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孩子有這3種行為的要趁早改,需重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育兒: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孩子有這3種行為的要趁早改,需重視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兒童時期是孩子學習和認知的階段,孩子們在這一階段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對是錯,這時需要家孩在旁指導,讓孩子明事理、知對錯,養成好的習慣,對孩子的未來很重要。

生活中有些父母很「包容」孩子,說的通俗點就是溺寵,父母長輩覺得孩子還小沒有必要「凶」他,等孩子長大後,該懂的道理都會懂得。

殊不知,等孩子長大後在教育為時已晚,孩子已經定了性。

孩子有下面3種行為的,父母就要重視了

孩子不懂得分享,喜歡獨占

有些孩子在共享的東西面前,習慣的占有,這時就需要父母介入,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共享,不能怎樣做,要不以後孩子還是這樣的性格,在社會上會很不討喜。

孩子的引導至關重要,孩子會不自覺的模仿大人,所以大人要做個好的榜樣。

在生活中,讓孩子分享給長輩,然後對孩子進行鼓勵,「寶寶知道分享東西,真棒!」慢慢的寶寶有了分享的意識。

得不到的,就撒潑

很多孩子在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都會想家長討要,但是一旦家長不同意給的時候,就會打滾,鬧脾氣,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苗頭時,要及時制止,但不要粗暴制止,堅定表明了態度,孩子會感覺到發脾氣撤賴無用,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可以做,什麼是不可以做,逐漸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想說話就打斷別人

家裡來了客人,平時也不纏人的孩子,總是打斷大人間的談話。

長輩在談話的時候,總喜歡說「你別說話,你聽我說」,長輩也寵孩子,笑呵呵地說「都停下來別說話,聽我孫子說。

長輩都停下來聽孩子說話,這樣容易讓孩子有唯我獨尊的感覺,在以後更加的不注意自己的行為,被人討厭,所以面對孩子的打斷,一定要及時的教育。

「老人總說孩子從小看到大,小時候是什麼樣子長大後也不會差到哪裡去」這句話也有一定的道理。

所以,在孩子有些不好的習慣時,就要進行教育,不要因為溺寵而毀了孩子的未來。


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育兒也是一門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課程;

這裡有更豐富的育兒寶典,更全面的科普知識,更走心的育兒睡前故事;

我是百萬媽媽的選擇,目前從事育兒行業5年,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的這三種習慣影響一生,家長不能遷就

家長都非常的愛自己的孩子,以至於容易忽視孩子身上的一些不好的習慣,經常的遷就他們,使得他們養成了許多壞習慣,這些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所以,家長們在疼愛孩子的同時,也要...

育兒之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接人待物

不管是在家庭聚會的時候,還是在朋友聚餐的時候,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在親朋好友面前能夠懂禮貌、有教養。可是孩子天生好動這問題不免讓父母為之頭疼,其實父母就應該在生活中的小細節開始教導孩子、培養孩子這...

八個習慣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導語:很多家長,總會自以為是的認為,要給孩子最好的,而最好的就是孩子喜歡的,其實不然。作為家長,我們有時要思考,我們家長應該給孩子什麼?快樂?物質的滿足?其實在寶寶成長過程中,家長無私的愛與照顧...

解讀2-6歲孩子「愛插話」行為背後的秘密

伴隨著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不斷提升,哈哥平時在家就是個小話嘮,除了沉浸在接拼積木或者看動畫片的時候是安靜之外,基本上沒有停止過發問或者說話的。喜歡錶達是一件好事,只要可能,媽媽都會在第一時間放下手...

孩子沒家教 那一定是你慣出來的

兒童的早期家庭教育,是父母們最應該重視的一個階段,這一階段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日後孩子才會更加優秀。然而,在早期教育中,有些父母真是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管得太嚴,孩子可能會記恨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