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為什麼愛打人? | 畢家媽媽專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孩子打人的時候,你一定要告訴自己,孩子天性是要討好權威和父母的,他打人,一定有原因。

我家弟弟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哥哥最愛幹的事情,是先問我:弟弟在哪裡?然後徑直跑進弟弟的臥室,用手指頭去「夠」他的眼睛。

我並沒有對他太生氣,一方面是因為弟弟的床很高而且欄杆很密,哥哥的手不能真地伸進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知道有的大孩子將新生的弟妹當「沙袋」的。

生性善良敏感的哥哥此時不過是不適應弟弟的出生分走了原來完全屬於他的母親的關注而已。

孩子打人的動機很多,有些可能是你不理解或是想不到的。

但孩子打人的時候,你一定要告訴自己,孩子天性是要討好權威和父母的,他打人,一定有原因。

找到這個原因,你也許可以解決孩子的打人問題,找不到,你仍然要相信你的孩子是善良優秀的。

因為打人不過是成長的一個過程,是一種情緒表達的方式,孩子在其中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以社會允許和接受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

如果你可以包容他,忍受一段時間的「煎熬」,也許一切就會不一樣了。

孩子的理由

一、焦慮

小朋友的一天其實也是可以充滿困難和煩惱的。

媽媽一定要我自己繫鞋帶,好不容易繫上了媽媽又說穿反了;喬喬把我搭的積木推倒了;我就是不想穿那件外套,可是天氣又冷得要命。

種種小事積累起來,我們可能就有了一個心中氣呼呼的孩子。

想做而沒有能力做或者不被允許做的時候,身體不適的時候,被他人打攪干擾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焦慮憤怒或情緒低沉,孩子也一樣。

但成人可以以種種方式排解或解決,孩子卻還沒學會。

兒童發展專家和作者,W. George Scarlett, Ph.D.說:「人就是要偶爾生氣和感到被挫敗的。

成長意味著掌握好的方式來對付自己的憤怒和挫敗感。

但我們沒有人可以自己來幫自己做到。

當孩子沒有得到幫助的時候,他對付自己的「憤怒和挫敗感」的直接手段,往往就是打。

二、不善表達

孩子天性是知道什麼公正什麼不公正的,如果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對待,他一定會以某種方式來尋求平衡,有的孩子哭鬧,有的孩子告狀,有的孩子跟人爭執甚至謾罵,有的孩子當其用嘴巴來講道理的能力跟身體力量和速度的發展不成正比時,可能選擇打人。

孩子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女孩子的語言能力在人生的發育早期是普遍優於男孩的,因此,你很少看見伶牙俐齒的女孩會訴諸拳頭來解決問題,因為她們已經發現語言其實更有威力。

而那些愛告狀的孩子也往往不愛打架,因為語言已經幫助他們宣洩了不平感和屈辱感。

三、炫耀武力,爭取關注

打架常常是孩子爭取關注的一個方式。

因為哪怕是負面關注,也是關注。

朋友的兒子在一所昂貴的幼兒園就讀,總是打架,每天早上都賴著不要去上學。

今年,因為搬家,換了一家幼兒園。

結果,孩子像花兒一樣地開放了。

每天積極去上學,再也沒聽說過打人,甚至開始分享。

朋友說,她現在才明白,兒子精力旺盛,原來的老師不斷約束打擊他,孩子覺得得不到肯定,轉而通過打人來吸取關注。

父母的原因

一、粗暴的處理方式

作為父母,你是如何處理爭端的,壓力太大的時候如何反應,生氣的時候怎麼自我控制,這些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如果家長是反對打架的,孩子自然會受影響。

根據美國人對中學生所作的調查,發現父母對打架的態度對孩子影響最大。

嚴格禁止以打架或其他激烈的暴力行為來解決問題的父母,往往更可能擁有不打架的孩子。

孩子打架時成人如何反應和應對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

如果成人大喊大叫、羞辱孩子,本來可能很快忘懷的小爭端會演變成孩子心中隱藏的怒火,遲早再次以拳腳的形式表現出來;而且,過激的反應容易深化孩子之間的矛盾,形成心理定勢,使孩子每到某種熟悉的環境就本能地想碰撞推搡,動手動腳。

二、父母關係不良

一個網友告訴我說她的孩子總是打人咬人,她什麼辦法都用盡了還是沒有效果,然後又告訴我她和丈夫經常吵鬧,她心情煩惱,覺得婚姻前途莫測。

這樣的情況下,我直接告訴她,先跟你的先生解決你們關係中的問題。

如果已經到了徹底破裂的地步,那麼即使9歲前父母離婚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心理和情緒的打擊,也比父母湊合在一起,讓孩子長期處於一個動盪不安充滿暴力和威脅的環境好。

親身經歷了父母衝突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現不良行為,而打人只是第一步。

孩子可能不說出來,甚至看你們打鬧都不會哭出來,但他/她還是會擔憂,會害怕,會感覺焦躁。

他不會知道你們在爭吵什麼,但他不想要你們吵架,而成人對自己情緒不加控制的放縱,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更大。

魯道夫·謝弗指出:「兒童應對壓力的能力首先取決於天生的氣質特徵,但是這些特徵受到父母提供幫助的方式的影響……在一個充滿衝突的家庭中,孩子不斷地目睹消極情緒的爆發,他們就不會有控制自己情緒的動機。

我的一個朋友跟丈夫吵架之前,先跟孩子說:爸爸媽媽都愛你,但是爸爸媽媽意見不一樣,要討論點事情,可能聲音比較大,你去自己房間跟阿姨玩好嗎?

次數多了,這個小女孩後來甚至會跑過去敲父母臥室的門:你們吵完了嗎?

大人如此冷靜克制,小孩子當然不會去打人,但從小如此,長大後對家庭和兩性關係的看法又會怎樣?

來源:畢家媽媽(公眾號:LeiciaMama)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