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待寶寶的「懶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會走路以後卻不愛走了,非要媽媽抱;
能自己拿著勺子穩穩的吃飯了,突然又要大人餵;
明明能在自己的小床睡了,卻非要蹭到大床上。
寶寶的「退步」行為,你經歷過嗎?孩子真的是「懶」、「無理取鬧」嗎?
被抱的孩子有安全感
孩子要抱抱,是尋找溫暖。
有一個有趣的實驗:給一隻新生的小猴子「兩個猴媽媽」。
一個是絨布縫製成的猴媽媽,沒有奶瓶;另一個是鐵絲紮成的猴媽媽,掛著個奶瓶。
然後讓小猴子選擇它喜歡的猴媽媽。
結果,小猴子選擇了絨布猴媽媽,幾乎所有時間都挨在其身邊,只有肚子餓的時候,才跑去鐵絲猴媽媽那兒喝奶,喝完了又回到絨布猴媽媽身旁了。
從這個實驗中,就可以知道,對於嬰幼兒來說,他們最需要能帶來溫暖的媽媽。
而溫暖的媽媽,必然是有「溫度」的,這個溫度就需要肢體接觸來傳遞。
寶媽經常給孩子抱抱,就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感受到安全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懶」病?
這樣的行為倒退其實特別正常,一般發生在孩子1歲半到2歲之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最開始學會走路的「新技能get」的新鮮感消退了,就開始尋求抱了。
還有增加走路的快樂
1、可以拿學步時的玩具逗他玩
比如我曾經提到過的玩具推拉車,可以讓寶寶牽著走,發出嘎啦嘎啦的聲音,也可以大人牽著在前面走,寶寶在後面追。
或者帶幾個球拋開,讓寶寶去找,還可以換套色彩鮮艷的餐具,讓寶寶眼前一亮。
總之把走路、吃飯都變成一件妙趣無窮的事情。
2、動起來
其實剛會走路的孩子都是好動的,那不妨利用這個特點,在日常的走路里加一點料。
最常見的比如,帶著孩子邊走路邊唱歌,學小兔子跳跳等這裡就不多說了。
比如還可以聽指令走路,先創造一些遊戲規則,比如,「我數數,數數時我們走,聽到我說停,我們都停下來;我繼續數數後,我們繼續走」。
這個遊戲本身又能鍛鍊孩子聽從指令和自控力。
3、我看到
在走路的過程中,你和孩子輪流說自己看到了什麼,誰先說重複了就要給對方一個愛的親親。
這個遊戲本身也是在鍛鍊她的觀察能力。
早教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但小孩子的觀察大都是散的,所以通過這個遊戲也能引導孩子去看到他們平時沒留意的東西。
對小寶寶來說,如果孩子已經玩的很累了,如果這一陣子你陪孩子比較少,那就抱抱你甜蜜的負擔吧。
不用上綱上線要求孩子一定要自己走,也別隨意貼標籤說寶寶太懶。
如果因為疏於陪伴孩子,不妨也欣然接受這段退步的時光。
媽媽可以寬慰自己,只有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他才會如此喜歡爸爸媽媽的懷抱,不如好好享受當下孩子的撒嬌要求吧。
還沒好好抱抱你,你就長大了!孩子要抱抱的背後原因很殘酷!
小強三歲多了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他長得比同齡孩子大,但性格卻柔柔弱弱的,還總喜歡讓媽媽抱著。這可把媽媽累壞了。有一次他們帶小強去遠地旅遊,小強爸媽都非常疲憊,可是小強整個旅行期間,都黏在爸爸...
寶寶頻繁求「抱抱」是無理取鬧?真相你肯定沒想到……
前兩天,閨蜜梅子發了一條朋友圈說:「「真是煩死了, 每次一出來就要抱,孩子一步都不肯走。出來半天,哭了半天,快累成殘廢了!下次再也不想帶你出來玩了,熊孩子!」」Ms.懂我瞬間就想到了二寶,一出門...
為什麼孩子明明會走路,還經常「要抱抱」?原因很殘酷
[請花一秒,點擊上方「關注」,也許有驚喜喲!]兒子1歲多的時候,已經能夠自己很好的走路了。但還總是找我「要抱抱」。尤其是帶他出門,得全程抱著他,死活都不願意下地走。原來我覺得孩子年紀小,可以遷就...
為什麼孩子經常「要抱抱」?
閨女剛滿1歲的時候,每次一哭都會來找我,然後邊對著我哭,一邊要抱抱。我抱著她,撫摸他的脊背,或者用玩具轉移注意力,非常神奇,她立馬就開心笑了,完全忘記剛才為什麼要哭。後來呀,這小傢伙越長越大,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