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無忌?No!童言有忌 別把童言無忌當做掩飾不禮貌的理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無論在聚會上還是在生活里,總有那麼一群說話氣死人的熊孩子——

「媽媽,那個阿姨胖得像豬一樣」

「剛才走過去的那個女的長得真醜」

「你的臉這麼白,是不是塗了好多粉啊」

「我爸說你爸臉皮特別厚」

「。











諸如此類

說話是人的一項基本技能,但是會說話卻是一種藝術,沒有人天生就會說一口漂亮的話,甚至有人一輩子也學不會說好聽的話,但是這些都沒關係,畢竟藝術不是人人都能學會的,然而,會說最基本的話卻是一項必備技能。

很多家長把孩子說錯話或者說了不好聽的話,解釋成所謂的「童言無忌」,孩子還小,不要往心裡去、作為一個大人,怎麼能和小孩子計較呢?沒錯,大人是不可以和小孩子計較,但是請先管好你這個孩子的家長!童言無忌不是說話不禮貌的理由!

首先,在一個孩子成長的路上,家庭教育的影與學校教育的影響不相上下,家庭教育的施教者無疑就是各位家長朋友們,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外公外婆,都是家庭教育中的施教者,而受教者自然就是家中的小孩子啦。

模仿是人的天性,孩子在成長中尚未定型,一舉一動均受到家庭環境、生活環境氛圍的影響。

一個孩子可以說出不禮貌的話,與他們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如果家庭中爸媽經常爆粗口,說一些很粗俗的話,想必他們的孩子的嘴巴也禮貌不到哪裡去,如果家庭中,爸媽溫文爾雅,待人接物有禮貌,那麼他們的孩子一般也會很有禮貌。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了兒子會打洞」,這句話最初的含義是強調血統的重要性,但是在現今,這句話更可以用來從側面來解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沒有好的氛圍,孩子又怎麼能得到好的薰陶。

其次,會不會說話也是人是否有素養、有禮貌的表現之一,在有些場景下,童言無忌可以用來解釋一些情景,但是有時候,童言過分「無忌」就是一種不禮貌,同時,也是家教缺失的傳達。

不少家長在面對惱怒的對方的時候,一句輕描淡寫的「童言無忌」輕鬆帶過,這在孩子心裡無疑會種下「不負責」的印象,原來說了不禮貌的話是可以不受懲罰的,原來這麼做是完全可以的,甚至有的孩子根本就意識不到自己說的話,可能會給別人造成傷害。

現在也許可以用一句「童言無忌」掩飾這種家庭教育的錯失,但是之後十年甚至二十年,恐怕沒有人會原諒這種不禮貌說話帶來的傷害。

所以要警惕小孩子似有意識或者無意識說出的不禮貌甚至傷人的話,當發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糾正。

比如孩子當著別人的面說出別人的缺點,尤其是生理上的缺陷,就像「你是個瘸子」或者「你怎麼這麼難看」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告訴孩子,這麼做是不對的,應該怎麼做。

除此之外,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偷著說悄悄話、背後議論別人這些行為不要做,或者至少不要讓孩子知道,言傳身教的作用,遠比後天糾正的價值大得多!

專注教育:小學,小升初,趣味數學,家長必讀!

微信號:一起課堂(yiqiketang)

課堂君:ketangjun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別讓你的孩子,毀了你的面子

我家小區有個熊孩子,每天早上大家都趕著去上班坐電梯的時候,他就喜歡跟我們擠電梯裡,不停的按開關門。大家屢次勸阻,小孩子絲毫不聽勸,而且他奶奶就在旁邊拿著書包看著他,聽到有人指責熊孩子,老人家眉頭...

長輩總教孩子土味普通話,還不聽勸,怎麼辦?

現在很多的年輕爸媽,因為工作原因,孩子都交給長輩來帶,那麼就會導致很多的教育理念不相同,例如之前很火的隨奶奶跳廣場舞的孩子、白凈凈的孩子變成了黑黝黝的孩子,原本應該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變成了土味普通...

口吃不是孩子的錯,請不要這樣對待他們

塞卡了解到一位父親有著這樣的煩惱:我兒子今年3歲,原本說話好好的,進入幼兒園之後,不知什麼原因,說話總是結結巴巴的。我帶他去醫院檢查,醫生說他生理上沒有任何缺陷。與班上老師交流之後,才了解到班上...

我這麼大了,就是要和熊孩子計較到底了

昨天看到一條消息說,未滿14周歲的都稱為兒童。我家就有兩個熊孩子,也未滿14周歲,一個是我侄女,讀小學,一個是我表妹,讀初中。要說這兩個熊孩子,也是算優秀的。侄女是練舞蹈的,前不久去參加了省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