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命令式育兒,教育孩子更需要啟發式溝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說到命令式育兒,大部分家長不僅不會陌生,還會忍不住想起小時候的自己,從小就是在父母的命令和催逼下長大,不僅要聽從父母的指令,更要完成父母的要求,否則不是被說教,就是被指責。
「吃飯不要拖拖拉拉的,快點吃完去學校!」
「現在已經很晚了,馬上關掉電視,到床上睡覺去!」
「你這個作業寫得也太差了,給我重新寫一遍!」
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景,家長總是用命令式的口吻說著自己的要求,還有的家長以過來人的身份自居,一定要孩子按照自己制定好的路線去成長,還美其名曰:「這些都是為了你好,讓你少走彎路。
」完全不給孩子思考的空間和表達的自由。
命令式溝通看似有效,孩子是真的聽從了,也照著做了,甚至超出父母的期望完成了,然而,也隱藏著不少問題。
畢竟這是單向的指令,而非雙向的溝通,父母的心裡是滿足了,可是孩子的需求卻被忽略了,長此以往,問題也會逐漸地顯露出來。
首先,命令式育兒,容易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儘管在父母的權威之下,服從是唯一的選擇,然而,一直被壓抑的內心,總是隱藏著叛逆的心聲,在哪天承載不住之後,就會突然爆發出來,不僅會傷到父母,也會毀掉孩子。
其次,命令式育兒,容易讓孩子產生溝通障礙,影響孩子的長遠發展。
原生家庭的影響,在孩子成年之後也會表現出來,即使是在參加工作之後,也會與他人產生溝通障礙。
比如在聽到上司下達工作時的命令語氣,總會產生怨氣;甚至同事讓幫個小忙,也會覺得是個命令,不僅心理壓力大,溝通表達和做事態度都會受到影響。
最後,命令式育兒,容易讓孩子失去自我,影響孩子的獨立和自律。
在習慣了聽從父母的命令行事之後,總是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依賴心理,如果沒有人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就會無所事事,不知所措。
在習慣了父母命令式的安排和監督之後,很多孩子甚至在成年之後也無法學會自律。
相反,啟發式的溝通則是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式的溝通方法,讓孩子明白是非對錯,進而自覺遵守和執行,這樣的溝通方式帶來的好處可就太多了。
首先,啟發式溝通,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和自由,也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想法。
相比居高臨下的命令式口吻,孩子更喜歡家長平等的啟發性溝通,如「去把桌子擦乾淨」和「請幫媽媽把桌子擦乾淨」,這兩種表達,哪一種更會容易讓孩子接受呢?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不喜歡被人命令,而更喜歡受人委託,這樣會更有成就感。
其次,啟發式溝通,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更加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相對於命令式的口吻,「你一定要……」和「你必須……」等等,啟發式溝通更多是用商量的口氣,如「能不能……」和「……這樣會不會更好?」等等,讓孩子有選擇和表達的機會,有利於提高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由表達的能力。
最後,啟發式溝通,能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問題所在,並獨立自主地去解決問題。
假如孩子把玩具仍得到處都是,很多家長通常會說:「快把玩具給我整理好!」,有些孩子就是不聽不整理,有些孩子會去整理,但下次還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而如果用啟發式的溝通,家長會引導孩子去發現玩具太亂了帶來的問題,如找不到自己想玩的玩具,不小心踩到還很容易摔倒受傷等;進而讓孩子思考解決的辦法,如何才能快速把玩具整理好,如何避免玩具混亂,除了不要把玩具一下子全部倒出來,還可以對玩具進行分門別類等;通過這些引導,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地去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請別用「大人」架子強制我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是一門藝術,倘若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認為自己永遠正確,不懂得平等和尊重,而只是一味的強制,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代溝會越來越深。對孩子的引導是很重要,但是引導不等於強制。
父母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從命令式吼叫到親密陪伴只需轉念間切換,建立親密而溫暖的親子關係
愛孩子的最高境界,是當孩子離開父母,離開家的時候,記憶里儲存的都是一些美好甜蜜的畫面。父母的相親相愛的美好畫面和親子之間每一個良性的教養畫面,親子之間良好的溝通模式。而這些美好的畫面,正是孩子需...
「我說不行就不行」,「命令式」育兒方式會毀了孩子
每個家長教育孩子時都有自己的方法,有些家長會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對待,有些家長卻認為孩子太小了,什麼事情都要聽自己的,所以對待孩子像對待下屬一樣,用「命令」的口氣跟他說話。殊不知,這種教育孩子的方...
累死個媽!孩子沒大沒小真愁人
最近,領育網上的一位媽媽犯了難:「我的孩子5歲了,最近發現他說話沒大沒小,鄰居阿姨也反映其講話沒禮貌,真不知如何教他?他反應快,還會跟你爭辯,所以有時覺得很難溝通,我該用什麼樣的方式教他呢?」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