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與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和孩子「稱兄道弟」——做孩子的好朋友你不要對自己強調:他是我的孩子。

而是要不斷地告訴自己:他是我的朋友,我要尊重他。


有一天,在路上遇見一個老同學,他身邊帶著女兒。

我蹲下來,問她:「寶貝,你幾歲了啊?」

「4歲。

」女孩很乖巧地回答了我。

「那你知道,你爸爸多大了嗎?」我指了指老同學。

「4歲。

」女孩回答道。

我不禁納悶又問:「那你媽媽呢?」

「4歲。

我開玩笑地說:「寶貝,你弄錯了吧?你們全家怎麼都一樣大啊?」

「沒錯啊,爸爸說自從我出生之後,他才開始當爸爸,媽媽也才開始當媽媽。

所以我們一樣大。

」小女孩煞有介事地解釋道。

「爸爸,你說我說的對吧?」女孩問爸爸。

「對,對極了。

」老同學一把抱起了女兒。

和這對父女分開後,我還沉浸在那種簡單卻讓人感動的父女情的感動中。


回家之後,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這個經歷告訴了桐桐,講完後,我還認真地對桐桐說:「我和媽媽都很感謝你給我們做父母的機會,我們做父母的年齡和你是一樣的。

和孩子一樣大,你就會不自覺地把孩子當成你的朋友。

你會說:「和孩子做朋友?他總是闖禍,每次都氣得我不輕,讓我怎麼和他做朋友?」

其實不然。

和孩子做朋友,正是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的好途徑。


小時候,我是個讓大人頭疼的孩子,是我們那片的「孩子王」,經常帶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淘氣。

那時候的頑皮已經成為現在我和媽媽之間的美好回憶了。


如果你現在問我:「你最喜歡媽媽哪點?」

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我喜歡媽媽把我看做她的朋友,什麼話都和我說,我有什麼話也都可以對她說,就算做錯事,我也樂意告訴媽媽。

有一次,我和夥伴們在街上踢足球的時候,不小心將球踢進了鄰居家的菜園子。

因為用的勁兒太大了,球進入菜園子之後,把人家的黃瓜架給砸壞了。

當時我就意識到自己犯錯誤了,鄰居的脾氣可是不得了。

我馬上跑回家,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並希望媽媽可以出面給鄰居道歉。

其實,對於那天發生的事情,我還是覺得很對不起母親的。

一向愛面子的媽媽去向脾氣暴躁的鄰居道歉,鄰居說了很多難聽的話。

但是媽媽一直在那裡聽著,微笑地道歉。

最後,媽媽給了鄰居一些錢,作為補償。

媽媽回家後,我本來覺得接下來會有暴風驟雨,可是媽媽只是平靜地說:「知道你愛踢球,以後踢球時注意些。

別再搞破壞了。

從媽媽眼裡,我看到的全是朋友似的關切,沒有絲毫的批評之意。

我和媽媽的關係變得很親近,從此我再也沒有因為這樣的事情讓媽媽為我操心了。

很多時候,孩子有什麼心裡話,寧可對自己的朋友說,或是將自己的心事寫在日記中,也不肯對父母說。

我想說:「如果你是孩子的朋友,那該多好,孩子就不需要走出家門,尋找自己的說話人。

你也會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

教育效果便會事半功倍。


一次,大姐來我家玩兒,她說:「上了高中的芳芳回家後,很不喜歡和我說話,問她為什麼,她說沒話說。

但是一回到自己屋子,就拿起電話,和同學聊得熱火朝天。

芳芳不說,大姐也不好意思問。

所以和芳芳之間就保持著這種不尷不尬的境況,讓她很不舒服。

我知道芳芳很喜歡女歌手張韶涵,買了很多她的專輯。

我試著說服大姐去多了解一下張韶涵,找到和芳芳在一起的共同語言。

大姐那樣做了。

後來,聽姐姐說,芳芳把她當成了好朋友,甚至會將班上男孩子給她寫紙條的事情都告訴她。

能將這種事情告訴大姐,大姐自然開心,感到女兒很信任自己。

她適時引導芳芳,讓芳芳將注意力放在學習上。

母女倆無話不談,讓身邊的人很羨慕。

和孩子做朋友,既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

你不要對自己強調:他是我的孩子。

而是要不斷地告訴自己:他是我的朋友,我要尊重他。

試試吧,去做孩子的朋友,這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