,成績很好,老師喜歡、同學敬著,孩子看到他忙碌的樣子,非常生氣,說他為別人這麼操心別人知道嗎?真傻!說他浪費自己的電話費值得嗎?說他聯繫這麼多人去幫忙,一點沒好處,有意義嗎?

這位網友說他對自己的孩子感到非常失望,孩子也很熟悉自己那位朋友,還收到過朋友不少的禮物。

但是這件事情上,居然毫無人情味可言。

我理解這位父親的失望,但是孩子也曾經是一張白紙,也曾經見到奶瓶就露出微笑,收到糖果就連連道謝,他長大後所表現出的冷漠,是不是也跟小時候,家人沒有生活的細節中培養他的感恩之心有關呢?

所以說,我們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僅僅是要他學習成績多麼優秀,身體多麼強壯。

而是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著手,教他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定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胸懷若谷的人,一個心地澄明的人。

正是擁有了感恩的心,成長的路上才會不斷收穫人生的財富,成長的腳步才能一直堅定不移。

讓感恩,形成一個重要儀式

利用一些重要的時間點,我們可以在家創設一些重要的感恩儀式。

這種比較正式的儀式,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可以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表達感恩。

這些重要的時間點,可以是每周的一個固定晚餐,可以是家庭成員過生日的時候,當然還可以是感恩節這一天。

在我們家,除了一些重大的節日以外,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生日,都是最重要的時間。

不管誰過生日,我們都已經形成一個慣例,會通過下面這幾件事情,來互相表達感恩。

1、全家人聚餐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我們都會到外面選一家飯店聚餐,餐桌上還會碰杯以示慶祝。

在這個時刻,我們平時沒有及時表達的感謝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盡情表達。

每一次,孩子都會迫不及待地發起互相碰杯的提議。

同時,這也是一種家庭文化的具體體現,讓家庭成員感受到彼此的祝福和家庭的溫馨。

2、互贈禮物

在每個人過生日的那一天,我們都會通過買或動手做一些小禮品,送給當天的壽星。

孩子每一次都會畫一幅畫送給家裡過生日的那個人,同時,還會給我們每個人準備一盤點心,親自剝一些瓜子,拿一些餅乾之類的零食。

當然孩子過生日的時候,家裡同樣也會慶祝,外公外婆會包一個紅包給她,我們會買一份她自己挑選的禮物。

3、互寫紙條

孩子上小學以後,我們又增加了一個環節,家裡的每一位成員都要把自己最近想要感激的人和事寫在紙條上。

有些字孩子不會寫,就用拼音代替。

在生日當天,我們全家人就會拿出這些紙條來讀,共同分享我們每一個人需要感謝的那些人和事。

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彼此加深感情,相互增進理解。

(來源:整編於 成長樹、擇學堂)

你怎麼看?

下拉底部 回復我們

原創投稿︱商務合作︱版權問題

微信公號:長頸鹿媽媽(giraffemum)

個人微信號:18565645022 QQ:21251654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