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哪些做法最易把孩子養成「巨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成長樹原創(微信公眾號:chengzhangshu9)
這兩天朋友圈都被一個《世界再大,大不過番茄炒蛋》的視頻刷屏了:一個18歲的男孩剛來到美國,其他國家的朋友要來家裡做客,大家都帶來了自己國家的美食,他想做一道地道的中國美食,根本沒做過飯的他想起了媽媽常做的番茄炒蛋,於是跟遠在國內的媽媽發了微信:「媽媽,我問你,番茄炒蛋是先放番茄,還是先放雞蛋?」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同學們就要來了,男孩焦急的等著媽媽的回覆。
不一會,媽媽說「寶貝,番茄炒雞蛋最簡單啦,我跟你說啊...男孩手忙腳亂的忙活著,又是雞蛋殼掉碗裡了,又是鹽放多了......
那邊老爸老媽各抒己見,你一句我一句,男孩聽不清媽媽在說什麼。
於是媽媽親自上陣,做了個番茄炒蛋的視頻給兒子發過去了,菜做得很好吃,大家都讚不絕口。
這時朋友一句美國和中國有多少時差讓他突然醒悟:爸媽是在凌晨4點給自己拍的教學視頻!
很多人在看到時差的那一刻潸然淚下——想留你在身邊,更想你擁有全世界,你的世界,大於全世界!
這個視頻的確賺足了眼淚,引來了大家的瘋狂轉發,但是溫情過後,很多人也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這背後的問題,矛頭對準的正是這個生理年齡18歲,自理能力還是低齡兒童的男孩。
「這就是媽寶男的日常吧,一聲嘆息」
「一點小事就要麻煩父母,不會是個巨嬰吧」
「一點生存技能都沒有,get不到淚點,只覺得他父母很可憐
一個18歲的男孩,到底是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到了國外,不會做飯,不會用手機電腦查找菜譜,而是選擇在國內凌晨4點的時候打擾自己的爸媽?
雖然這僅是一條廣告,但卻讓父母們不得不去反思,到底家庭教育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有句古文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一定隨時願意為孩子遮風擋雨,排憂解難。
可以是我們很多時候又必須克制這種衝動,帶上一些狠心和絕情來對待孩子。
我們要讓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耐心和關愛,還需要讓他自己學會獨立,掌握飛向遠方的本領。
最好的父母,從來不是做一個有求必應的保姆,也不是做嚴肅冷漠的看守,而是引領著孩子自己成長,走向自強自立的引路人。
01
最近隨著親子綜藝《爸爸去哪兒5》的熱播,杜江父子圈了不少粉,在上一期里,孩子們要離開爸爸獨立挑戰任務,一聽到要和爸爸分開,兒子嗯哼嚎啕大哭。
為了讓嗯哼停止哭鬧,好好去完成任務,父子倆來了這樣一段對話,讓我印象深刻。
杜江:上次爸爸去捕魚,對不對。
嗯哼:對!
杜江:你留下了,對不對。
嗯哼:對!
杜江:鄧倫叔叔帶著你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吃飯,對吧。
嗯哼:對!
杜江: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了嗎?
嗯哼:沒有!
杜江:有人傷害你嗎?
嗯哼:沒有!
杜江:有什麼大不了的。
嗯哼:對。
杜江:這次呢?
嗯哼:這次也是一樣的。
杜江:也是一樣的,麒麒,你是一個男子漢,知道嗎?
嗯哼:對。
杜江:爸爸希望你真的能成長,不哭,忍住,堅強。
放手的過程必定有痛苦和不舍,孩子對父母有天然的依賴,父母對孩子有天然的疼惜。
但無可避免的,父母和孩子終究有一天會分離。
再完美的父母,也沒有辦法24小時的守護在孩子身邊。
父母要去適應,孩子也需要去適應。
與其父子抱頭痛哭,抱怨現實,或者突然強迫孩子接受分離,不給孩子緩衝的空間和餘地,不如從點滴的小事中,就去讓孩子明白,他不會失去爸爸媽媽的愛,但也同樣可以獨立的處理問題,保護自己,尋找樂趣。
直到有一天,孩子真正的長大,他就會能力去面對生活中的孤獨的、需要靠自己的時刻。
也會有能力去創造生活中美好的、屬於他自己的幸福。
這種獨立的能力,父母越早教給孩子,孩子就越容易成功。
02
放手能讓孩子更快的成長,而用自己的力量把孩子困在安逸小窩的父母,收穫的往往是一個不懂感恩,生活零技能的孩子。
我的小姨四十多歲才要的孩子,懷孕的時候,妊娠反應很大,經常會不停地噁心嘔吐,身體還出現了浮腫變形,歷經了千辛萬苦生了個女兒。
如今,已經小學六年級了。
小女孩是典型的「媽寶」,就差幫她吃飯了,早上起來幫她穿衣服,她吃早飯的時候,小姨幫她整理書包;放學回家做作業,小姨也陪著,時不時還去洗個蘋果,剝個橘子餵她……
記得有一次,小姨發高燒挺嚴重的,早上還不忘提醒女兒到了洗漱的時間了。
孩子不高興了,氣沖沖地跑進房間裡說:「媽媽,你不給我擠牙膏,我怎麼刷牙啊!」,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絲毫不在乎媽媽生病了。
後來小姨告訴我這件事的時候,眼睛裡泛著淚,說孩子不懂事。
像小姨家孩子這樣的例子生活中真不少,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包辦下,不會穿衣服不會吃飯,上廁所也要有人陪。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還小他不會」,其實是剝奪了孩子自己學習的權利,在這種保姆式父母的包辦下,孩子很難學會獨立,更不懂得關心父母。
武志紅在《巨嬰國》里提到,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
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
在關心和愛之前,父母首先要教會孩子獨立,每一次放手都是人生體驗,雖然會跌跌撞撞,但孩子終究會在挫折中長大。
03
一隻長頸鹿的出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長頸鹿寶寶從母親的子宮裡掉出來。
落到大約3米一下的地面上,通常後背著地,幾秒鐘內,它翻過身,把四肢蜷在身體下。
依靠這個姿勢,它第一次審視這個世界,並甩掉眼睛和耳朵里最後殘存的一點羊水。
然後,長頸鹿母親便會抬起長長的腿,踢向她的孩子,讓它翻了一個筋斗後,四肢攤開。
如果小長頸鹿不能站起身,這個粗暴的動作就會被長頸鹿媽媽不停的重複。
小長頸鹿為了站起來,拚命努力,疲倦時,小長頸鹿有時會停止努力。
母親看到,就會再次踢向它,迫使它繼續努力。
最後,小長頸鹿終於第一次用它顫抖的雙腿站起來。
這時,長頸鹿母親做出更不合常理的舉動——她再次把小長頸鹿踢倒。
為什麼?她想讓它記住自己是怎麼站起來的。
在荒野中,小長頸鹿必須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站起來,以免使自己與鹿群脫離,在鹿群里它才是安全的。
獅子、土狼等野獸都喜歡獵食小長頸鹿,如果長頸鹿母親不教會她的孩子儘快站起來,與大部隊保持一致,那麼它就會成為這些野獸的獵物。
長頸鹿媽媽尚且知道讓孩子儘早獨立的道理,我們不該做得更好嗎?
在溫室里長大的孩子在面對挫折和考驗時總會無所適從,不敢去面對,而經歷過風雨磨鍊的人,總會歷練的更加堅強。
父母培養孩子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當有一天孩子不得不離開我們時,他能獨當一面,也能走的更遠,飛得更高!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
孩子的未來不可預測,我們做父母的並不能陪伴他們走完一生,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他走上自己的人生旅程之前,教會他獨立,自理自立的能力,這樣無論走到哪裡,他都能呵護好自己的胃,無懼陌生的環境,然後經營好自己的精彩人生。
這裡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寶爸寶媽,分享他們的育兒經驗,教育心得。
更多原創關注微信公眾號:chengzhangshu9 原創不易,隨心讚賞!心情不錯就轉發到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