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家庭的孩子易自卑,家長千萬要當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人以為,自卑者大多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夠好,或者自身存在某種缺陷,但真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

在心理學上,自卑代表著一種自我否定,主要是低估自己的能力。

孩子對自己的評價主要來自於外界,尤其是最親近的人——父母的態度,而父母又是和孩子互動最多的人,所以,父母不恰當的教養方式,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如下這三種家庭的孩子很容易自卑,爸爸媽媽們不妨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有這方面的行為。

1. 持續否定孩子

我們班上有個孩子,名叫小D,總是有些畏畏縮縮的。

平時上課一提問,其他孩子不管自己是否知道答案,都會先把手舉起來再說。

而小D呢,即使自己知道答案,也總是小心翼翼地環顧四周,想舉手卻又不敢。

玩遊戲的時候,明明自己很想玩,卻不敢讓別人給他玩一會兒,只會眼巴巴地看著別人玩。

很多事情他都想嘗試卻又不敢爭取,做什麼都是小心翼翼的樣子。

剛開始,我以為是孩子天生性格內向,膽子較小。

後來,她媽媽送她來幼兒園的時候,跟我說起了她孩子。

「老師,我家孩子就是不愛打招呼,特別沒有禮貌」「她的專注力也不好,平時讓她看書,坐個十多分鐘就溜了」「洗手也不會好好洗,經常玩水弄濕袖子」……

媽媽當著我的面,不停地數落孩子;孩子站在一旁,把頭埋得低低的。

從孩子的表情看,這似乎不是第一次了。

事實上,當著別人的面否定自己的孩子,在她們家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可父母不知道的是,這一次次的否定,會把孩子的自信心打擊得支離破碎。

知乎上有個問題:「長期被父母否定對子女心理造成的影響有哪些?有個網友說得好:我漸漸成了他們口中辱罵的樣子。

父母經常性地否定孩子,出發點可能是為了激勵孩子改正缺點,但是,無形中卻給孩子貼上了負面標籤,孩子會因此認為自己不行,變得自卑;越自卑越做不好,越做不好就越自卑,一直這樣惡性循環下去……

2. 家長為孩子包辦一切

很多家長有個誤區,認為讓孩子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是愛孩子的表現。

即使一方覺得不妥,也只會對對方說:你也太「寵」孩子了吧,會把他寵壞的。

可這真的不是寵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呀!

聰明的家長最懂得如何幫助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事情。

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會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可如果沒有機會試錯,孩子就沒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能力。

一旦遇到難題,他們便會驚惶失措,沒有勇氣去面對,去嘗試,更沒有能力去解決困難。

於是,在一次次產生的失敗中,孩子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不行, 「收穫「的便是滿滿的挫敗感。

3. 家長過分節儉

一些父母為了避免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對孩子平時也很節儉。

這樣做沒什麼不對,但如果節儉過分,後果就不好了。

在過分節儉的家庭里,孩子穿的衣服永遠不合身,或者全是哥哥姐姐不穿的舊衣服;

過分節儉的孩子,當其他小夥伴提議買零食、玩具的時候,他總是要找各種藉口拒絕;

對於過分節儉的孩子來說,其他孩子談論的東西,許多他可能壓根兒都沒有聽說過。

過分節儉可能讓孩子吃苦耐勞,懂得賺錢不易,但也會讓孩子吝嗇、內向、玻璃心,對金錢過分崇拜,還有深入骨髓的自卑。

自卑不一定是由自身缺陷造成的,很大程度上跟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

爸爸媽媽應該多積極鼓勵孩子,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況。

如果孩子情緒很負面的話,儘早去開導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只要父母有心,每一個孩子都可以變得陽光自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