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已經OUT了,看看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有多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和同事們在吃飯的時候聊到,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越來越頑皮了,你說東他非得說西,你要他幹嘛,他偏要和你對著幹。

這時一位老一輩的同事發話了,他說孩子就要接受挫折教育,不要說他什麼都是好的,什麼都是對的,這樣的孩子才不會和你對著幹,才不會那麼驕傲。

朵媽思考了他說的這些話,並不認為他說的是正確的。

朵媽認為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對孩子多鼓勵,不管他是多麼的頑皮,多麼的驕傲。

我們為什麼要鼓勵孩子?

許多父母經常不自覺地在行動和語氣上表現出對孩子的不滿意,美其名曰:」挫折教育」。

孩子自己吃飯,弄得滿臉飯菜,父母會表現出無奈和厭惡的情緒。

孩子幫助大人掃地,不小心打翻了垃圾桶,父母會說:「寶寶怎麼這麼不小心。

」這些言行無疑使孩子心中剛萌生的信心受到打擊,也阻礙了孩子嘗試挖掘自我能力的意願。

因此,家長應該儘量避免表現出認為孩子是失敗者。

相反,家長必須明白鼓勵對孩子的益處,要對孩子不斷的鼓勵,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成功與否並不是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只要孩子在其中享受到了快樂,只要孩子專注的去做了這件事,他們就是成功的。

如何鼓勵孩子?

鼓勵通常是針對過程和態度的,鼓勵的通用公式:鼓勵=信任孩子(人格、能力)+我相信你能行+身體接觸。

為了給孩子勇氣和信心,家長不但要用語言告訴孩子,你相信他的人格和能力,鼓動孩子去嘗試或再試,更重要的是要與孩子有身體接觸,通過擁抱、拍打孩子肩膀或撫摸孩子的頭髮等方式,把信任和力量傳達給孩子,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力量,使他們恢復勇氣和自信。

舉例說明:例如孩子在學習自己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碗給打翻了,我們需要對孩子說:「寶寶,媽媽相信你不是故意把碗打翻的,寶寶在學習自己吃飯了,媽媽覺得寶寶很努力的拿起勺想多吃一點飯飯,加油寶寶,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的!」然後親親寶寶。

寫在最後

孩子初生時,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由於他的能力為零,所以在孩子最初的生命經歷中,絕大多數的感覺記憶是失敗的經驗。

生物的自我保護本能,使得他對所處的周遭環境,充滿恐懼。

如果沒有成年人耐心指導和訓練,他很難自動學會複雜的人類行為,只有作為成年人的家長站在孩子的背後不斷地鼓勵孩子,孩子才能逐漸地學會做各種事情,作為成人的我們同樣喜歡別人的稱讚,孩子何嘗不是如此呢?

END

針對0-3歲寶寶的母嬰原創分享,普通媽媽的無門檻分享,真實才是寶寶最需要的,更多接地氣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及格了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情商的孩子,都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情商」這個詞被提得越來越多,一個人成功與否與情商高低密切相關。而情商高低亦是一個人教養好壞的體現。俗話說一個人的成功由80%的情商+20%的智商決定。 3-12歲是小孩子情商塑造的最佳時期。那...

抓住孩子的性格來教育

什麼是性格呢?其實性格指的是表現在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裡特徵,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徵在性格中包含有許多社會道德的含義。性格還表現了人們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