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打一巴掌再給一個甜棗的教育,悲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再哭就不要你了。

哭哭哭,哭到真煩。

小孩子一邊哭一邊抱著大人的大腿,大人動彈不得。

接著啪啪啪幾巴掌落在小孩的屁股上。

一手掰開小孩的雙手,大人揚長而去,留小孩子原地哭泣。

大人又在拐角偷偷又瞄著他,等他哭夠了,再回頭哄他。

這種場景無處不在,時時刻刻上演著。

曾經爸爸媽媽這樣對你,現在的你又如此對待著你的小孩。

先一巴掌後一個甜棗。

好像這樣,他就學乖了。

給大家講兩個生活中的小故事:

一:時間:早晨 人物:我,我媽媽,侄子三人。

事件出街買菜。

我侄子看到麵包想吃,還特別指出要吃香腸麵包。

鑒於平時的新聞,我媽媽認為那香腸都不知道是用什麼肉做的,為了我侄子身體著想,不買,哄他買別的麵包。

孩子那裡懂這些,他想要的時候才不管那麼多,哪怕下一秒天要塌下來。

一個堅持不買,一個堅持要吃。

侄子開始鬧脾氣,賴在一個地方不走,開始我媽還好聲勸他,後來侄子怎麼勸也勸也不住,還哭鬧,我媽媽脾氣上來就打他屁股。

侄子哭鬧得更加厲害了。

最後還是給他買了,還特別哄他。

二:我和侄子逛街,侄子看到玩具槍就非常想買。

出於安全考慮,加上怕他把子彈亂對著人,就和他解釋,槍是很危險的玩具,不能買。

但侄子聽不進去。

賴在商店不走。

好言相勸,無果,我假裝離開,留他一人在商店,他淘淘大哭,最後我等他哭夠了,回頭買別的東西來哄他。

對於孩子,我們總是自動隔離我們認為不好的,塞給孩子我們認為好的。

各種興趣班,不管孩子有沒有興趣,多學點總沒有錯。

教育總是先一個巴掌後一個甜棗。

在短時間內可能這個方法有效,卻非常傷害孩子。

先一個巴掌後一個甜棗,就是變相逼孩子順著你的選擇

很小的孩子已經有自主意識,對一些事情有自己的想法,雖然在我們看來非常不靠譜。

這個社會荊棘密布,我們不能一直替他選擇,而且選擇沒有對錯,只有相對利弊。

我們要做的是:做出指引,讓孩子學會權衡相對利弊,也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對錯相對,不要一味否定自己的孩子,他做出的每一個舉動都包含他自己的想法,無理取鬧或想引起你的注意力。

他第一次做孩子,你也第一次做父母,大家互相包含,用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孩害怕的和大人害怕的,真實寫照

大家總是會說:「小孩兒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難道真是這樣的?儘管你已經告別小孩子的世界,但是,誰不是誰的孩子,再說,誰不是誰的大人?看看國外的這組漫畫寫照,真是詼諧幽默的真實。

小孩才講對錯,大人只看利弊—不能胡扯

自從韓寒這句台詞走紅,很多人擅長在爭論時冒出這一句:小孩才講對錯,大人只看利弊,乍聽好有道理,竟讓人無言以對。但是從心理的實際發展規律來看,不論小孩還是大人,都會看對錯和得失,這句話只適合在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