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別人家的孩子」毀掉你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禾甜(爸媽精讀主筆)

上周末我回上海,乘坐的高鐵車廂內,多了放暑假興奮雀躍的孩子。

一個7、8歲的小男孩很安靜,在靠窗的位置,寫著暑假作業。

媽媽起身離開。

小男孩先微微轉頭,用餘光向後瞟了瞟,隨後停下筆,咬住筆頭,看向嘻笑打鬧的小朋友。

「媽媽,我寫完這一行,能和他們玩一會兒嗎?」小男孩提出請求。

看看走道上的小孩子,媽媽說:

抓緊時間先寫完作業吧,暑假才會有更多時間玩。

再說,玩得一身汗,下車後怎麼去見外婆呀,給你說噢,外婆不喜歡不乾淨的小朋友的。

「噢!」小男孩戀戀不捨地收回目光,繼續寫作業。

看到這兒,我心裡一痛,這一幕我太熟悉。

以前我對兒子也是這樣,要求多,規矩多,希望他像「別人家的孩子」,忽略他的請求,忽略他的優點和進步。

孩子倒是越來越懂事聽話,我覺得自己的教育初見「成效」,也有小小的得意,卻被從事心理學工作的朋友澆了一盆冷水。

她說:

我發現你兒子每說一句話都要看向你,似乎每一句話都要看看你的反應,我覺得他是在討好你。

你是不是對他太嚴厲了,給他壓力太大?

他討好你,每一句話都不會發自內心,而是因為你想聽,他就投其所好,完全沒有自我。

成年後,他的主見性會很差。

原來,我眼中的乖巧懂事兒子,不過是在壓抑自己,討好我。

種籽學苑創辦人李雅卿校長說:「一個成人,只要心中還存有'要孩子乖和懂事'的想法,就是阻撓孩子獨立思考、發展自我的劊子手。

馬伊琍女兒愛馬是個很乖巧的孩子。

她學習好,才藝出眾,曾在2017年獲得全國體育舞蹈錦標賽十歲以下組女子第一名;

她也是一個貼心的暖寶寶,會在媽媽回家前,備一份清涼的西瓜給媽媽解暑。

面對這樣優秀的孩子,馬伊琍卻坦言,她非常後悔對大女兒愛馬管得太多太嚴,導致女兒不敢表露自己的心聲。

有一次,愛馬給馬伊琍傾訴,說她在幼兒園裡玩過家家,有一個小朋友每次玩都扮演媽媽,愛馬也想演媽媽,不想演自己的角色。

馬伊琍說,「那你拒絕呀,說你想演媽媽。

愛馬怯怯地說:「我不敢。

馬伊琍沿用了自己父母的嚴管教育,把愛馬培養成了人人稱讚的「別人家的孩子」,只是這種嚴格的管教,讓愛馬習慣於服從,掩去內心真實的感受,不敢拒絕別人。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馬伊琍不再以「聽話」來要求愛馬,結果讓馬伊琍很欣喜。

孩子過於「懂事」,未必是一件好事。

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健康發育的寶寶,從1歲半開始,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脾氣:

TA會經常執拗地說「不」;

會強調這個是我的,那個也是我的,開始以自我為中心;

愛「添亂」,喜歡模仿大人做事,喜歡幫媽媽幹活;

喜歡跟同齡人玩耍,不再以父母為中心。

這是孩子渴望獨立的開始,自然生長的表現。

讓孩子自由生長,他會具有獨立性格,自信氣質和堅強毅力。

如果父母認為「聽話」是一種稱讚,並以此要求孩子乖巧聽話、言聽計從,其實是在有意無意間扼殺了孩子天性,使成長扭曲。

這與塞利格曼效應有些相似。

塞利格曼效應來自於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的一組實驗。

把狗關在籠子裡,當蜂鳴器一響,就給狗以電擊。

狗被關在籠子裡,無法逃避,只能一次次地承受電擊的痛苦。

多次實驗後,實驗人員把籠門打開,這時,狗不但不逃,而是倒在地上呻吟,本來可以主動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來臨。

而聽話的乖孩子,他們的生活處境和上面的實驗狗很類似。

當父母要求他們聽話懂事時,第一次也許他們會反抗,但在強大的父母面前,弱小的孩子逐漸會習慣。

因為他們發現,如果不按照父母說的做,父母會生氣、失望。

但是,人,畢竟與動物不同。

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就認為:人,生來就有一個要「成為自己」的願望,否則他會痛苦,會失去生而為人的意義。

那些太過聽話乖巧的孩子,總會在壓抑自我與成為自我之間痛苦掙扎,這種痛苦達到臨界,就會爆發,他們會為自己折騰一個出口。

鄰居家兒子離婚了,大家都很意外。

因為從小,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聽話。

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直到工作,一步步都走得很踏實耀眼,甚至連婚姻都讓人羨慕不已。

可是,在他36歲這一年,他叛逆了。

他辭了工作,離了婚。

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對父母言聽計從,過著父母安排好的生活。

高考時,他想選擇喜歡的專業,但媽媽卻要讓他讀金融專業;

工作時,他覺得終於可以選擇感興趣的職業,媽媽卻硬是讓他考取了公務員;他的婚姻也是父母作主,逼得他放棄自己深愛的姑娘。

他就如紀伯倫筆下的那種孩子:「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而是用你們的大腦重活一遍的人偶。

36歲,他不想再為討好父母而活,而要為自己的獨立而抗爭。

他對父母說:

之前的前半生,我為你們而活;但是我的後半生,一定要為自己而活,我要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

我已經36歲了,我希望你們能夠理解我,不要再控制我。

雖然晚了點,但他還算是勇敢的,只是叛逆期推遲了。

但是還有些太過聽話乖巧的孩子,習慣於依從,沒有自己的主見;身處困境時,也沒有辦法自救,唯有傷害自己,走上絕路,以圖解脫。

2012年7月,黃侃老師給南京一中的學生和家長們上了一堂生命課。

她的女兒遠遠在三年前自殺,給媽媽留下一封遺書。

信上說:

親愛的媽媽:我知道我沒有資格鼓勵你要堅強不要為我哭泣之類……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來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靈,而當它再一次崩塌時我又無能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尋找調整的機會,而現實的事務又被耽擱著,現實的美好被破壞著,我真的厭倦了……

黃侃老師回憶說,從小在寄宿學校長大的女兒,非常乖巧懂事,生活自理能力很強,從來沒有表露過失敗的一面,「展現給我們的只有微笑」,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

而當她實在無力支撐這種美好時,遠遠崩潰了。

蔣方舟曾說過一句話,「孩子在年幼時候取得的一切成績,都是一種向大人們的獻媚」 。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明白,當孩子因種種原因向父母獻媚,按父母的旨意生活時,必然會讓他在精神上變得不完整,也就很難感受到來自心底的、真正的幸福和快樂,甚至會在尋找自我的路上走得更遠。

黃侃老師也說對女兒的關注過於物質化,精神上的交流卻很少。

這其實是中國父母的通病。

何不趁現在,就給予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間,不去要求孩子聽話,而是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讓他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可以不聽話,也不是放任不管,讓孩子為所欲為。

正如歌手王菲對女兒竇靖童的要求:你可以不乖,但你不能學壞。

扎著五顏六色頭巾、中性裝扮的竇靖童,給人第一印象就是叛逆又自我;但接觸後會發現,她有禮貌、謙遜、獨立、自由。

她追求的不是桀驁不馴,而是擁有獨立自我,做真正的自己。

父母要蹲下來,與孩子講道理。

中國父母都很有權威,對孩子的要求就是簡單粗暴的「你聽我的,准沒錯」。

可要讓孩子聽話,是要讓孩子明事理。

這個事理,就是父母要給孩子講的道理。

講明了道理,孩子才會知道:「誰的道理對,我才聽誰的」,孩子才會有主見,才會有獨立意識。

父母要給予孩子真正的愛。

父母總是以愛的名義去掌控孩子。

什麼才是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呢?

不僅愛孩子的優點,連他的缺點也一起愛。

這種愛是無條件的。

因為孩子就是一個優點缺點並存的獨立個體,父母愛的,應該是這個完整的個體。

正如黃侃老師所說:「家長們請學會欣賞子女,看到他們的獨特之處,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勵,儘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步。

作者簡介:禾甜,富書籤約作者,混跡於媒體圈的碼字工,在兇猛都市披荊斬棘,心卻嚮往東籬採菊禾田飛歌,簡書@禾田飛歌,微博@禾-田-飛-歌。

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