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該不該打?打孩子掌握四個原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核心提示:為了避免帶著情緒打孩子,就需要事先跟孩子有語言交流。

要清楚而理性地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打他,打幾下,這是立規矩的過程。

要讓孩子知道,不是爸媽要打你,是規矩要打你,規矩在父母之上。

這個過程對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能控制情緒,言簡意賅,但態度要堅決。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古話曾被許多父母當成教子「座右銘」。

而對現代父母來說,「打孩子」恐怕是最不被認同、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不少父母往往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動了手,事後又生怕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針對年輕家長們的困惑,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美國塔爾沙大學教育學院終身教授王濤表示,美國有句諺語是「把你的棍子閒置不用,就會寵壞你的孩子」,也就是說,孩子可以打,也應該打,但打孩子可是一門學問。

王濤認為,在沒有規矩的愛中長大,孩子將失去感恩;在沒有愛的規矩中長大,孩子將學會自卑;在沒有規矩也沒有愛中長大,孩子會失去敬畏;在規矩和愛中長大,孩子將學會謙卑和自信。

沒有不懂規矩的孩子,只有不會立規矩的父母。

「打」是立規矩的一種重要手段,但打孩子需要掌握四個原則:

1.打孩子不能帶情緒。

很多父母打孩子並不是出於立規矩等目的,而是被情緒所左右。

他們在打的過程中很解氣,但打完又心疼,這種感覺本身就是不正確的。

正確的感覺是,決定打孩子之前很心疼,真正打孩子的時候更加心疼。

有些家長可能會有疑問:假如氣都消了,還有必要打嗎?回答是肯定的,因為教育孩子的原則是:帶著規矩去打,即使情緒沒有了,但規矩還在。

其實,當你很想打孩子的時候,往往是最不能打的時候,因為你有情緒。

當你憤怒過後不想打孩子的時候,卻是你應該打的時候,因為規矩不能隨便改。

2.打孩子前要交流。

為了避免帶著情緒打孩子,就需要事先跟孩子有語言交流。

要清楚而理性地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打他,打幾下,這是立規矩的過程。

要讓孩子知道,不是爸媽要打你,是規矩要打你,規矩在父母之上。

這個過程對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能控制情緒,言簡意賅,但態度要堅決。

3.不能用手或鞋子打,要「專物專用」。

有些人在孩子不聽話或犯錯時,盛怒之下,一把就將孩子拉過來,掄起巴掌、抄起掃把、脫下拖鞋就打,但這種隨意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害怕家長,而對自己的錯誤認識不足,對認錯和改正錯誤更是沒有任何幫助。

打孩子的時候需要用特定的「道具」,比如木棍或藤鞭。

新加坡人的家裡都有一根藤鞭,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會先跟孩子交流,指出其錯誤。

這樣「專物專用」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不是父母不疼愛他才打他,而是因為他犯了錯,父母不得不打他。

父母充當的是一個執行者,而「道具」,如木棍等,就是規矩的具體體現。

這樣才能讓孩子害怕規矩,而不是害怕父母。

4.孩子犯錯,父母也要一起受罰。

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犯錯,大多數情況下是父母教育存在紕漏。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還有時候,爸爸媽媽自己都沒有很好地在這方面以身作則。

所以,帶著愛打孩子的原則之一就是,父母也要跟著受罰。

比如懲罰孩子之後,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因為這件事過去強調得少,導致你犯了錯,被懲罰,所以爸爸也要自罰不吃晚飯。

這樣會讓孩子體會到愛,而不是恐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美國親子專家教你如何正確地打孩子

指導專家:鍾越娜,美國親子關係專家,婚姻諮詢專家,美國《真愛》雜誌特約講員及作者。一說到懲罰孩子,很多人都會皺眉頭,腦子裡浮現出氣急敗壞的父母和無限委屈的孩子。尤其是一些小時候因被嚴懲而受到傷害...

如何智慧地懲罰孩子

嚴厲懲罰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壞;而智慧懲罰可能成就孩子人生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生活方式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理念和方式不斷推陳出新,但一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卻仍然喜歡沿襲傳統的「棍棒教育...

孩子偷錢,你該怎麼辦?

7歲小孩偷拿媽媽100元買玩具,媽媽說這是偷,要黃荊棍下出好人,爸爸認為說「偷」傷孩子自尊,不宜施暴。結果孩子還沒教育,夫妻卻當著孩子面大打出手。前日,大足警方接到該區拾萬鎮7歲小孩小星的報警:...

懲罰孩子的幾個絕招,不僅管用還不傷感情!

當孩子犯錯時,你會怎麼做?孩子到了三四歲、五六歲的時候,變得越來越淘氣,怎麼說都不聽,但又打不得罵不得!一來,打罵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不說,還容易讓孩子變得更難管教。但是,三四歲、五六歲這個階...

做有愛同時有原則的父母!

作為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不僅要持之以恆的去保護、教育、鼓勵他,同時還要為他的行為規範做出適當的限制。在這個過程中,有些父母可能會缺乏努力和自身的約束,從而導致亂七八糟的情況出現。

為人父母到底該不該打罵孩子?

中國自古對孩子的教育就信奉「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類似的老說法還有 「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老子打兒子不犯法」、「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樹不修不成材,小孩不打不成器」、「子不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