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敏感期之人際交往的敏感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的人際交往敏感期一般是出現在2-5歲,這個期間,孩子可能會出現許多你無法理解的「蠢行為」。

比如下面的幾種表現:

1.昨天你給孩子買了一個價值200元的遙控賽車,今天孩子從幼兒園帶回來的是一個2元錢就能買到的小貼紙,你氣急敗壞地問孩子:「飛車弄丟了嗎?還是被偷了?」,結果孩子開心的告訴你:「媽媽,這是我拿飛車和小明交換回來的貼紙,我和小明是好朋友……」

2.孩子突然跑過來和你說:「媽媽,我喜歡花花,我要和她結婚!」你頓時驚呆了,心裡納悶:00年代的孩子果然早熟,這麼小就懂談戀愛了。

你顫抖地詢問孩子原因,結果孩子開心地說:「因為花花昨天給了我糖吃,就我有,其他的小朋友都沒有……」

3. 孩子每天都會纏著你買零食,可是放學回家時書包的零食基本都消失不見,你問ta:「你吃得完這麼多嗎?」孩子說:「我拿給了大家一起吃,因為不給他們吃,他們就不和我玩……」

當孩子出現類似這樣的行為時,就表明孩子進入了人際交往的敏感期。

孩子的人際關係,就是從一對

一交換玩具與食物開始,到尋找相同興趣的朋友並開始相互依賴。

人際交往的敏感期,是孩子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需求,能夠為孩子成人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重要的基礎。

很多媽媽沒有這個意識,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價孩子的交換行為。

一旦發現孩子進行了完全不等價的交換行為時,立刻變身「包租婆」,粗暴制止、強行干涉,對孩子說:「你是不是sa?」。

且急著制止孩子這種「蠢」行為:把自己好的玩具去換些壞的玩具,拿自己貴的物品換一些便宜玩意兒。

然而這樣的態度是很不利於孩子度過人際交往的敏感期的,長久發展可能導致孩子孤僻自私,沒有朋友;或者做事沒有原則,喜歡投機取巧,鑽規則的空子。

面對孩子人際交往敏感期出現的各種行為,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1.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多帶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可以多邀請鄰居、朋友、同事、親友家的孩子來家裡做客,從小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興趣。

2.對待孩子以物易物的行為,不要用成人的價值觀去判斷值不值,也不必在意「吃虧」或是「占便宜」,因為你的評價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弱小,自我意識不能自由發展。

3.告訴孩子要信守承諾。

有時候孩子交換完之後會後悔,想把原來屬於自己的東西要回來,這個時候,要讓他明白,一旦交換完成,就不能反悔,要兌現自己的承諾,否則會失去朋友。

4.父母不需要過多的主動介入到孩子們的交往過程中,只需要在孩子受到挫折時給出建議就好。

比如孩子受到欺負了感到傷心時,可以建議孩子用食物向對方表達好感,化「敵」為友;當孩子受到威脅和欺負時,在精神上給與孩子支持,如果孩子內心的自我形象足夠強大,外在表現就會自信,也能更順利地度過人際交往敏感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抓准寶寶的敏感期,你的教育就對了!

各位都聽說過狼孩子的故事,因被遺棄,從小被狼養大,常年與狼為伍,直到被社會發現、媒體報導,狼孩子才重回人類社會。10多歲了,但其智商卻達不到三歲孩子的水平。心理學家指出,狼孩子的智商不及三歲孩子...

正確的方法,幫2~3歲寶寶度過物權意識敏感期

當孩子滿2歲後,很多父母會發現寶寶和別的小朋友玩兒時,表現得很不友好。公用的玩具他要搶著玩兒,自己的玩具更是要獨自玩兒,哪怕一個人玩兒不過來,或者本身就是可以多人一起玩兒的玩具,寶寶也不願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