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愛同時有原則的父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不僅要持之以恆的去保護、教育、鼓勵他,同時還要為他的行為規範做出適當的限制。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父母可能會缺乏努力和自身的約束,從而導致亂七八糟的情況出現。

1、控制欲太強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媽媽是個控制欲很強的人,從小就會給孩子安排人生,長大了也要控制他的人生走向。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把孩子培養得過度依賴父母;總是忽視孩子的意願,不允許孩子自己做決定;侵犯孩子的隱私,查手機查房間等。

久而久之,孩子長大後就會變得毫無主見,沒有獨立人格;還會有自卑等負能量情緒,從而變得屈從而缺乏鮮活的生命力。

控制欲太強的父母,孩子往往生活壓力更大,做事情的時候更容易畏首畏尾,容易缺乏創造力,更難有所成就。

2、原則性的東西太少

很多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所以,一味的縱容,覺得「他喜歡就好」、「這些規矩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了」、「孩子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過分溺愛孩子的父母會造成孩子沒規矩,不懂禮貌不懂尊重;太嚴格的父母會讓孩子做事謹小慎微、循規蹈矩。

如果父母給孩子的愛,造成了孩子的自私和懶惰;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和教養,那等於是把孩子害了。

同樣的,如果父母給孩子立的規矩,造成了家的冷漠和冰冷;讓孩子的天性受到了壓抑和扼殺,那也是沒意義的。

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有些事,不能慣。

不能任意為之的滿足孩子無理的要求,讓孩子覺得父母為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不能萬事包辦,替孩子做決定。

學會放手,但不放任。

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才會成長。

必須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父母不能幫孩子逃避,而應該要求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言行買單,讓孩子有面對錯誤的誠實和勇氣。

在孩子犯錯後,不是一味的責罵和懲罰,而是和孩子溝通:寶貝,你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要儘可能想辦法恢復或彌補,你的所做作為帶來的後果。

愛孩子,是我們的本能;給孩子立規矩,讓他成長為一個能獨當一面的大人,是我們的責任。

規矩與愛的統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沒有原則的父母,養不出有規矩的孩子

一、人們常說父母愛孩子,應該是無條件的接納。不管孩子能不能給你掙面子,不管他犯了什麼錯誤,不管孩子能否活成你想要的樣子,你都願意為他奉上所有的愛。是的,父母的愛,可以沒有條件。但是,一定要有原則...

孩子犯錯該不該打?打孩子掌握四個原則

核心提示:為了避免帶著情緒打孩子,就需要事先跟孩子有語言交流。要清楚而理性地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打他,打幾下,這是立規矩的過程。要讓孩子知道,不是爸媽要打你,是規矩要打你,規矩在父母之上。這個過程對...

沒有原則的父母,養不出有規矩的孩子

「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這句歌詞用來形容現在的家長,真是太恰當了。大多數家長在面對孩子任性的時候,總是會心軟,但是明智的家長往往都是非常有原則的。俗話講,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