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要還手」「哭要響亮」?強化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也不能這麼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比誰哭得最大聲

8月中旬一過,小朋友們就要入園了,一位爺爺怕自己的孫子受到欺負,教了他「武功」:「打要還手」「哭要響亮」 這位爺爺是在用「實戰」演練強化孫子的「不吃虧」意識啊。

抓你頭髮

「有小朋友衝過來推你,你怎麼辦?」「我就抓住他的胳膊,咬他。

」「他要是大聲哭,引來老師呢?」「我就躺在地上,哭得比他還要大聲。

」昨天,經過一個月的暑期「集訓」,爺爺奶奶對孫子小磊的表現基本滿意,把他交還給兒媳婦時還不忘囑咐:「離上幼兒園還有半個月時間,你一定要不斷強化他的自我保護意識。

說到自我保護意識,向來受到家長的重視,專家表示針對上述新聞中爺爺的做法和怕孫子受欺負的擔憂可以理解,但是做法極為不妥。

寶寶不想離開媽媽去幼兒園

孩子剛入園,本身就對陌生環境有著不安和恐懼,家長的這種做法無疑人為強化了孩子的這種焦慮心理,會對他的社會適應能力造成嚴重阻礙。

每個孩子的交往方式不一樣,但他們的世界都是純潔、簡單的,家長不應以成人的眼光來對待和干預。

另外,要說的是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是家長的必修課。

當孩子面對別人欺負自己,用語言制止不好用的情況下,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有效地反抗。

反抗不是打回去,而是不害怕,知道該如何應付,讓別人打人的手放不下來。

我不敢,怕同學不跟我玩

受欺負的孩子回到家後,媽媽經常會問,你為什麼不找老師或者反抗呢?孩子經常會說「我不敢」,孩子不敢反抗的背後有多種原因,比如平常在家父母說一不二的,孩子也會選擇默默忍受,這是習慣的模式。

另外,是否是孩子擔心自己還手怕遭到家長斥責或者老師批評等等,都要在日常的溝通中搞清楚,對症教育,讓孩子明白面對這種情況,如何做出保護自己的最利選擇。

躲開就安全了?

有的家長教孩子躲避,躲避並不是最好的的處理辦法,反而會給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未來面對任何困難也只會躲避,顯然這並不是我們想見到的。

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天生懦弱,自己都拿他沒有辦法」,首先沒有孩子天生就是懦弱的,即使有性格基因的控制,也會在後天的教育中得以修正。

媽媽給我買的玩具,我們可以一起玩

家長可以結合場景進行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比如孩子因為有了好看的水彩筆,別人沒有就遭到了欺負,家長該如何做呢?上幼兒園後的孩子基本有了物權意識,在分享之前,允許孩子占有自己的物品,然後學著有分享意識,心甘情願地和大家一起玩耍。

我是勇敢的男子漢

對於孩子課外班的選擇上,可以是適當培養孩子參與一些體育類的運動,比如武術、跆拳道等課程,一方面強身健體,一方面有助於塑造孩子更加堅強勇敢。

沒有什麼事是溝通解決不了的

同時,強化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是一個家園共育主題,幼兒園不允許出現孩子欺凌的狀況,並且對此也會加以教育和管理,家長也不必在這方面過於擔憂,任何問題可以及時跟班級老師交流,對孩子園內外有全面的了解,共同為孩子營造更健康成長的環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