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一樣的父母——「零吼叫」成功教子秘笈(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我要是當上媽媽就好了!」——放下父母架子
孩子聽你的話,如果是因為你人高馬大,那就是你教育的失敗。
你主動和孩子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不用權威要挾孩子,而孩子還能自然而然地主動配合你,那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一天晚上,我正在書房看書,桐桐跑過來,趴在我耳朵上悄悄說:「爸爸,我要是能當上媽媽就好了!」
這小傢伙,腦子裡不知在想什麼,怎麼會突然冒出這樣的念頭?我把她抱到腿上,壓低聲音,饒有興趣地讓她跟我說說發生什麼事情了。
「媽媽要求我每天晚上都看書,可是她卻在那裡看電視。
我跑過去看電視,她就很不高興地說:『去去去,別看了,看書去。
』可是,我也學了一招,眼睛一邊看著書,一邊偷偷斜瞄著電視看。
」
我笑了笑。
桐桐繼續說:「媽媽見我看書不認真,就讓我來書房畫畫,她卻還在看。
我心裡不願意,可又不敢不聽話。
憑什麼她就能管著我,也不問問我到底想幹什麼。
」
我撫摸著女兒的頭。
「所以我說啊,我要是當上媽媽就好了,」桐桐嘆了口氣,說,「那樣,我不僅可以隨時看電視,或者干別的我想幹的事情,還可以在我的孩子面前擺擺『媽媽架子』。
」
桐桐的話讓我感受頗多,我不確定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多長時間了。
但我敢肯定,一定是媽媽在她面前擺「媽媽架子」時間長了,她感受到壓力了,才會這麼說的。
妻子自覺正常的事情或者話語,卻讓桐桐覺得當媽媽有那麼多的好處:隨時干自己想幹的事情,還可以很威風地隨便支配孩子。
桐桐睡覺後,我和妻子討論了這個問題。
我們最後約定:以後我們要時刻注意,在桐桐面前什麼時候都得消除權威意識,徹底放下父母的架子,不給她構成任何壓力。
你心裡也許會有這樣的想法:孩子是我生的;我能給他提供成長的優越條件;我會幫助他處理很多困難,給他指明人生的方向,所以我值得他尊重,甚至他怕我都不過分。
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尊嚴,真的是這麼來的嗎?顯然不是。
父母真正的尊嚴是在理解、尊重、關愛和寬容地對待孩子中,孩子內心自發產生的對父母的尊重和敬愛。
而強行端起權威架子,不僅會破壞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甚至還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
所以,你不妨放下權威架子,因為,僅僅擺架子是維護不了你在孩子面前的尊嚴的。
不久之後,桐桐的老師向妻子反映,桐桐在課堂上和同桌為爭一支鉛筆吵了起來,結果導致老師沒法繼續講課。
老師希望妻子好好教育一下桐桐。
妻子聽了十分生氣。
她經常在上學之前叮囑桐桐:「在學校里要乖,別惹事,別和同學吵嘴打架,不要給老師添麻煩。
」
「這不是在挑戰我的權威嗎?我天天數落她的話都白說了!」妻子當時心想,「這次非得好好教訓教訓她,否則以後她還把我放在眼裡嗎?」
但妻子一轉念,沒有發作,而是穩了穩情緒,向老師道了歉,領著桐桐走出了辦公室。
後來,妻子對我說:「如果不是之前你和我說過這個問題,我可真想打她兩巴掌。
想起你的話,我覺得打她估計也不會有什麼效果,還不如好好說說她呢。
不過,被她藐視』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
回家的路上,妻子問桐桐:「如果到晚上休息的時間了,你爸爸還在那裡看電視,並且還將電視聲音開得很大,我和你都不能睡著,你說你會著急嗎?」
桐桐說:「會啊,我會讓爸爸趕緊去休息,別打擾咱們睡覺。
」說完還笑了。
「那你說,你在上課時間和同學搶東西,老師和其他同學都受到了影響,這樣是不是不好啊?」
「嗯。
」桐桐咬著嘴唇小聲地說。
妻子也就沒再說什麼,她相信桐桐今後知道該怎麼做了。
那天吃過晚飯,桐桐鑽進我懷裡,悄悄說:「爸爸,你知道嗎?今天媽媽脾氣真好,一點都不像『女王』了。
」
這讓我和妻子都很高興。
可見,面對孩子,放下自己的架子,得到的往往是更好的教育效果。
但是,放下父母架子,平等地和孩子相處,並不是說在孩子面前就完全不顧及自己的形象。
我曾經在街上看見這樣一件事情:
大街上,一位中年婦女在那裡揪著一個男孩的耳朵說:「你說我怎麼那麼倒霉?你爸爸把咱們撇下了。
我賣水果供你念書,我哪裡對不起你了?你還到處給我惹事。
我求求你了,小祖宗,你別再給我添麻煩了……」
那位婦女罵著罵著就累了,後來乾脆坐在地上罵,一會兒又給孩子跪下,央求孩子一定要爭氣。
路人有的勸解,有的搖頭,可那個男孩依舊一副不以為然的神情。
你會說那個孩子太沒良心了吧。
可是,你想過沒有?那麼不顧自己的尊嚴,既能在大街上責罵孩子又會當眾低聲下氣求孩子的媽媽,她的權威從何而來?又如何讓孩子信服?
面對孩子不擺架子,但一個人的起碼尊嚴,卻是要永遠保持的。
有尊嚴的父母,才會受到孩子的尊重;有尊嚴的父母,才會教給孩子什麼是真正的人的尊嚴。
如果你的上級,憑藉他的地位,每天對你批評、貶斥和責罵,每天端著上司的架子對你指手畫腳,你會尊重和信服他嗎?當然不會。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這個道理同樣適用。
孩子聽你的話,如果是因為你人高馬大,那就是你教育的失敗。
你主動和孩子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不用權威要挾孩子,而孩子還能自然而然地主動配合你,那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2「小鬼,你這樣想的啊」 ——了解孩子
孩子的世界與你的世界截然不同,如果不先理解,一味蠻做,只會阻礙孩子的進步。
用心去關照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適當地照著孩子的想法,你會收穫頗豐。
「桐桐,趕緊起床了,爸爸要帶你去王叔叔家玩兒。
」一個周末的早上,我對著桐桐的房間喊道。
今天妻子出差,照顧桐桐的任務就交給我了。
可是我洗漱完,做好早飯,桐桐的房間也沒動靜。
我有些著急,說好了十點鐘就要到的,這都快九點了。
小王還特意交代要我帶著桐桐去,他家的曉雅很喜歡和桐桐一起玩兒。
沒辦法,我只好走進桐桐的房間,她卻還在用被子蒙著頭,不肯出來。
我匆忙地給女兒找衣服,要拉她起床。
桐桐撅著嘴,一副很不樂意的樣子。
本來,我是覺得女兒昨天睡得太晚,可能還沒睡夠我就說:「桐桐,洗完臉就有精神了,聽話,趕緊起來。
」可是,桐桐盯著我的眼睛說:「爸爸,你要是去就自己去吧,我不想去。
」
我問:「為什麼?」
桐桐說:「今天我想去奶奶家玩兒,你為什麼非要我去王叔叔家啊?你要是想讓我去,為什麼昨天晚上不和我說好啊?你這是給我臨時下通知。
」
這麼嚴肅的話從桐桐嘴裡說出來,還真讓我有點吃驚。
但是孩子的話不無道理。
我是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意見,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原來,孩子是這樣想的啊!
考慮片刻後,我決定尊重桐桐的意見。
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後,送她去了奶奶家,而我獨自去了小王家。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替孩子做了決定,而沒有耐心詢問孩子是怎麼想的。
結果導致:你抱怨孩子不聽話,孩子認為你不理解他。
其實,你問一句:「孩子,你是怎麼想的啊?」孩子就會告訴你他的想法。
這樣不僅會因為你的詢問而讓孩子倍感被重視,你還知道了孩子的真實想法,能有效消除和孩子之間不必要的矛盾和隔閡。
發生在同事老李家裡的事情更能說明這個問題。
那天中午休息的時候,聽同事老李說:「我家李同最近跟我關係好多了。
說話間,老李很是自豪。
可是第一次從老李口中聽到他這麼輕鬆地聊兒子。
事情從前幾天開始,那次,老李發現老師對李同的評價中有一條是「熱愛勞動」。
這讓老李有些納悶,李同在家裡可是個懶孩子,不但不幫大人幹活,甚至連自己房間的衛生都弄不好。
老師是不是搞錯了?老李懷著這樣的疑問找老師了解了一下情況,老師說:「沒錯啊,李同在班級里很熱愛勞動,幾乎每次都被獎勵小紅花。
」
老李又在琢磨,那孩子怎麼在家裡什麼都不干呢?
晚飯後,老李來到李同的房間,很溫和地問他:「孩子,你為什麼喜歡在學校里打掃衛生,在家裡卻不做呢?」
李同說:「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做家務,你打掃衛生的時候,我都跟在你後面,想幫你做。
可每次你都說:『可別在那裡給我添亂了,你去玩吧。
』時間長了,我就什麼都不想幹了。
可是在學校里,不僅沒人嫌棄我,還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
」
孩子的話,讓老李覺得很慚愧,也讓他深思。
他開始注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刻意讓孩子給自己幫忙,現在孩子和老李的關係也好了很多。
在一起做家務的時候,李同會和老李說很多話了。
這裡還有一件我家裡的事情。
記得小時候,因為工作關係,我們常搬家。
一次,父母決定再次搬家,想換個大房子。
可是我發現弟弟開始變得情緒低沉起來。
當時我們還小,父母根本沒有考慮我們的意見。
不久弟弟開始以「不吃不喝」作為抗議。
雖然方式不可取,但我想那是弟弟當時想到的最好的抗議方法了。
還是媽媽看出了弟弟的反常,她問弟弟:「換大房子,你就有自己的房間了,多好的事啊?」
總算有了說話的機會,弟弟把他的想法一股腦兒全部說了出來:「現在的房子挺好的,這邊有我很好的夥伴,我們玩得很好,如果搬家了,我找誰玩啊?搬家後,我還要走那麼遠的路上學,多辛苦啊!」
聽了弟弟的話,記得媽媽只是笑了笑,說:「小鬼,你這樣想的啊!」從那之後,直到上大學之前,父母開始考慮我和弟弟的感受,都儘量少搬家了。
小時候,當你不被父母理解的時候,你會憤憤地說:「等我有了孩子,一定不會讓我的孩子像我現在這個樣子。
」
可是,有一天,你真的為人父母了,你的做法不還是在照抄父母的嗎?
孩子的世界與你的世界截然不同,如果不先理解,一味蠻做,只會阻礙孩子的進步。
用心去關照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適當地照顧孩子的想法,你會收穫頗多。
3一塊肉引發的「家庭大戰」 ——創造成長的好環境
如果家只是流於一個形式,身在其中的人就很難感受到它的內在意義和力量。
但是經過傾力打造,它就會變得和諧而溫暖。
而這種和諧和溫暖,正是每個人成長中所必需的「養料」。
這天,桐桐放學回家時,我正在看報紙,沒注意到桐桐在抹眼淚,我問她今天在學校開心嗎?可是她沒理我,我放下報紙過去看她,才發現她的眼睛已經哭紅了。
桐桐抽噎著對我說:「我們班上一個同學沒有去上學,聽老師說他爸爸媽媽總是吵架,最近要鬧離婚呢!老師還說他是可憐的孩子,沒人要。
爸爸,我很害怕,你和媽媽以後不會不要我了吧?我想著想著就哭了。
」
難怪孩子會這樣說,前幾天我和妻子還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開交,當時沒考慮孩子的感受。
現在聽孩子說完,我和妻子相視一笑,我摸著桐桐的頭說:「傻孩子,不會的,你永遠是爸爸媽媽的寶貝,我們愛你。
爸爸媽媽再也不吵架了。
」
桐桐這才停止哭泣,破涕為笑。
曾經收到一封媽媽的來信:
老公的生意越做越好,給我們母子倆買了大房子,還給兒子配備了最好的書房。
但是他總是不回家,孩子的事情,他也沒時間管。
為此,我和他吵過很多次,甚至拿「離婚」威脅他。
誰知越吵情況越糟糕。
後來他乾脆不回家了。
孩子整天問我怎麼不見爸爸,我都很為難,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的問題。
我現在很懷念在小房子裡,我們兩個人安靜地陪孩子學習的日子……
現在生活中,像上述例子中的爸爸越來越多。
請父母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權」的時候,考慮一下你的孩子,不要讓孩子成為婚姻的犧牲品,畢竟他們是無辜的。
我回復這位媽媽:
對於教育孩子的問題,好好和丈夫溝通,為了孩子,最好還是和孩子的爸爸和好。
即使真的和你的另一半無法繼續,也要對孩子說:「我們愛你,我們分開,和你沒有關係。
」儘量將對孩子的傷害減少到最小。
後來,這位媽媽給我回信說,她和她的丈夫已經和好了,家裡又充滿了笑聲。
這位媽媽不僅贏得了自己的婚姻,更為孩子贏得了心靈上的安全和健康。
稱職的父母不僅要在孩子面前儘量少提「離婚」這兩個敏感的字眼,還要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
吵架,對於孩子的傷害,更是不可忽視的。
我想起朋友曾談過的一件事:
王女士和丈夫、女兒一起吃飯,吃飯的時候,王女士將那盤紅燒肉放得離孩子遠遠的。
因為女兒很胖,她不讓女兒再吃那麼多肉了。
女兒沒吱聲。
氣氛貌似很和諧,一家人吃得很愉快。
吃完飯,收拾餐桌的時候,女兒趁王女士不注意,伸手在盤子裡抓起一塊肉塞進嘴裡。
王女士拿起筷子,重重地打在女兒手上。
女兒痛得哭起來。
一旁的爸爸看不下去了,對王女士說:「不就一塊肉嗎,孩子吃了還能多胖啊?」
女兒趁機衝著王女士說:「爸爸就是比你好,爸爸沒有你管得那麼嚴。
」女兒的話立即讓王女士火冒三丈,她將怒火發泄到了孩子爸爸身上。
夫妻兩個開始爭吵,女兒在一邊看著,王女士在氣頭上也對女兒發了火,女兒哭著回到自己的屋子。
王女士和丈夫冷戰兩天,女兒也變得很乖,小心翼翼的,怕惹爸爸媽媽不開心。
沒想到從那次父母吵架開始,女兒像變了個人似的,變得整天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的。
在家庭中,吵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孩子的心思敏感而細膩,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不僅對夫妻關係有影響,對孩子也有惡劣的影響,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世界觀,甚至傷害孩子的心靈。
父母應該避免吵架,即使非吵不可,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吵。
你不要認為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和諧,不離婚、不吵架,孩子的成長環境就是良好的了。
關係和諧只是其中一部分,此外,還要重視給孩子足夠溫馨、可以促進其身心發展的軟環境。
如果你常常在家裡和朋友徹夜打麻將、唱歌喝酒,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是不會快樂的。
你要盡力給孩子一片安靜的空間,讓孩子能夠在其中靜心思考、不斷進步。
如果家只是流於一個形式,身在其中的人就很難感受到它的內在意義和力量。
但是經過傾力打造,它就會變得和諧而溫暖。
而這種和諧和溫暖,正是每個人成長中所必需的「養料」。
這樣的家庭,會成為孩子心靈上的依靠和港灣,孩子身在其中,會終身受益,成為一個有安全感、健康、熱愛家庭、積極向上的人。
這正是我和你所共同期望的。
4「問題孩子」不再有「問題」——用深沉的愛「擁抱」孩子
「問題孩子」需要回歸最初的美好。
父母也需要某些回歸的時刻,回歸到對孩子的無條件的愛的狀態。
孩子成長?需要的,就是父母溫暖、醇香的愛的「心靈雞湯」。
朋友和我聊起了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故事》。
我已經看過很多時日了。
記憶中零零散散的全是馬修對「問題少年」的愛,那種愛不是簡單的師長對孩子的愛,那是人性中最善良部分的體現。
這是部從頭至尾讓人保持微笑,卻又使人因喜悅而淚流滿面的片子。
特別是那些「問題少年」,在馬修的教育下,展露出可愛純真的一面,從心底煥發出某種「本真」天性,變得生機勃勃,跳動著春天的氣息和脈搏,使人更覺溫馨。
這部電影也契合了我的教育原則:用自己最深的愛去擁抱孩子?像馬修愛他的學生一樣去愛你的孩子,孩子生命的潛能也會被激活。
隨著科技、網絡的發展,在現在家庭中,「問題孩子」越來越多。
你的家裡,現在或許就有一位為了玩遊戲忘記睡覺、任憑你怎麼苦口婆心勸慰,仍然不奏效的孩子;或許有一個整天在外面招惹是非的「酷」孩子,你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卻依然我行我素……
你很想知道如何幫助這樣的「不聽話」孩子「改邪歸正」吧!
那麼,先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有個男孩,媽媽在外地上班,他跟著爸爸一起生活。
爸爸是個性情很暴躁的人,對於教育孩子,他認為打罵是最有效的方式。
孩子小的時候,還很聽話。
可是進入初中之後,他結交了一些不良少年,他漸漸開始將爸爸的教育不放在眼裡了,變得極為叛逆。
爸爸很傷心,於是使用自己的固有「招式」,可是絲毫沒有作用。
後來,學校把男孩開除了,讓爸爸將其領回家。
了解到孩子的情況後,媽媽專門請假從外地回來「管教」兒子。
媽媽回家後,沒有打罵男孩,她採取了和爸爸不一樣的方式。
她不是阻止孩子,而是每天都去男孩玩遊戲的網吧,不是送飯,就是送衣服。
男孩玩完遊戲回家後,媽媽還會幫他準備好洗漱用具。
那位媽媽一直堅持著,男孩的爸爸很生氣,說是想讓她來管孩子的,不是讓她縱容孩子的。
一個月後的一天,男孩很真誠地站在媽媽身邊,說:「媽媽,我服你了。
你和老師說說吧,我想好好上學。
」
媽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似乎一個月以來的辛苦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重新進入學校之後,那個男孩不但不再是「問題少年」了,還成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最近還被推舉為班長。
是媽媽的愛,讓那個男孩重新找回了曾經迷失的自己。
我的朋友羅開說過一個他的故事:
羅開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別的同學都穿新衣服、新鞋子的時候,他卻在穿哥哥穿過的衣服和鞋子。
在學校里,經常受到同學們的奚落。
在多次經歷這樣侮辱性的遭遇後,羅開像完全變了個人似的,不再任由同學取笑,只要是取笑他的同學,他都會拳腳相向。
有一次,他竟然將一個同學的鼻樑骨打斷了。
除此之外,羅開開始偷竊,最初是偷同學的東西,後來去偷街上的商鋪。
一次失手,羅開被人給送到了公安局。
學校知道這件事情之後,立即做了開除羅開的決定,羅開的爸爸趕到學校,向校長請求給兒子一次機會。
可是校長似乎心意已決,說:「我已經給了他很多次機會,可他根本就不思悔改。
我如果這次再原諒了他,他還是以前的樣子,我怎麼向學生們交代啊?!」
「再說,你怎麼能保證他今後就會改過自新呢?」校長補充道。
羅開的爸爸看到校長的態度異常堅決,他「撲通」一聲給校長跪下了。
「男兒膝下有黃金」,如果不是因為兒子,羅開的爸爸怎麼會向校長下跪?如果沒有厚重的愛,他怎麼會彎下自己的雙腿?
校長網開一面,允許羅開回校學習。
當校長告訴羅開他爸爸下跪的事情之後,羅開發瘋似的跑回家,跪在爸爸面前,久久不能起來。
從此,人們見到了一個嶄新的羅開,他不僅改掉了所有不良行為並開始努力學習,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國內知名大學。
如果沒有爸爸的愛,我也不會見到現在每天積極生活和工作的羅開了。
「問題孩子」需要回歸最初的美好。
父母也需要某些回歸的時刻,回歸到對孩子的無條件的愛的狀態。
孩子成長最需要的,就是父母溫暖、醇香的愛的「心靈雞湯」。
重視和孩子之間的約定,並且努力監督孩子履行他的承諾,這樣,家庭才會充滿和諧的笑聲。
不要試圖用打罵的方式去改變孩子。
世界上最偉大的武器是「愛」,用無條件的愛去融化孩子封凍的心,感化孩子使其步入正途,你會發現,愛的力量,竟然是如此的神奇。
5我對女兒的承諾——讓孩子信任你
你的承諾得不到兌現的次數越多,孩子和你之間的相互猜疑就越多,進而導致親子不信任增加,親子之間的裂痕逐漸增大。
更加嚴重的影響是,孩子不再誠信。
「爸爸,你不是說今天帶我出去玩嗎?是不是現在就可以走了啊?」桐桐的話,讓我一下子記起來,我曾答應今天要帶她去博物館參觀的。
桐桐說這話的時候,我正在打領帶,準備去參加一個很重要的會議,如果不是桐桐提醒,我竟然將答應女兒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
可桐桐看我穿衣打扮,以為我要帶她去玩。
我如果說:「我把你的事情忘記了。
」桐桐肯定很傷心。
可我今天實在脫不開身。
「來,桐桐,爸爸和你說點事情。
」桐桐乖乖地過來。
「寶貝,爸爸昨天忘記告訴你了,今天很多人等?爸爸呢。
是爸爸不好,今天不能帶你去了。
爸爸決定明天帶你去,並且,爸爸還要帶你去吃你喜歡吃的土豆泥。
」
桐桐很懂事地說:「爸爸,你去吧。
只是以後別那麼晚告訴我你改變主意了。
我今天都準備好了,你又說不去了。
」
我將女兒摟在懷裡,對她說:「寶貝,爸爸再也不會失信於你了。
」
我將這句話牢牢地記在了自己心裡。
這也是我對女兒的承諾。
其實,我本可以對桐桐說:「爸爸忘了。
」
可是那樣的後果是什麼?桐桐會不信任我,以後我再說什麼,可能她都會持懷疑態度。
孩子非常信賴你,對於你的承諾?孩子也會信以為真。
如果父?無意中辜負了這種信任,必將對孩子造成深深的傷害。
所以,當你因為忙碌而忘記和孩子之間的約定的時候,當孩子質問你為什麼將承諾忘了的時候,你一定要將真實的原因告訴孩子,千萬別推卸責任和敷衍了事。
否則,孩子會認為他在你心裡沒有重要地位,心就會變冷,冷得你難以靠近。
同事張嵐在辦公室里說:「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怎麼想的。
這不,我家的寶貝女兒就因為我沒給她買娃娃,和我鬧『冷戰』呢。
」
張嵐的女兒在幼兒園的節目表演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張嵐為了表揚女兒,答應給女禮買個芭比娃娃。
可幾天,張嵐一直加班,工作上的事情忙得她焦頭爛額,就把給女兒買娃娃的事情擱置下了。
這天晚上,女兒問張嵐:「媽媽,你給我買娃娃了嗎?你都說好幾天了,怎麼還沒買啊?」
張嵐漫不經心地說:「忘了。
」
女兒竟然大聲地說:「你說話不算話,不和你玩了。
」
張嵐心想,不就一個娃娃嗎?孩子怎麼那麼較真?也沒解釋。
第二天早上起床後,張嵐的女兒就不理她了,連早飯都不吃。
又過了一天,張嵐在那裡眉飛色舞地說:「小孩真是好哄,給她買了娃娃,她立馬笑了。
」
後來,張嵐中午給女兒買了娃娃,孩子才解除了對張嵐的「冷戰」。
有時候,不是孩子較真,而是他對你給予了很大的期望,而你卻讓他失望了。
所以,你一定要注意,千萬別隨便答應孩子什麼,因為,孩子會將之記在心裡。
更別存在孩子會忘記的僥倖心理,請相信孩子在這方面有著很強的記憶力。
好父母應該是這樣的: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做到。
一個周末的早上,我和妻子辛苦了一周,都想睡個懶覺,好好休息一下。
可是傳來了「咚咚」敲打臥室門的聲音,開門一看,桐桐已經穿好衣服,對我說:「爸爸,你怎麼還不起床啊?」
「寶貝,今天是周末,不用上學,你多睡會兒。
再說,外面下雨了,沒法帶你出去玩。
」我對桐桐說。
「不行,爸爸,我不是讓你帶我出去玩兒。
你昨天晚上不是讓我把新學的舞蹈給你跳一下嗎?那時候我睏了,我答應你了,早上起床後就跳給你看。
」
說完,桐桐跑過去拉我起床。
「等中午再給爸爸跳,好嗎?」
「不好不好,我們不是說好了的嗎?我已經答應你的。
」桐桐一臉認真地說。
我趕緊起來,將桐桐從涼涼的地板上抱起,颳了下她的鼻子,說:「寶貝,你?得對,爸爸現在就抱你去?廳,看你跳舞。
」
「嗯。
」桐桐咯咯地笑出了聲。
看著我們父女倆,妻子笑了笑。
桐桐這麼信守承諾,妻子心裡也很高興吧!我們完全相信桐桐不僅會對我們信守承諾,對待身邊的人也會這樣。
重視和孩子之間的約定,並且努力監督孩子履行他的承諾,這樣,家庭才會充滿和諧的笑聲。
你的承諾得不到兌現的次數越多,孩子和你之間的相互猜疑就越多,進而導致親子不信任增加,親子之間的裂痕逐漸增大。
更加嚴重的影響是,孩子不再誠信。
歡迎添加淇媽個人微信1339225327加入育兒群聊大家庭,我們旨在互幫互助、快樂育兒,廣結善緣,樂在分享
育兒新主張微信號:yuerxinzhuzhang不做無知的家長,草根媽媽發噴圖強,平凡生命精彩人生,傳遞育兒正能量
生男生女都一樣?生的時候沒區別,養的時候區別可大了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男女平等的觀念更是深入人心,雖然還是有一部分人,仍然存在著性別歧視,但不得不承認,更多的人在生孩子的時候,更加在乎的是孕婦和孩子的健康,而不是孩子的性別。
家長必看 學好這一課,讓我們的孩子遠離性侵害
昨天在新聞上又看到了這樣一則令人憤怒的消息王女士是一個6歲女孩的媽媽,平日裡她經常會對女兒進行防性侵的教育。一天幫女兒洗澡的時候對她說,短褲背心的下面不能讓人任何人碰。女兒說不對媽媽,有男體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