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幼童被燒開的豆花燙傷,全身30%換了層皮,民間土方可信嗎?聽外科專家來支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夏季是幼兒燙傷的多發季節,這與兒童衣著單薄、活動增多等相關。

而且,1—4歲的孩子愛動、好奇心強,活動範圍大,但運動又不協調,自我保護能力差,因此燙傷比例較高。

前幾天,3歲的瑞瑞被裝有開水的水桶絆倒燙傷,還好爸媽沒有聽信村裡的土方法,第一時間將孩子送到縣裡的正規醫院進行治療。

因送醫及時醫生判斷不需進行植皮手術,但是再堅強的孩子也經受不住皮肉之痛。

被燙傷的孩子

無獨有偶!

重慶2歲半的女寶妍妍不慎掉進了家人剛剛燒開的一桶豆花里,造成全身30%面積燙傷,其中26%深二度,4%深三度。

醫院給出的治療方案是:待寶寶度過感染關後,儘快實施植皮手術。

被燙傷的孩子

意外燒燙傷往往給孩子帶來巨大的痛苦,漫長的康復期,高額的治療費用,以及可能留下終生的疤痕和殘疾。

避免孩子燙傷,重在家長看護:

1、熱湯、熱牛奶、熱粥等食物不要隨意放在桌子邊緣;

2、飲水機不用時請把熱水放清並關閉電源;

3、最好將廚房的門上鎖,不要讓寶寶輕易進入廚房;

4、給寶寶洗澡時應先放冷水再兌熱水水溫不高於40℃,熱水器溫度應調到50℃以下,因為水溫在65-70℃時,兩秒鐘之內就能嚴重燙傷寶寶。

建議家長用手背去試水溫,因為手背的皮膚比較敏感,水溫在37℃-40℃這個範圍手背皮膚不會感覺太燙,而這個溫度對寶寶是最安全的。

5、不要在孩子的活動範圍(注意地上、桌上等能觸摸到的地方)放置熱水瓶,熱水壺,熱水杯。

暫時放置也不行,不能有僥倖心理。

6、桌子上不要擺放桌布,防止孩子拉下桌布,弄倒桌上的飯碗、暖瓶而燙著自己。

7、剛停下的車子排氣筒溫度很高,告訴孩子不要用手去摸,當然對於小一點的孩子,重要的是家長的看護。

8、時常提醒孩子自我防燙傷。

如看見孩子想用手去摸暖氣、熱飯碗、火爐等,大人可以趕緊先將自己手指觸一下這些東西,然後急忙縮回,一邊裝著很燙的樣子,一邊喊「燙」「疼」,孩子看後,就不敢動手去摸了。

燙傷後千萬別用「土方子」

門診醫生經常見到燙傷患者的創面上不是塗了牙膏,就是抹了紫藥水,有的家人還在創口上敷了鹼,更有甚者,父母將燙傷的嬰兒泡在醬油中送醫院就診。

這些都是錯誤的處理方法,會影響燙傷的治療與康復。

誤區一:燒傷後塗牙膏治療易引起創面感染

很多人認為牙膏會起到清涼散熱的作用。

其實牙膏本身沒有抗感染作用,且常帶有一定數量的細菌。



誤區二:創面塗紫藥水、紅藥水、醬油。

殊不知塗了這些會加重傷勢。

深色藥物遮蓋了創面,會影響醫生了解燒傷面積及深淺程度,進而可能會影響到治療。

誤區三:在創面灑一些小蘇打、食物鹼等

有人主張酸燒傷用鹼中和,鹼燒傷用酸中和,理論是對的,但實踐不可取。

因為酸鹼中和會釋放大量的熱,產生熱燒傷,加重傷情。

五個字打開燙傷後正確的處理方式

1、「沖」是指燒燙傷後立即脫離熱源,用流動的冷水沖洗傷面,降低傷面溫度,減輕高溫進一步滲透所造成的組織損傷加重。

2、「脫」是很多人都易忽視的。

如果是被開水燙傷,衣服上仍然有較高的水溫,不脫去衣服,相當於沒有脫離熱源,仍然會加重傷情。

所以邊沖邊脫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若燙傷部位無法脫,可用剪刀沿著燙傷部位將衣物剪掉。

3、「泡」是指脫下衣服後要繼續把傷口泡在冷水中。

泡冷水可持續降溫,避免起泡或加重病情。

如果出現小水泡,注意不要弄破,由醫生處理。

4、「包」就是包裹傷面,送醫院之前一定要包裹傷面,例如裹上一塊乾淨的毛巾也可,切忌濫塗抹「藥膏」。

5、「送」就是指送醫就診,尋求醫生的救助。

作者:豌豆媽媽

國家高級育嬰師,自媒體人,大家一起探討育兒之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兒童燒燙傷急救一定不能做的3件事!

在醫院裡經常看到燙傷的孩子。然而很多家長用毯子或者被子把孩子裹著,大聲的嚷嚷:「要快呀,要快呀」當醫生把毯子打開,通常會發現孩子的衣服被脫了個精光,燙傷處已經起了大水瘡或者少了層皮。醫生看得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