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壞看品德,品德的好壞看家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在跟另外一個人誇獎一個小孩的時候,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這個小孩家教很好」或者說「這個小孩沒有家教」。

家教是什麼?家教是指家庭內部家長對子女的言傳身教,家長通過自己實際行動來教育子女做人做事的禮節。

同時,家教和受教育程度不掛鈎。

家教的重點在於道德、禮節方面。

家教的主體是家長,對象是子女。

也就是說當別人誇你的子女有無家教時,折射出的是父母,有沒有在道德、禮節等方面給予言傳身教。

圖片來源於網絡

A故事

A媽媽帶著1歲左右的女兒在商場的遊樂場玩耍,這個小孩坐在搖搖車上面,A媽媽跟自己的孩子甜蜜互動著,這時,走過來一個2歲多的姐姐,也爬上了同一輛搖搖車,把妹妹擠在了一塊兒,這個媽媽不樂意了,抱著她寶貝坐了另一輛玩具搖搖車。

不一會兒,姐姐又跟著跑過來,又跟妹妹擠在了一起,姐姐還掌握了方面盤,妹妹沒有玩的,就干坐在一邊,這個媽媽有點兒不開心,抱著她女兒又坐到另外一輛玩具車上。

果不其然,那個姐姐又跟過來了,A媽媽徹底不樂意了,對著別人家的小孩大聲呵斥道「你下來,怎麼人家走哪你跟哪的?」,一邊說著一邊抱著她寶貝坐到旁邊的玩具車上,姐姐又不識趣的跟過去了,這時A媽媽臉色大變直接動起手來,把那個姐姐從車上拉了下來說「不要再跟著了,誰家的小孩啊,怎麼這麼討厭呢!」,當時我就站在旁邊,也沒看到這個姐姐的監護人,不知道她父母看到會怎麼想呢。

而我心裡就在想「我不想跟這個媽媽成為朋友,也不想我家的小孩跟她的小孩一起玩」。

原因很簡單,這個媽媽自身品行不正,沒有禮貌,不懂愛,對待一個2歲大的小孩都能夠如此粗魯無禮,她教育出來的孩子也不會怎麼樣,媽媽的一言一行,小孩都看在眼裡,耳濡目染,小孩的品德也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改變,與父母同化。

然而,那個姐姐只是表現出一個孩子正常的行為,她只是想跟妹妹一塊玩。

這個時候,A媽媽要做的只是鼓勵她們在一起玩耍,藉機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而不是訓斥她走開。

圖片來源於網絡

B故事

一天早上,我帶著胡小妞(一歲半)去家樓下吃早餐,早餐店門口有一顆大樹,風吹著很涼爽,我就打算坐在大樹下面吃。

大樹底下只放了一張桌子,正方形的,桌子上坐了一對姐弟,大的9歲,小的3歲多。

當時他們是面對面而坐,剩下的2個位置,我跟胡小妞也就不太好坐,我就站在一邊,想等老闆幫我把腸粉送出來的時候,讓姐姐做到她弟弟旁邊去,這樣我餵胡小妞吃一點也比較方便。

沒想到老闆還沒給我送來早餐,那個姐姐就主動坐到她弟弟旁邊,並跟她弟弟說「這樣阿姨跟妹妹就可以坐一塊兒了」,我微笑著看了看他們一眼,心想「這個小孩真懂事」,在用餐過程中,姐姐也是很細心的照顧弟弟,並讓弟弟把雞蛋吃完,補充蛋白質。

吃完的時候,還把桌子上的垃圾帶走,把盤子給老闆送了過去。

當時我問她的媽媽呢,她說媽媽回家拿跳舞的衣服了,待會要去學舞蹈。

雖然還沒有看到他們的父母,但是從小孩子的行為舉止中,我就可以知道,他們的媽媽肯定是一個很懂禮數的人。

當他們媽媽過來接他倆時,果真是一位由內而外散發出氣質的女人,氣質這種東西是裝不出來的,她一定是智慧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C故事

晚上,帶著胡小妞去廣場散步,有一群人在跳廣場舞,胡小妞被動感有節奏的音樂吸引過去。

邊上坐著一個小女孩,4、5歲的樣子,她的媽媽或者奶奶應該在裡面跳舞,她就坐在邊上玩她的小玩具。

胡小妞走過去,剛蹲下,那個女孩就把手裡的玩具收起來,小孩子捍衛自己的主權,不喜歡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無可厚非,可以理解。

胡小妞見狀,也識趣地離開了,然而,那個小女孩,轉過頭,對胡小妞出口就是大罵,儼然就是一個「小潑婦」,我看見了,就對那個小女孩說「妹妹沒有拿你的東西,你怎麼能罵人呢」,小女孩一副懶得理我的樣子,嘴巴里還吧唧吧唧說著什麼。

我本來還想跟她多說兩句,胡先生拉著我走了。

胡先生說「說什麼呢,看她的樣子就知道她的家裡人應該也經常罵人,小孩子最先都是模仿家裡人的」。

看著那個跋扈的小女孩,心聲討厭,這樣的女孩一點都不可愛。

心想著,慶幸我女兒生長在一個有愛的家庭,每當聽到別人誇我女兒懂事的時候,心裡就很竊喜,因為這少不了父母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好壞最初是模仿,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模仿形象,讓孩子做一個有家教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有一種惡劣教養,叫「不會分享就不是好孩子」

01我的一位外教帶著太太和兩個女兒來中國工作。有一天我應邀去這對夫婦家吃飯,剛好見到了一幕姐妹紛爭。這對夫婦的一些中國朋友給兩個女孩兒一人送了一個穿唐裝的娃娃。兩個娃娃長相差不多,但是服裝有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