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培養寶寶安全感最佳時期,錯過一輩子彌補不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媽媽對寶寶安全感的建立誤解太大,要麼就認為「出生就鍛鍊獨立性」,導致孩子安全感缺失;要麼就認為「安全感就是寸步不離、有求必應」,把孩子養成黏人的小霸王。

其實,寶寶安全感,你該這麼培養!

0-6個月

如何做:無條件接納,及時響應寶寶,用撫觸和親吻使寶寶感受到安全感。

剛出生的寶寶,他們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要,睏了,餓了,尿布要換了。

每當寶寶一哭,媽媽就會前來抱著、哄著、安撫著。

餓了、冷了、熱了,媽媽也時刻關注著。

這讓寶寶知道,他的不舒服,會有媽媽來關心。

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就是這樣建立的,寶寶也有了最初的安全感。

當然,及時滿足寶寶的需要,也不等於任何時候寶寶一哭就要0.01秒之內響應。

除此之外,規律的生活作息會幫助寶寶形成安全感。

嬰兒很討厭總是變來變去,有了每天的日常生活作息,寶寶就能預測什麼事情會發生,知道幾點應該做什麼,這就是安全感的來源。

越是進食、睡眠毫無規律的寶寶,越愛哭鬧。

所以,兩三個月以後要及時建立規律生活。

對於1歲之前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培養獨立性,而是培養依戀關係和安全感。

當他能和媽媽建立信賴、安全的依戀關係,進而相信「世界是安全的」,才奠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6個月-1歲半

如何做:鼓勵獨立探索,需要時再幫助。

6個月以後,很多寶寶會坐會爬了,別小看這些運動發展,這可是寶寶的里程碑。

一旦他會爬了,他就能不依賴媽媽,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把「會爬」視為寶寶獨立性的開始,是有道理的。

這時候父母的做法應該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支持他冒險。

在寶寶需要抱時,就給他一個擁抱;寶寶想自己玩的時候,就隨他去。

這個時候寶寶的安全感在於:他知道即使爬走了,媽媽還在那裡守護他,會隨時來幫助他。

這時候的安全感,好像風箏那根看不見的線。

有個網友有一個絕妙的比喻:這個時候寶寶的安全感,就像家的鑰匙,不是時時刻刻都得呆在家裡,但是有了鑰匙,在外面玩就安心,知道隨時可以回去。

這個時候該怎麼處理寶寶的哭呢? 6個月以後,有的寶寶很聰明,已經會「假哭」了,利用哭聲來控制大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媽媽應該先分辨一下是真的餓了、害怕了,還是在「騙抱」。

如果是用哭聲來控制大人,不妨等上三五秒鐘再去抱他,放心,這不會影響安全感的建立。

因為安全感絕對不是有求必應。

1歲半-2歲半

如何做:尊重孩子的獨立性,教給他規則。

在一歲半以後,很多寶寶進入了可怕的兩歲階段!這個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希望自己能獨立完成自己的事,「不要不要」時常掛在嘴邊,開始有了自己的小脾氣。

就拿寶寶吃飯來說,他不讓你喂,你餵他就生氣,自己吃卻又吃不穩當。

這體現了寶寶既依賴著媽媽的安全感,又渴望獨立的矛盾心理。

這個時候,怎樣幫寶寶培養安全感呢?答案是:要尊重寶寶的獨立性,他要自己做就讓他自己做吧,媽媽不要主動幫忙。

但他回頭看看尋找我們時,我們要在他的視線內,需要幫忙時,我們也要幫他解決。

再有,這個時候一定要教給孩子規則!如果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因為他沒有界限感,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心裡沒底。

孩子需要必要的管制、約束和限制規則才是安全感的最好朋友。

一手安全感一手規則,兩手都要硬。

2歲半-3歲

怎麼做:接納寶寶的情緒,教給寶寶安全知識。

這時候寶寶自己探索的半徑更大了。

這時候一方面媽媽要維持穩定的情緒,讓寶寶在玩累了、害怕了的時候知道媽媽隨時都在,另一方面要教他一些安全知識,比如火是不可以碰的,電源是不可以摸的,必須和開水保持一定的距離等,讓他學會自我保護、逐漸代替父母保護。

處理寶寶哭泣很重要。

平靜的接納,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很傷心」。

千萬不可以說」再哭就不是好孩子了。

」寶寶感到委屈或者孤立無援的時候,適當的哭泣是一種很好的宣洩方式,能及時排解負面情緒。

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被接納才會哭,能哭出來的孩子才是有安全感的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媽媽,你弄丟了我的安全感

帶孩子在外面玩,總會聽到媽媽們聊天說:「你們說,我每天上班的時候,孩子都抱著我不放,該怎麼辦啊。」這類的話題。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孩子沒有安全感,但是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只會覺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