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誤區,錯過這幾點你會後悔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陪伴,是關心孩子、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那麼在難得的陪伴時光里,我們該如何去爭取最佳的效果呢?
01
請放下手機真正地「陪」孩子
一般都以為只是人陪在孩子身邊,說上幾句話,就以為是陪過孩子了,並在共處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手不離手機,眼不離手機,忙著與親朋或客戶交流,或遊戲、或聊天等等,即使與孩子交流(也邊聊邊看手機)也是有一搭,沒一搭,這種現象太司空見慣了。
這樣的陪伴,其實孩子是感覺不到父母全身心投入的溫暖和關愛的,感受不到父母的在乎和重視的。
反而給了孩子不良的暗示:也許是自己表現不夠優秀,所以得不到父母的重視;甚至給了孩子不良的榜樣,原來電子產品比親情更重要!就這樣生生把孩子推給了電子產品!
02
請放低父母身段
真心地「鼓勵」孩子
從多年的工作經歷中,我發現家長們有一個現象:孩子越小,家長越會夸孩子;隨著孩子長大,家長的誇獎越來越少,甚至不誇了。
原因竟是擔心「夸多了,孩子會驕傲!」
這真是個可怕的誤區!事實上孩子是非常需要鼓勵和誇獎的,尤其是父母、老師、同伴的鼓勵和誇獎,這在心理學上叫積極心理暗示,對孩子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我接受過一個孩子媽媽的諮詢,她孩子現在五年級,單親,小男生。
她一見到我就聲淚俱下「控訴」起孩子的種種不是:不聽話,不愛學習,視手機如命,謊話連篇等等。
當她訴說完了之後,我問她孩子的優點,她竟然說不出孩子的優點。
等她情緒平復之後,我就和她一起回憶孩子小時候的點點滴滴,她才慢慢說起了小時候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可愛,懂事的表現!
當我們再次共同分析孩子出現了她認為種種不良表現的過程時,她有些醒悟:自從三年級時她與孩子的父親分手後,她就非常擔心一個人帶不好孩子,擔心孩子變成與父親一樣的性格脾氣,於是,她與孩子的交流基本上就屬於告誡型:「不可以,不允許……」,對孩子的要求基本上時時處於警示中:「如果……就……」。
當孩子一有點她認為不妥的舉動時,就非常嚴厲的教訓,容不得孩子任何的辯解,於是孩子慢慢真的就變成她所擔心,也是她最不願意看見的那樣——不愛學習、不接受意見、不願意遵守規則等。
結果是越責罵,孩子越不聽話,孩子越不聽話,責罵就越凶,最後孩子為了躲避被責罵,慢慢地學會了逃避責任,學會撒謊,親子互動處於惡性循環中!
於是我就建議她每天尋找孩子的優點,發現孩子的進步,並及時誇獎,忽略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感謝這位媽媽的及時醒悟及堅持,在改善的過程中,孩子的表現有不斷的反覆,甚至有拉鋸戰的狀況,在我們的鼓勵下,媽媽一直堅持沒有放棄。
到如今,將近一年的時間裡,因為媽媽的堅持著,孩子的表現陽光多了,自信多了,媽媽的眉頭也舒展多了!
03
請收好「補償」心理
真誠地堅持原則
在親子互動中,我們最擔心家長的「補償」心理。
因為陪伴不多,有些家長往往會覺得虧欠了孩子,於是在一起時會放鬆了對孩子的要求,甚至有些「百依百順」的補償心理,儘量用物質滿足孩子需求,甚至容忍孩子破壞原則等方式來體現對孩子的「關愛」的補償,這是萬萬要不得的。
如果長期這樣下去,聰明的孩子馬上就會掌握家長的軟肋,適時地拿捏家長,甚至要挾家長滿足自己的無理要求。
慢慢地會表現出「不珍惜所擁有的、不遵守規則、養成大手大腳的浪費習慣、不體諒父母的辛苦、不願意理解他人、在是非面前不知如何應對、容易衝動、處事不計後果等等,那真是後悔莫及!」其實堅持原則的家長是孩子最願意尊重的。
結語:親愛的家長,陪伴是長期的,教育需要持之以恆的!孩子的未來是未知的,但孩子是可塑的,因此教育是必須科學的!孩子成長的歷程是單程的,孩子的未來更是是需要孩子自己獨立去面對的!因此希望我們努力盡到父母的責任和義務,為孩子的成長站好每一道崗,於細微處!
家庭教育請遠離「手機爸爸」「手機媽媽」這些毒瘤!
爸爸 我一直想對您說:和我玩一會兒。每當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時候,你就只會玩手機,玩完手機就看電視。都不陪我玩一會,每當我看見別人的爸爸帶他們去玩的時候。我是多麼的羨慕,我就只會看見你玩手機,玩手機...
傷害孩子的7種爸爸,不見人影只能排第二!你家上榜沒
有人說,在女孩眼中,爸爸是她小時候的依靠,未來想要嫁人的標準;在男孩眼中,爸爸是他小時候的榜樣,長大後要成為的男人。所以,爸爸的形象,爸爸的所作所為,爸爸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都非常重要。下面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