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相信「棍棒教育」了,這3招正面管教比打罵孩子更有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個人都會犯錯,特別是少不知事的小孩子,他們更容易在一些無法辯別是非的情形下犯錯。

那麼孩子犯了錯該怎麼教育?

和TA講道理還是直接來一頓「竹筍炒肉」?

很多家庭都提倡「棍棒教育」,認為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

其實這種想法有失偏頗,打孩子是所有懲罰方式中最極端的一種。

前幾天,一則4分14秒的小視頻在微信好友群瘋傳。

視頻的內容是,孩子在8天裡,偷偷花掉7000塊,應該是跟他的朋友們一起花掉的。

孩子的爸媽得知後,又氣又急。

爸爸操起棍子,邊打邊關照媽媽:「拍視頻發給他們。

媽媽在一旁,拿著手機,把孩子被打的視頻錄下來,說是給一起花這7000塊錢的孩子們看。

孩子不住地躲閃,但也不反抗。

視頻的最後,孩子的奶奶心疼孩子,奪下爸爸手裡的棒子,坐在床沿上哭泣。

其實孩子父親打的時候控制好了力度,他不是真的想傷害孩子,家長的本意,是把視頻拍給那些一起花錢的孩子看,讓他們知道犯了錯是一定要接受懲罰的。

可是,網絡的傳播速度快得可怕,很快,這個視頻席捲了本地所有的微信群。

孩子到底該不該打?

將打人的視頻傳到網上到底對不對?

一度引髮網友熱議。

有的家長說:這種情況一定要打,不然他不知道父母的錢是從哪裡來的,打一頓才會記事;

也有的家長說:不能打,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而且這樣將視頻發到網上,他以後說不定破罐子破摔,做更過分的事。

小編贊同第二種家長的看法。

孩子挨了打後看起來沉默也知悔改,但是有些東西生根、發酵,日積月累,是會暗暗傷人一輩子的。

知乎上有個問題是:[父母打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有個回答是這樣的:

「即使父母上了年紀,開始尊重你,心平氣和地對待你時,你也無法對父母自然地說出那句「我愛你們」,從來沒有。

也不會與父母像朋友那樣,可以勾肩搭背,敞開心懷聊天,飯桌上總是特別安靜。

演員陳喬恩和她母親的相處方式就是這樣的。

在一檔節目中,母女兩人之間的畫風滿滿的都是尷尬:開車回家的途中全程幾乎零交流。

一起坐在沙發上,中間仿佛隔了一道透明的屏障,沒有看過對方一眼,也沒有聊過一句話。

陳喬恩在訪談的時候說出了根本原因。

童年時,陳喬恩很害怕媽媽,因為媽媽經常「壓力很大」,「隨時會打我」。

2013年,陳喬恩也說過小時候媽媽經常會扇她巴掌,她還曾經被媽媽用一捆枯枝打到出血。

棍棒教育帶來的傷害其實是相互的,陳喬恩的媽媽說自己其實也很怕女兒,而且陳喬恩平時工作很忙,媽媽也很少打擾她。

母女倆人連並肩坐著都會覺得尷尬。

雖然到後來媽媽也流著淚向陳喬恩道歉了,但是這種心結是從幼年時就形成的,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由此可見,不論是身體還是心靈,「棍棒教育」都會給孩子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比如孩子成年後的為人處世、比如和父母逐漸僵硬的關係。

加拿大家庭科學教授瓊·達蘭特研究發現:

對孩子的體罰程度越高,兒童反社會行為的程度就會越高;容易導致對兄弟姐妹、同齡人、父母的攻擊行為以及約會暴力,且這種關聯性是驚人一致的。

打罵實在是一個不可取的教育方式,不打不罵也能把孩子教好!

美國作家尼爾森有一本書叫做《正面管教》。

說的就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建議家長們不妨嘗試以下幾點:

1、打罵孩子之前,先疏散一下自己的情緒

孩子犯了錯,你很生氣,可以暫時改變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吃一個水果,或者是走到陽台上,去看一看外面的風景,或者是給自己一個規定,每一次打孩子之前數個數。

這個方法,一般會舒緩一下家長們當時激動的情緒,讓自己冷靜去面對孩子的錯誤,不至於動手打罵孩子。

2、給孩子時間解釋

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錯,孩子做任何一件事,也是有他的理由。

儘量讓他們說出自己這樣做的原因,這樣更有助於管教和改變孩子不好的習慣和行為。

3、尊重孩子

關於這一點,我想很多家長都會忽略。

總覺得孩子什麼也不懂,需要我們去指點迷津,告訴他們孰是孰非,卻忘了孩子也是有一個有思想的小大人。

你認為天空是藍色的,可他們卻畫了黑色,因為天黑了,所以就畫成了黑色。

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一個自己的空間,讓他們在這個空間,變成一個有想法的人,對於他們以後都是有益的。

​從今天開始,讓我們放下那一隻舉行的手,面對我們的孩子,彎下腰,和他們保持一個水平度。

多問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

而不是一邊打一邊告訴他們不能這樣。

你選擇了打罵,就是選擇了用最快速和暴力的方法,讓孩子停止了繼續犯錯,這卻有可能斷送了他們的一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