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哭」寶寶,光哄是沒用的,新手爸媽需智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寶寶哭對於他的個性發展上有很大的影響,但並不是因為哭的本身,而是父母對哭的反應。
在一整天中,寶寶一定有需要,要你去滿足,你無法只是聽見他哭,便知道他的需要是什麼,而是你必須經由他的哭聲判斷他的需要是什麼。
如何判斷對身為父母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技巧。
嬰兒早期哭是一種非認知的方式,用來傳達需要及不舒適。
哭有目的上及強度上的不同。
寶寶因飢餓而哭,與生病的哭不同;想睡覺的哭,與「抱抱我」的哭不同;不舒服的哭,與有需求的哭不同。
寶寶哭聲的大小也不同。
有時寶寶只是輕輕地哼幾聲;有時則是突然抗議式的大哭。
想要讓寶寶儘量少哭,或完全不哭,很容易使寶寶緊張,特別是情緒的眼淚可以帶出體內化學的活化緊張荷爾蒙。
我們個人不喜歡聽見寶寶哭,但是我們必須了解,有些時候,寶寶需要一場好哭。
受寶寶哭聲影響最大的是父母(雖然他們擁有比祖父母對哭聲更大的容忍力)。
沒有父母喜歡聽寶寶的哭聲,你也不喜歡,特別是如果你第一次當媽媽,因為你未曾經歷過像你的寶寶哭這麼強烈的情感。
這種聲音可以讓你懷疑你是否做錯了什麼事。
你會這樣覺得,並非哭本身是不好的,而是你不熟悉因為哭所帶出的不確定感。
當你照著日常的規律去帶寶寶,你可以減少許多這種不確實感。
教導你的寶寶如何去愛
有人主張無論孩子為什麼哭,只要他一哭,媽媽立即反應,便是教導孩子如何去愛。
如果媽媽沒有反應,她便會使孩子失望。
我們認為這樣的思考方式,把愛和安全感降低為一個過程,而非一種關係。
沒有任何的證據證明孩子一哭,媽媽立即反應,可以教導孩子關於愛的任何東西,正如沒有證據證明讓孩子哭一下子,會使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
孩子學習愛及得到安全感,乃是來自於父母和孩子間整體的關係,而非單一的特別事件。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如果為了寶寶更大的好處(例如寶寶需要小睡),應該稍微忍耐一下寶寶哭。
無可避免的衝突
寶寶哭是否如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假設,會使寶寶在往後的日子人格發展上造成無法改變的潛在影響呢?我們是否如達爾文所提出來的,把人的後代與動物的後代畫上等號呢?我們認為不致如此吧!
問題不在於對於寶寶而言哭是否不好,而是使寶寶完全不哭,對他是否是好的?我們相信答案是否定的。
媽媽抱著使寶寶完全不哭的態度,她以後會對她自己與孩子有關的決定的能力失去信心。
並且寶寶哭了便餵他,和整天背著寶寶是沒什麼差別的。
每次寶寶哭,媽媽便把他抱起來餵奶,這乃是教導寶寶安慰來自於食物,而非媽媽。
這或許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成年人借著吃東西來舒緩壓力的原因,他們在一開始就被訓練成這種方式。
這裡我們並不是把胖寶寶與肥胖的青少年畫上等號。
但是,在嬰兒時期餵食的問題,如:過度餵食,或無視於健康的餵奶形態,可能最終導致肥胖。
另外一個考慮是:孩子一哭就去哄的媽媽,其實期待孩子的需要立刻得到滿足,但是,如果有一天他的需要不再能立即得到滿足呢?當第二或第三個孩子降生在這個家庭中將會如何呢?想想他在情感上會受到何等大的創傷呢!看到孩子在這種情感不平衡的狀態下是何等令人心碎!他是如此的受別人立即的響應所限制,以至於他無法忍受別人稍微的延遲。
媽媽們應該了解,寶寶一哭就去抱他的結果,並不是會寵壞孩子,而是使孩子覺得他的需求要立刻得到滿足,這對2~4歲的孩子的發展有破壞性的影響。
訓練孩子覺得他的需要必須立即得到滿足,對於孩子學習環境的建立,如增強坐、注意力及專心,會有負面的影響。
建立正確的學習環境才能有正確的學習模式。
這是為什麼我們的下一部分要談及這一問題和下一階段前提是:先有規律的作息,才有正確的學習模式。
如果養成寶寶一哭鬧就被抱起來或者媽媽立即給他餵奶的習慣,他也變成不正常地去倚賴哭鬧。
而如果照著日常生活規律來帶的寶寶,逐步建立進食、睡眠的規律,那麼寶寶在那規律的生活模式中變得比較有信心及安全感。
他們的生活有秩序,且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在生活中有彈性。
換言之,寶寶被安置在規律及可預期的日常生活作息中,他們將發展出對挫折更大的容忍度,且學會用哭以外的方式來表達。
哭的類型
有些哭是正常的,且是可以預期的;但是,有些哭是你應該留意的。
音調很高且非常響的哭,可能是寶寶身體內部或外部受傷了。
這類型的哭,如果持續下去,應該把寶寶帶去看小兒科醫師。
如果寶寶哭的模式有很大的改變,如:突然變得很頻繁,或哭的時間變長、變弱或畏怯的哭聲,可能是生病的警訊。
你可能要多留意寶寶其他方面有沒有異常,並及時需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寶寶哭時所當做的反應
「在正常的情況下,我應該讓寶寶哭多久呢?」這是初為人母者常問的問題。
一旦你了解如何辨認正常和不正常哭的時段,回答這問題便不困難了。
了解寶寶哭的時段是了解你對他的哭作出反應的第一個線索。
你的寶寶是在喝奶以前哭或是在餵完奶之後哭呢?在正要開始小睡以前哭或是睡了一半哭呢?或是在半夜哭?我們可以把寶寶的哭分為兩類:不正常或正常哭的時段。
1.不正常哭的時段
(1)正在餵奶的時候。
(2)餵完奶之後立刻哭。
(3)小睡一半時。
在上述這些時段哭,需要加以留意。
這時應該去看看寶寶並找出原因,而不要等到寶寶的哭聲漸漸停止。
這可能是寶寶病了。
除了睡覺前之外,沒有任何用來訓練哭的時段。
☆餵奶的時候哭
如果寶寶沒有喝足夠的奶,或沒辦法吃得夠快,在餵奶時,寶寶會哭。
造成這種情形可能有許多原因,包括寶寶吸奶姿勢不正確,或乳汁的分泌情形不良。
在第六章,我們討論過這種情形。
☆寶寶喝完奶後立刻哭
如果寶寶固定地在每次餵完奶30分鐘內哭,且哭得像哪裡痛的樣子,而非想睡的哭,可能是下列其中的一個原因。
1.氣困住了:小寶寶喝奶時,經常喝進許多空氣,這些空氣需要排出。
把寶寶放在你的肩上、腿上或兩膝之間,幫他打嗝。
2.你的飲食:如果你餵母乳,想一想你的飲食。
小心不要吃太多的乳製品,或味道太重的東西。
你不須完全避免這些東西,但需要少吃一些。
3.乳汁分泌的問題:餵母乳的媽媽,可能有足量的奶水,但同時在質方面卻不夠。
結果,寶寶在一個小時之內因為餓而開始哭。
☆睡了一半大聲哭
如果寶寶睡了一半大聲哭起來,可能是上述的幾個原因,也可能是耳朵或喉嚨發炎,或你的時間規律太過於彈性。
2.正常哭的時段
和不正常哭的時段相反,有些哭是正常且可預期的。
以下是正常哭的時段:
(1)正要餵奶之前。
(2)寶寶在床上準備小睡時。
(3)傍晚或晚上的時段。
☆正要餵奶之前哭
不用說也知道,無視於寶寶因為餓而哭是不能接受的。
在正常的情況,因為接下去是寶寶吃奶的時間,所以在餵奶之前的哭應該有所限制,不能讓寶寶哭太久。
如果你的寶寶餓了,餵他。
如果他在下一次餵奶的時間之前,常常有餓的跡象,需要找出原因,而非任他哭。
☆寶寶在床上準備小睡時
發展好的睡眠習慣很重要。
寶寶的日常規律是為你服務的,而非你去服侍寶寶的日常規律。
付上讓寶寶哭一會兒的少許代價,與建立健康的小睡模式及用睡過夜換來的健康利益,是無法相較的。
有些孩子一放到自己的床上讓他睡覺,就開始哭,然後,在他哭到最大聲的時候突然停止,他睡著了,並且打呼。
當你把寶寶放到床上,讓他小睡,寶寶哭的長短是他自己所決定的,但當父母的必須監測。
有些孩子在睡著以前哭15分鐘,有些則在每次睡著以前哭的時間長短不一,在一次小睡前可能哭5分鐘,另一次小睡前可能哭哭停停持續30分鐘。
如果你的寶寶哭超過15分鐘,過去看看他,拍拍他的背部,也可以去抱抱他,但還是要把他放回床上。
請記住,你不是在訓練小孩子不要哭,而是訓練他入睡的技能。
寶寶早期的訓練,對他的健康有幫助。
不只是這樣,這些益處還包括:睡得好的寶寶也吃得好。
你可以把寶寶放下去睡覺,你離開,他睡著了,他醒來的時候很滿足;另一個益處是,在別人家裡,你也可以把寶寶放下去睡覺,你仍可以成功。
☆在傍晚或晚上哭
大部分的寶寶有他個人比較吵鬧的時段。
傍晚時寶寶比較吵鬧是很平常的,而且經常哭哭停停。
這對餵母乳或牛奶的寶寶沒什麼差別。
你不必因此焦慮,因為許多人和你一樣,數以百萬計的父母在同樣的時間,經歷過同樣的事。
對大多數的寶寶,有一段哭鬧的時間,乃是發泄他體內的精力。
如果你的寶寶無法因為盪嬰兒鞦韆、坐嬰兒座椅、與哥哥姐姐和祖父母玩而安靜下來,可以考慮嬰兒床。
因為在那裡,他有機會可以睡覺。
什麼時候我應該去抱抱寶寶、安慰他
當然,一天當中在你餵寶寶、照顧寶寶的過程中,你已經抱了他好幾個小時了。
在寶寶快樂的時候,你可以去逗逗寶寶、搖他、抱他、唱歌給他聽,但是不要覺得,在每次他哭鬧時,你必須一直抱著他。
寶寶需要安慰時,父母應該安慰他,用任何安慰的方式都是適當的。
一般父母問的問題是:到底應該用那種方法安慰寶寶呢?換尿布,可以安慰一個尿布濕了的寶寶,無疑的這是該做的;然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說:讓一個飢餓的寶寶哭是不可以的。
如果你的寶寶似乎隨時都在餓,問題不在於規律的作息,而在於「你」的作息。
你可能母乳不足,也可能把他清醒及小睡的時間對調了。
前者可能是由許多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包括壓力、缺少睡眠、不當的飲食、保姆、婆婆或朋友堅持要你用他們的方式餵奶。
結論:身為父母的,你將學會如何辨認你孩子不同的哭聲,且能夠充滿信心來作反應。
聰明的父母將傾聽、思想、然後採取行動。
如果你的寶寶吃飽了,身體乾淨了、尿布沒有濕,且很健康,但是在入睡以前哭,你就可以考慮那是正常發展的一個階段。
0-3歲,培養寶寶安全感最佳時期,錯過一輩子彌補不了
很多媽媽對寶寶安全感的建立誤解太大,要麼就認為「出生就鍛鍊獨立性」,導致孩子安全感缺失;要麼就認為「安全感就是寸步不離、有求必應」,把孩子養成黏人的小霸王。其實,寶寶安全感,你該這麼培養!0-6...
崩潰!寶寶一哭你就抱一鬧你就喂,原來這些錯你都在犯!
新生寶寶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哭鬧,有的媽媽認為寶寶哭了就要馬上去抱起來安撫;並及時給寶寶餵奶。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卻有不少家長仍在犯這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