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無理取鬧,胡攪蠻纏?那是你不知道這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是從業十年的幼兒教師,高級育嬰師,家有兩寶,專注0-6歲兒童養育和教育。

歡迎關注,留言,一起交流!


爸爸送明明去幼兒園,到了門口,爸爸推開門,明明卻哭著不進去,說著要老師開門,要老師開門。

爸爸關上門退了出去,老師打開了門,這次明明開心的進去了。

苗苗是個習慣很好的孩子,每天晚上都會洗漱完才上床睡覺。

這天,媽媽給她洗臉,她哭著不要洗,問了半天才知道,苗苗要先刷牙,刷完牙才能洗臉。

家裡的物品擺設位置變了,豆豆看到了不開心,一定要媽媽按照以前的擺放順序才作罷。

青青平常都是媽媽送她去幼兒園,這天媽媽有事就讓爸爸去接,青青哭鬧著不要跟爸爸走,非讓媽媽來接自己。

經常聽到幼兒園小朋友跟我告狀,老師,他沒有把玩具放回原位,他沒有排隊,他把玩具弄亂了。






你有沒有碰到類似的情況,我猜答案是肯定的,每當這個時候你是不是非常頭大,覺得孩子實在是無理取鬧,胡攪蠻纏。

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冤枉孩子了。

上述事例全都指向一點——秩序敏感期

這個觀點是來自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

個人非常膜拜的一位兒童教育家。

大家感興趣可以搜索她的資料來看,非常偉大的一位教育家。


一、什麼是秩序敏感期?

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一般出現在2—4歲。

幼兒有強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慾望,對物品擺設的位置、動作發生的順序、人物的呈現、物品的所有權等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如若遭到挑戰就會感到不安、焦慮,甚至會表現出極端的激烈反應。

由於幼兒在這一時期的難以變通甚至不可理喻,也可稱之為執拗敏感期。

二、秩序感不好有什麼影響?

孩子秩序感差,對以後的學習生活影響非常大。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書包一打開東西全都掉地,找什麼都要翻半天。

在家裡需要什麼都是找媽媽,自己的東西都不知道在哪裡。

做事情、思考問題邏輯性差等等。

其實好多成人也有這個壞習慣,家裡亂的一團糟,有客人來了才急忙收拾。

東西擺放完全沒有規律,這次用完,下次就找不到了。

做事情沒有輕重緩急,說話沒有條理等等這些全是秩序敏感期沒有過渡好的表現。


三、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家長該怎麼做?

實際上孩子的秩序性很容易被家長破壞,如果家長本身就是沒有秩序的人,就會肆意打亂孩子的行為,所以秩序敏感期的重中之中就在於家長。

1 正確認識秩序敏感期。

父母面對孩子在這一時期出現的種種看似不可理喻的行為,要試著更多地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如果孩子產生的是合理的或非原則性的需求,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並儘量滿足他們在秩序敏感期的「有序願望」,順應其秩序感發展的需要。

對於原則性的需求,如果不能夠滿足孩子,就需要靈活變通,通過擁抱、講道理、轉移注意力、尋找替代目標等平息孩子的情緒,切記蠻橫「鎮壓」。

2 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當孩子看到某些物品放置無序或者某件事沒有按照他的既定順序發展時,他仿佛受到了某種刺激、某種指令,強烈地希望把物品回復原位或讓事情倒回去重新再來一遍。

比如,一塊肥皂躺在洗漱台上而沒有放在肥皂盒裡,或者一隻椅子放在不恰當的地方,一個2歲的孩子會突然注意到它,並把它放回原處。

秩序感是孩子的一種需要,當它得到滿足時,孩子就會產生真正的快樂。

秩序感也讓孩子認識到每樣東西在環境中所處的位置,讓孩子能夠適應環境,能夠在細節上支配環境。

3 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

蒙台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未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不能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然孩子的智能也無從建構。

因此,家裡的日常用品最好擺放有序,每次使用後一定要注意及時歸位。

孩子的東西更要注重擺放有序,家長不要隨便去更改它們的位置。

儘量不要對孩子居住的環境做太大的改變,比如頻繁地為孩子更換床鋪、居室、生活環境等等。

對於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家長其實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恰到好處的引導他們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這不僅能讓孩子養成整潔有序的習慣,還能使孩子順利渡過敏感期,獲得更完善的成長空間。

實在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