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些「廢話」會傷害孩子,你一定也說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有用的育兒美文,聽有趣的兒童故事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經常會有這個困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和小夥伴玩得很愉快,但是一回到家就變得沉默不言,甚至和自己的交談會變得很不耐煩,還會賭氣回一句:「算了,不想說了」結束和自己的對話。

都說孩子的性格使然很大的因素是由於家長的影響,如果孩子和自己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少,那就意味著孩子曾經在和家長的相處過程中受到過不尊重、忽視等傷害。

不知身為家長的你,是否和孩子講過這樣一些廢話呢?這組漫畫是否真實地呈現你和孩子的相處過程呢?

1、你嘴上說在聽,其實心不在焉。

孩子跟你說話時,你的眼睛不離電視、手機。

設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你也會覺得很挫敗、很氣餒吧。

所以孩子就選擇「還是算了吧」,天長日久,他也就選擇「閉嘴」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只是需要我們認真地傾聽,聽一聽他們真實的想法。

或許你可以試試這樣

當孩子和你說一件事的時候,放下你的手機,離開電視,停下家務,認真聽他說,用全神貫注的傾聽來代替心不在焉。

只有讓孩子知道家長在真正的聽他說,他才會更願意把自己的困難、感受告訴家長。

2、打亂孩子的思路、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當孩子給你講話時,你著急的提問、責怪或者建議都很有可能會打亂孩子的思路,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很難有清晰的思路和積極的態度去講事情、想問題,所以最後就會變成「別煩我了!」

其實你可以試試這樣

用關心的態度,使用「哦......」、「嗯......」、「是這樣啊......」這樣簡單的話來回應孩子,做到只參與,不干涉,先讓孩子說完。

一方面既可以表示了你的關心,另一方面又能不打斷孩子,讓孩子在敘述的過程中,自己整理思路和感受,從而鍛鍊自己找到解決辦法。

3、不懂得安撫孩子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遇到傷心事的時候,你哄著說別難過;當孩子哭的時候,你說別哭了;當孩子緊張的時候,你說別緊張......但是很奇怪,往往我們越是想讓孩子擺脫不好的感受,不管我們的態度多好,孩子也只會越來越難過,慢慢地,孩子難過了也不想給你說。

或許你也可以這樣

別急著否定孩子的感受,而是說出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聽到自己的感受被父母理解,他的心思從你的口中說了出來時,心裡會非常欣慰和感激。

知道父母能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就更容易向父母敞開心扉。

4、孩子想要的東西沒有的時候只會消極應對

當孩子想要一樣你沒有的東西時,你是否往往直接給孩子解釋為什麼沒有。

但常常是我們越解釋,孩子越不聽。

到最後不想聽你說,孩子也就不跟你說了。

其實你還可以這樣

先不急著解釋,而是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有時候,孩子對某種東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們就能比較容易接受現實。

其實比語言和傾聽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態度!

如果沒有真正和孩子真誠地交流、切身理解孩子的感受,與他們產生共情的話,無論我們說什麼,孩子的內心都是不接納你的。

久而久之,孩子的內心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其實和孩子交流的最好方式就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平等對待孩子。

你的每一個真誠的眼神和話語,對孩子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稻草人童書館育兒美文 | 兒童故事 | 繪本欣賞

點擊免費領取:

點擊閱讀:

長按右側二維碼 一鍵關注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 給作者點個大拇指吧!

有興趣的媽媽們,點擊閱讀原文,可以收藏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叛逆期的孩子應該這麼教更好

每個人都會有叛逆期,這是一種在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現象。孩子出現叛逆期,其實是內心的自我認知與外界環境之間的一種磨合在磨合的過程中,孩子會漸漸懂得自己需要順從什麼,與哪些東西對抗,家長要明白孩子...

一幅漫畫告訴你,你和孩子說了多少「廢話」

許多父母都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想像,自己孩子明明是個「話嘮」,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能喋喋不休一整天,但是一旦回到了家就變的沉默少言,問他話,哼哼唧唧隨便敷衍,好不容易說上幾句,結果卻以「算了,不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