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摸你屁股怎麼了,他還是孩子!他沒教養的樣子,和你一模一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親寶寶育兒,語不惜
今天,看了一條毀三觀的新聞。
在上海迪士尼樂園內,一名年輕女孩遭八歲男孩「摸臀」,上前和孩子家長理論時,小男孩的母親非但沒有道歉,反而有點羞惱成怒。
視頻里看,男孩媽媽情緒相當激烈,一邊出言不遜、謾罵女孩,一邊還動了手,而且同行的另外2名成年女性也過來幫腔,其中一名女性還掄起手中的帽子狠狠地打在了女孩頭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在做,孩子在看。
作為一名媽媽,心疼女孩的同時,更心疼那幾位「悍媽」的孩子。
我想,她們也是做了母親的人吧,不敢想像,被這種母親教育出來的孩子,要有顆多麼強大的內心,將來才會正直善良呢?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熊孩子」這個詞,殊不知,哪裡有什麼天生的壞孩子。
有時候,孩子做出的一些「很熊」的事情,不是因為孩子年齡小,而是父母本身行為修養出了問題,給孩子做了錯誤的示範。
有次坐火車,鄰座是一對母女。
4歲多的小女孩也許是在座位上坐不住,上躥下跳的,很是鬧騰,而她的媽媽,就像沒看見一樣,任孩子折騰。
這期間,小女孩不小心踩了我的白鞋子,我看著鞋子上那一片污漬,很無奈地拿紙巾彎腰去擦。
這時候,只見女孩媽媽厭惡地沖我翻了個白眼,嘴裡小聲嘟囔著:「坐個普通車,還窮講究,不就是一雙地攤貨嗎?」
聽到這樣的話,我心裡的火蹭蹭地往外冒。
但關鍵時刻,我生生把話咽了下去。
身為母親,我實在不想讓孩子看到媽媽跟人吵架的場面。
因為,孩子的未來,就藏在父母的教養里。
心理學認為,孩子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他的模仿,但是,一般來說,孩子1歲半到2歲的時候進入模仿敏感期。
處於模仿敏感期的孩子會像個影子,你幹什麼他幹什麼。
3歲以後,孩子的模仿則趨於行為和品格的模仿,這時候家長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別給孩子留下負面的影響。
有這樣一個外國故事。
媽媽領回來一個保姆,小女孩看到保姆就甜甜地叫阿姨,但媽媽告訴她直接稱呼保姆名字就行。
隨後,媽媽讓保姆住雜物間,還沒收了保姆的各類證件,取消了保姆的休息時間。
吃飯的時候更是對保姆各種苛責,讓保姆站在一邊,說:「主人吃完保姆才能吃。
」
沒多久,5歲的小女孩在幼兒園被老師打電話投訴到媽媽這,說孩子在幼兒園不尊重人,對照顧她的阿姨破口大罵,還亂丟玩具。
而此前,孩子在幼兒園表現良好,很是禮貌和善。
瑪利亞.蒙台梭利說:孩子每一次的成長,都是從模仿大人開始的。
電影《奇蹟男孩》中有個叫朱利安的小男孩,他是奧吉的同學。
朱利安因為奧吉成績比自己好,就心生嫉妒,他給奧吉寫小紙條,辱罵他是個殘疾的怪物,他從全班的合影里把奧吉p掉,侮辱他說:「醜八怪沒資格出現在畫面里。
」
後來,校長對朱利安做出了停課2天的懲罰決定,並把他的媽媽請到學校。
媽媽不但不認錯,反而還不依不饒,認為自己給學校捐過很多錢,學校不能這樣對她的兒子。
這一刻,我終於明白,朱利安的成長環境,以及父母那種高高在上、盛氣凌人的做派,讓他從小覺得自己比別人優越,他眼裡容不下比他優秀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送給我們的天使,生命之初並沒有多少差別。
而好孩子和壞孩子之間,並不是天性使然,他們的行為是後天環境造成的。
父母謙遜有愛,孩子就會習得愛,父母囂張跋扈,目中無人,孩子就會習得野蠻。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要想複印件沒有瑕疵,原件必須保證乾乾淨淨,平平整整。
泰國有個3分鐘的公益廣告,講的是一個媽媽和她女兒之間的故事。
視頻里的媽媽,沒有讀過書,靠賣水果來養活女兒。
她不懂什麼大道理,甚至不知道怎麼去教育女兒。
但是,她身上那種勤勞、樂觀的精神卻時時刻刻影響著女兒,無形中給女兒做了好的榜樣。
因為沒錢買雪糕吃,她看著女兒的背影,心裡很難過。
晚上回到家,她把菠蘿切成雪糕的模樣動手給女兒做菠蘿冰糕。
當女兒提議把菠蘿冰糕賣出去的時候,她沒有阻止。
女兒滿懷信心出門,卻失望而歸,面對女兒的提問,她沒有說教,而是建議女兒去菜市場看看別人是怎樣賣東西的。
小女孩通過觀察,回來動手做了好看的冰糕箱子,並給冰糕做了定價,一番改進後,她終於成功了。
後來,小女孩就長大了,不但考上了大學,還獲得了獎學金。
「家庭教育是激發潛能的源泉」,這位媽媽不停地鼓勵孩子進行思考和探索,她的教育是那種潤物細無聲的,但卻讓人看到了花開後的驚艷。
不得不說,這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媽媽,雖然她沒有個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但卻在生活中給孩子做了榜樣。
面對生活的窘迫,她沒有向孩子哭窮,而是開動腦筋,讓孩子在苦中看到了甜。
陽光下,她們笑著的模樣,透著對生活的美好期許,這份積極陽光的心態,才是女兒奮發圖強的動力。
我有一位朋友,去年不聲不響地考下了一級建造師證。
我不解地問,專業都荒廢了這麼些年,怎麼突然想考這個了?
她告訴我說,這是和孩子之間的一個「母子約定」。
兒子上一年級後,老師反應孩子上課精力不集中,課上總是調皮搗蛋亂動,懷疑孩子有多動症。
回到家後,她試著和兒子溝通,但卻怎麼都不見效,說急了,孩子還會委屈地說:「為什麼你們大人都不學習?」
後來,她就和兒子做了個約定,每天母子倆一起學習,看誰進步快。
就這樣,她不動聲色地治好了兒子的「多動症」,自己也有了額外的收穫。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應該透過這面鏡子,看到自己的一些不完美。
有時候,孩子是來拯救大人的,他們能讓我們自省,並努力變為更好的自己。
《超級演說家》中,有個叫馬丁的演講者,講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他開車帶妻子和女兒出門,剛好遇到堵車,後面一司機不停地按喇叭,馬丁沖後面喊到「摁什麼摁,摁你大爺」。
妻子提醒他說,孩子在車上呢,馬丁不以為然。
過了一會,那人又開始了,馬丁忍不住吼到「怎麼還摁,這誰啊」,這時候女兒悠悠地說「還是你大爺」。
馬丁說,女兒不但是他的貼心小棉襖,還是他的老師,女兒的超凡學習能力,給他上了非常生動的一課,女兒治好了他的路怒症。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
育兒即育己。
想要孩子好好讀書,我們自己要先好好讀書;想要孩子守規矩,我們自己先要守規矩。
父母是孩子的指明燈,能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家長的每一份用心付出,孩子都是看得見的。
只有你認真對待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問題,不迴避,不推責,積極糾正,才能收穫一個責任心爆棚的小孩。
只有你自己努力奔跑,像榜樣般,沖在前面,孩子才能像你希望的那樣成長。
為了孩子的未來,請努力做一個有教養的大人吧。
有教養是孩子一生的財富,父母一定不能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