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該鼓勵他還手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幼兒園前,奶奶教給孩子「第一課」是:「別人打你一巴掌,你記得打回去」

  年輕爸媽很糾結很為難

如果你的孩子被同齡孩子打了一巴掌,你會不會讓你的孩子打回去?對於這個問題,家住下關的袁女士很糾結。

袁女士的女兒瑤瑤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因為擔心瑤瑤在學校被別人欺負,孩子的奶奶教給孩子的「第一課」是:不主動動手打人,但被人打了,一定要打回去。

袁女士在育兒群里,與年輕的媽媽們討論這個問題。

「打人是不對,可看著孩子被欺負還打不還手,心裡不是個滋味。

我的孩子我自己都捨不得打,憑什麼給別人打?」瑤瑤奶奶的觀點,在育兒群里,得到了不少人的「響應」:不能先動手打人。

但無故被別人打了,一定要打回去!

  媽媽的糾結:孩子被打了,是不是該打回去?

還有幾天,袁女士兩歲半的女兒瑤瑤就要上幼兒園了,可女兒「懦弱」的性格卻讓袁女士不放心,擔心女兒在幼兒園被別的小朋友欺負。

袁女士說,她和老公一直教育女兒要謙讓,跟小朋友玩耍時,不能動手打人。

可就在前兩天,瑤瑤在小區里玩耍,被一個同齡的小孩無故打了一巴掌。

「當時瑤瑤剛下樓,那個小孩正好走過來,抬手就給了瑤瑤一個耳光。

」袁女士說她和老公當時就驚呆了,雖然打人的小孩也很小,力氣不大,但估計指甲沒剪,在瑤瑤的臉上刮出了一條細細的血痕。

瑤瑤被打愣了,站在原地張嘴就哭起來。

「我當時心疼得不得了,可看那個打人的小孩年齡也小,對方家長又不停道歉,只好把瑤瑤抱起來慢慢哄,可心裡憋屈得不得了。

」袁女士說。

回到家裡,瑤瑤的奶奶看到孫女臉上的傷,問清楚狀況後,把兒子兒媳「臭罵」一頓。

「說我和老公不會教孩子,只會讓瑤瑤吃虧。

還告訴瑤瑤,上了幼兒園,如果有人再打她,一定要打回去。

」袁女士說,瑤瑤奶奶主張的觀點很簡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這讓袁女士很糾結,如果這樣教孩子吧,怕孩子太具攻擊性;不這樣教吧,又怕孩子吃虧,老被人欺負。

  記者調查:還手還是不還手,家長很為難

在袁女士所在的媽咪寶貝群里,面對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後,「打要還手」成了多數家長的共識。

在天涯論壇上,網友「我回到了過去」的發帖也引起了家長們的熱議。

「閨女語寶兒前幾天從幼兒園回來,說有個小朋友(男孩兒)用手故意打了她臉一下,我問她還手沒有,她說沒有還手。

我說那你別跟我說,以後記住在外面受了欺負要知道還手,打不打和打不贏是兩回事兒。

打輸了回來,我向你檢討,是爸爸我授藝不精,咱以後繼續練;打贏了回來我給你慶功,別干那告狀打小報告的事兒,閨女也不知道聽沒聽明白,反正特認真地對我說好!」

這個帖子引起了家長的共鳴。

南湖的程女士說,有次她帶著兒子在小區玩,結果看到一位爸爸在「教訓」自己的兒子,「你這個沒用的東西,被人打了只知道哭。

不是跟你說了,別人打了你,你就打回去。

」程女士說,當時覺得這話不對味,可又覺得應該這麼做。

不過也有家長表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讓孩子有了一點虧都不能吃的意識,將來會害了孩子。

更多的家長仍然糾結於孩子被打了,到底該不該讓孩子還手。

  專家解讀別「摻和」孩子的遊戲規則

孩子被同齡的小朋友欺負了,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南林君表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有他們世界的遊戲規則,成人不要用自己的規則去「摻和」孩子的世界。

在談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時,南林君先講了自己幾年前遇到的一件事。

  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

幾年前,南林君的女兒還在中學讀書。

有一天,老師把南林君請到了學校,並小心翼翼地表示,因為班上有男孩打架,不小心殃及了南林君的女兒。

「額頭上被砸出血了。

老師說,這個男孩當時就嚇哭了,並向我的女兒賠禮道歉。

」南林君說,老師轉達了男孩家長的想法,願意親自向南林君和她的女兒賠禮道歉。

「我了解到女兒的傷勢已經處理過了,並且女兒也接受了『肇事』男生的道歉,原諒了他。

」南林君認為,既然孩子已經用自己的方式把這個問題處理好了,那麼她沒有必要再追究什麼。

南林君說,她想女兒會從這件事情中學到,看人打架要走遠些;而那個男生也懂得了打架應該要有尺度,不能傷及無辜。

「孩子要在他們的遊戲中學會合作、忍耐和協調,沒有這些東西,怎麼學得會規則?」

  教孩子目的別教過程

南林君說,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這個年齡,打打鬧鬧沒有錯,孩子要通過自己的實踐去學會成長,不要把成人的道德觀強加給孩子。

「說是孩子被打了,就是被欺負,如果不還手,將來就會變懦弱。

被別人打了,一定要打回去。

」南林君說,家長這種做法很危險。

孩子會在家長的強勢參與下,失去自我成長的機會。

那麼,面對孩子被欺負,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南林君表示,首先要保護孩子安全,其次要教會孩子「制止暴力」。

至於如何制止暴力,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想。

「不要忽視孩子的智慧,他們很聰明。

」南林君說,如果孩子自己打了回去,那麼他會懂得憑藉自己的能力可以制止別人的暴力。

這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回擊時要注意分寸,不要攻擊、傷害」;如果孩子是告訴了家長或老師,則會懂得可以藉助外界力量解決問題。

  孩子被同齡孩子打了,你會怎麼辦?

越老越吃香:2歲半到4歲孩子都喜歡打人,多教防守,別教進攻。

鮮果脆:我小外甥女,在幼兒園也是被打了,臉上都落下疤了,回家那叫一個委屈,再怎麼做工作也不去上幼兒園了。

家裡人除了心疼真不知道該怎麼說,是打還是不打,真不好辦,糾結中……

ID名就是ID:教她打人也不好,長大了該暴力了。

一跟斗摔進來:其實,兒子上幼兒園後,我觀察到,兒童之間爭搶玩具等原因都會引起出手,會出手打人的孩子在家可能都得到大人一定程度的教導。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是受欺負,還是反抗,還是最後主動出手做霸王?小孩子還分辨不清是非和分寸。

但閨女,我支持她厲害點兒,太柔弱的女子註定會吃虧,各方面。

@女精豆子:我媽媽教我在外打架,打得過打,打不過跑。

寧可打了人家,讓人家找家裡來,或者去人家家裡道歉都成,就是不能被人家打。

張炳鈞: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我覺得自己孩子一點兒虧不能吃的意識,也是要不得,這種觀念將來是要把孩子害了的。

開心傷心的擁抱:好鬥的孩子贏了現在,以後呢?不知是福是禍。

在寶寶還不會分辨是非的時候,還是不要教打吧?我是這樣認為的。

孩子被欺負,父母應該怎麼做

受欺負是可以預先做好防衛的

家長可以通過適當舉措事先預防孩子被欺負以及由此受到的傷害:

確保孩子在充滿愛、同情心與尊重的親子關係中長大

預防孩子被欺負或欺負人的最根本的方法是——確保他在充滿愛、同情心與尊重的親子關係中成長,而不是在被暴力和權力控制的環境中長大。

如果家長用掌摑等體罰來管教孩子,孩子或者會學到暴力即是解決人際關係問題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或者會變成懦弱膽怯的人;如果家長習慣用權力來強壓孩子,孩子或者學會仗勢欺人,或者會變得習慣屈從於強勢。

與孩子保持溝通

孤獨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負。

請記住,身為父母最重要的責任之一是——保持與孩子在心靈和情感上的親密連接。

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要與孩子保持暢通的溝通。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不合群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負。

從孩子幼年開始就要著意去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比如在家玩交朋友的角色扮演遊戲、看相關的繪本圖書和講故事、多帶孩子參與集體活動,等等,教孩子在不同情境中,如何介紹自己、如何學會觀察別人、如何去和小朋友們打成一片。

教孩子捍衛自己的談判技巧

孩子需要知道,在受到冒犯時,他可以用受人尊重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不是用暴力反擊。

比如,可以教他們從以下說辭開始學習正確地表達自己的要求:

「現在輪到我了。

「請把手從我的身上拿開。

「打人是不對的。

「我不喜歡被那樣叫,你應該稱呼我的名字。

欺負人的事件總在大人不在場的時候發生,所以要教你的孩子避免去無人監管的走廊、浴室、操場等地方。

坐在校車的前面,站在隊伍的前面,食堂吃飯的時候坐在教職員工附近的位置,等等。

告訴孩子如果被欺負了,沒什麼可羞愧的,果斷告訴大人

有時候小小的欺凌事件可能會升級,面子不應該比生命安全更重要。

該干預時果斷干預

發現此類狀況時,需要積極與相關的人進行溝通,比如對方父母、老師等,不能讓孩子一個人獨自承受。

尤其要注意那些非暴力行為的隱性傷害,比如言語攻擊和排擠孤立,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被同齡孩子欺負了,要鼓勵寶寶還手嗎?

現在誰家有了寶寶,不是當做寶貝一樣的寵著。在寶寶三歲前,一直被家人照顧,沒人欺負。可是寶寶到了三歲,需要去幼兒園,和很多同齡的小朋友在一起時,就難免寶寶不會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有了這種情況父母該...

周正觀點:孩子被欺負,該鼓勵他還手嗎?

媽媽的糾結:孩子被打了,是不是該還回去?還有幾天,劉女士兩歲半的女兒莉莉就要上幼兒園了,可女兒「懦弱」的性格卻讓劉女士不放心,擔心女兒在幼兒園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劉女士說,她和老公一直教育女兒要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