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時不妨選擇蹲下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都說家長和孩子之間有一條交流的鴻溝,孩子的世界家長們不懂,而家長有時候的很多想法,孩子也並不理解。
其實,在小編看來,並不是什麼鴻溝的原因。
而是我們從小對孩子的教育,就是父母唯我獨尊的樣子,孩子永遠是被教育、被教訓的角色。
久而久之,這樣不平等的身份象徵,就烙印在了孩子的心裡,造成了之後的教育困難了。
因此,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注意一下自己向孩子灌輸的隱性「身份」信息。
不要總是用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加以訓斥,這樣只會讓孩子心裡產生不平衡感。
小編就很喜歡自己的母親對待自己的態度,那是一種類似於姐姐和朋友的身份。
沒事的時候小編可以和父母討論不少的事情,甚至是打打鬧鬧開一些玩笑,而且從小在別的小夥伴看到小編和自己的母親的相處模式後,大都會非常的羨慕,這一點也一直是小編所引以為豪的呢。
可能會有家長疑惑,那自己應該怎麼和孩子相處呢?態度太軟,孩子會調皮不聽話,態度太硬,孩子反而更加叛逆甚至是影響母子關係。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一點,平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有沒有選擇蹲下來呢?
是的,只是蹲下來而已,卻能拉近自己與孩子的很多距離。
小編曾聽一位家長講過這樣一件事,每次她的孩子都吵著鬧著想去逛商場買零食。
但是自己帶孩子去了比較熱鬧的商場後,孩子又特別想趕緊回家。
這讓她特別生氣與不理解,每次都會為此凶孩子一頓,並表示下次再也不帶他出來玩了。
後來的某一次她因為想在商場的貨架下面拿商品,然而當她蹲下來後,就一切都明白了。
因為在自己孩子的身高角度來看,如果抬起頭,那麼看到的其實並不是貨架上玲琅滿目的商品。
而是周圍人來人往的一雙雙腿,於是孩子肯定會感到緊張壓抑,所以才特別想趕緊離開。
經過這次體會後,她就長了個心眼,每次孩子再感到不舒服時,她都會壓住不耐煩的情緒,選擇蹲下來體會一下孩子的處境。
通常這個時候,她也會更多一份理解與耐心,反而會覺得孩子的要求是再合理不過了。
再者,有的家長很喜歡用嚴肅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然後還要埋怨孩子自己說的話他都沒聽進去。
其實這個時候,如果你選擇蹲下來,直視孩子的表情,你會發現是可以從孩子的表情上看到難過與自責的,其實大多時候,父母的教育孩子都聽進去了。
只是我們站在了一種居高臨下的角度,看不到他們的內心罷了。
我們的訓斥讓孩子緊張不安,還會有些不知所措,他們又怎麼敢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呢?
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請不要急於訓斥與職責。
蹲來下吧,和孩子心平氣和的進行交流,你會發現,自己能更加接近他們的世界,也更能懂得孩子真實的心聲。
父母給孩子做這樣的「榜樣」,孩子往往變壞樣!
之前在網上有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網友在逛超市的時候,看到一個老奶奶帶著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在試吃各種免費麵包。老人家嘛,有些貪小便宜也是很正常,一直想讓自己「回本」,但是小孩可能對這些麵包不太感冒...
孩子越打越犟?腦科學有了結論,許多父母后悔當初動手,趕緊看
家教智慧那天在一個公共場所,一個媽媽正在用巴掌和腳,聯合起來制服一個4歲的小男孩,連續的擊打導致小男孩哭都忘記了,他媽媽希望坐端正,一動不動那種。小男孩果然做到了,一動不動坐在哪裡,像一個小木偶...
給你最大的愛,叫尊重
今天帶著維尼剛到小區里,就聽到一位大媽四處宣揚她孫子中午尿床的事跡,講到興奮處,還推攘幾下小男孩諷刺到「丟不丟人」,小男孩無助的眼睛裡含滿了淚水,手足無措的雙手在衣服上肉來揉去,不安分的站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