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從哪裡來?我怎麼進到你肚子裡去的?」 答案在這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悠悠媽 微信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 (ID:yoyomadeguo)歡迎關注!

悠悠媽最近在看的德國育兒書上寫,2歲10個月左右的寶寶會開始問「我是從哪裡來的」。

掐指一算,豈不是還有四個月悠悠就要問我這個問題了?!可是我還沒準備好怎麼回答啊!小時候,我們問父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他們總是玩笑著回答「垃圾堆里撿的...」 小小的我雖然半信半疑,可是隱約中也能感到這貌似是個禁忌話題,父母在隱藏著什麼秘密不想讓我知道。

在悠悠還未出生前,我也曾想過給她編織一個童話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繞過「性」的話題,讓她在兒時沉浸在美好的想像之中,就像大人告訴孩子「聖誕老人在平安夜坐著麋鹿拉的雪橇給每個孩子送禮物」的故事一樣。

不過在我把這個想法告訴悠悠她爸後,得到的反饋竟然是「Don't bullshit our child!」 (別對孩子胡編亂造!) 呃,備感受挫的我這段時間專門去查閱了德國政府發的兒童性教育書籍,也大量閱覽了國外專業育兒網站上給出的建議。

確實,和悠悠爸爸的態度類似,德國專業機構的建議是:用適合兒童的語言儘可能貼近事實的來回答這個問題,不需要編得天花亂墜。

孩子問什麼就答什麼,如果孩子對答案滿足了,家長就可停止。

千萬不要一次性給出所有信息,孩子沒問的部分,就不用急著告訴TA。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自然會提更多後續問題,到時再逐漸增加答案的信息量。

「我從哪裡來?」

當孩子只有兩三歲,第一次提「我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時,父母們完全不用緊張,因為通常「你是從媽媽肚子裡來的」這樣一個簡短答案就能讓兩歲孩子滿足了。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他們又會主動詢問細節,我們可以告訴TA「你是在媽媽肚子裡被創造出來的,在那裡你慢慢長啊長,越長越大,40周之後,你就出生啦。

如果孩子對這個答案還有疑惑,繼續問 「那我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 我們可以接著補充:「爸爸提供了一顆種子,和媽媽子宮裡的卵子(還記得你平時吃的雞蛋嗎?)相結合,你就被創造出來啦!」

當然,等孩子再長大一些,肯定會繼續追問:「那我是怎麼進到媽媽肚子裡的呢?」 或者 「爸爸的種子是怎麼進到媽媽肚子裡的呢?」

不同年齡的孩子,對應的答案不同:

2-3歲

「爸爸媽媽因為相愛走到了一起,我們很相愛,希望有一個孩子,所以就有了你。

3-5歲

「爸爸媽媽很愛彼此,我們在獨處時,會用一種特殊的擁抱方式來表達對彼此的愛,於是就有了你。

5-6歲

直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通過做愛來創造寶寶的——we had sex。

如果孩子不繼續追問,就不多做解釋,如果孩子問什麼是「做愛sex」,可以回答「當愛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兩個相愛的成年人想要進行更親密的接觸,會在獨處的時候通過做愛來表達愛意,他們的身體靠得很近很近,親密的擁抱、親吻、愛撫彼此的肌膚,這是一種非常美好的體驗。

有時候也會創造出寶寶。

」 大部分學齡前孩子聽到此處會表示滿足,不再繼續追問。

當「終極」問題來臨時

可是,遇到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孩子怎麼辦?或者孩子年齡大了想知道更多:「為什麼做愛就能創造寶寶?爸爸的種子到底是怎麼進到媽媽子宮裡的?」遇到這些問題,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的父母不感到尷尬。

父母在孩子面前談「性」,總覺得難以啟齒,怕孩子還太小,會不會知道得太多了?其實在孩子眼裡,這個問題和他們問的其他問題並沒有多少不同,都是受到求知慾望的驅動。

大人的態度將決定孩子對這個話題的看法。

德國專家的建議是,當孩子不再滿足於前面的所有回答,問出這個「終極」問題時,也是時候告訴孩子事實了,5歲以上的孩子不需要迴避。

任何躲躲閃閃的做法,比如反問孩子「你為什麼偏偏想知道這個?」或者說「現在不是談論這個的時候,先吃飯」或「你現在還小,長大再說」 ,都會讓孩子感到這個問題在父母面前是禁忌,甚至連思考這個問題都是尷尬的、邪惡的。

這不僅讓孩子對這個問題背後隱藏的「性」產生錯誤的觀念,也容易導致孩子以後都不再與父母談論與性有關的話題。

然而,我們作為過來人都知道,孩子不與父母談性,並不代表他們不與別人談啊!現在信息這麼發達,幼兒園和學校同學,年長的手足或親戚,電視手機iPad等等,都是孩子獲取信息的渠道,就算我們不告訴孩子,他們也會從別人口中得到答案。

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很單純,其實孩子知道的遠比我們以為的多!尤其是孩子上學後與小夥伴有了交流。

如果我們一再迴避這個問題,一旦孩子從父母以外的途徑得知這個令他們震驚的答案時,他們將很難再與父母開啟這方面的交談。

父母與孩子有關性知識的交流通道關閉後,等到以後我們想和孩子談性知識,他們都不願和我們談了。

德國有調查數據顯示,有一半的德國孩子在6-7歲甚至更早就知道了答案,8-10歲的德國孩子基本都已經知道了。

但是這些孩子中只有一半的人願意與父母談論性話題,另外一半更願意與小夥伴或兄弟姐妹談論,原因是和父母談太尷尬(說明他們是從父母以外的途徑得知答案的)。

我想這與家庭氣氛和家庭性教育開展程度不無關係。

中國國情固然不一樣,家長們可適當調整,但也不要太晚哦,既然孩子問出了終極問題,終究是要面對的。

如何告訴孩子真相?

為了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性觀」,鼓勵孩子與父母談論性知識,最可控最保險的做法,就是讓孩子從父母口中最先得到答案。

聽到這個問題時,我們可以首先肯定孩子的提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很高興你能提出來,說明你很善於思考。

然後放鬆淡定地告訴孩子:「當爸爸媽媽做愛時,我們會擁抱和親吻,爸爸會小心地把他的陰莖放進媽媽的陰道里,這樣爸爸陰莖里的種子(或精子)就能進入媽媽的身體,與卵子結合,而你也在那一刻被創造了出來。

那是爸爸和媽媽一生中最美妙最幸福的時刻之一。

」 說的時候感情要充沛真摯,將重點放在最後一句孩子被創造出來讓父母感覺很美好上,而不是具體的繁殖機理...說完後,再鼓勵孩子一句:「你還有任何問題的話,都可以隨時問我哦。

」 以此向孩子示意,TA與父母的交流通道永遠是敞開的,父母願意與孩子談論任何問題,性話題在家不是禁忌,而是一個關於愛的健康話題——父母對性賦予的色彩將奠定孩子的「性觀」。

當然,不同的孩子對上述答案的反應會有所不同。

這主要取決於,在此之前(0-6歲)父母是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

如果父母在此前教會孩子的是愛自己的身體和身體的每一個部位,無差別對待孩子的性器官和其他身體部位,那麼當孩子聽到這個答案時,在父母的引導下,ta很可能會覺得這是一件很正常很美好的事,就像爸爸在牽媽媽的手一樣平常。

如果此前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性器官時總是遮遮掩掩,連名字都不敢叫,只要孩子一摸自己的性器官就呵斥禁止孩子,還告訴孩子「髒!不許摸!」 那麼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的信息就是性器官是髒的,帶有罪惡的,任何觸摸都是不道德的,令人尷尬的。

如此一來,等到孩子知道做愛的真相時,難免會產生噁心感,甚至感覺自己被父母騙了:你們怎麼能一邊告訴我性器官是髒的不能摸,一邊自己又幹這種事?

所以,為了孩子將來能正確看待性行為,兒時性教育的很大一個重點在於,從小教孩子愛自己的身體,不刻意迴避性器官。

性器官是隱私,但不是禁忌,更不是罪惡。

這種性教育應該從一出生就開始。

當9個月大的男寶寶在洗澡時玩起自己的小雞雞,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認為這是不雅行為,這其實與孩子啃自己的腳趾頭並無兩樣,都是探索自己身體的行為。

此外,男嬰出現勃起也是稀鬆平常的現象,這並不代表寶寶已經有了性慾,而是身體對外界感官刺激的一種回應。

家長用平常心去看待寶寶的身體探索行為,寶寶也就能用平常心看待自己的任何身體部位,愛自己的身體。

這樣,當他們以後知道了什麼是性行為時,也不會感到那麼被騙、噁心或者尷尬了。

關於具體性器官的名稱,德國專家認為不一定要使用醫學專業術語,父母可以選擇說出來讓自己舒服不尷尬的名稱,甚至可以是自己發明的詞,然後教給孩子,當然也要讓孩子知道還有其他的名字存在。

其實,男孩的性器官還好說,一般父母都會教,但女孩的性器官就很少有父母願意教了,除了文化因素外,也和語言分不開干係。

中文裡沒有聽起來讓人覺得舒服的詞,一說「陰部」,感覺像在罵人,連家長自己都不淡定了,怎麼教孩子?所以,悠悠媽個人選擇了用英語單詞來代替中文,大家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家情況的名稱,但切忌用「這個、那個、下面、屁屁」來閃爍其詞,這樣做只會造成孩子對性器官的錯誤認識:人們不能說性器官的名字嗎?嚴重的可能讓孩子(尤其是女孩)對自己的性器官產生不必要的罪惡感。

孩子知道答案後會提前發生性行為嗎?

知道了答案,也不代表孩子就不單純了。

對於孩子來說,我們只是在TA求知路上通過語言為TA解答了一個問題,滿足了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

知道什麼是性行為和發生性行為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但是知道可以讓孩子學會更好的保護自己,愛惜自己的身體。

當侵犯他們身體的行為發生時,孩子馬上能識別出正在發生的是什麼,可以立刻對性侵者說不,並且有能力向父母描述發生的性侵行為,這些都可以保護孩子避免受到進一步傷害。

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引導孩子建立對性的健康認識,不自己教,難道要別人教自己的孩子什麼是性嗎?父母可以強調性是愛的升華,兩個相愛的成年人進行親密身體接觸是美好的事情,但前提是有愛作為基礎,必須是雙方自願的。

有了這樣的認識,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會被荷爾蒙沖昏頭腦,或者被某某小子的花言巧語矇騙了。

總結

其實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父母的語氣、態度、眼神、表情等等非語言因素比我們說了什麼更重要。

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他們極其善於捕捉我們話外的情緒和感受,為了不讓孩子受到成人眼光的影響,我們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 以平常心對待,不要覺得尷尬或表現出擔心

  • 肯定和表揚孩子的提問

  • 淡定放鬆地給出答案

  • 答案直接簡短,儘量貼近事實,不要撒謊

  • 一次只給出一點點信息,然後等待孩子的下一次提問

  • 孩子沒問的,就別說

  • 回答「終極」問題時,將重點落在孩子被創造出來的那一刻父母感到多麼的幸福

  • 將性與愛連接起來

  • 告訴孩子以後還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來

  • 如果父母目前做不到淡定放鬆地回答這個問題,最好是在孩子問出「終極」問題之前先自己排練一下,提前多練幾次,等到孩子哪天拋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能從容應對了。

實在還是尷尬,可以借用繪本來向孩子解釋這個問題。

比如德國兒童情景百科系列叢書中就有一本叫《寶寶的誕生》(德語名:Ein Baby Kommt zur Welt),裡面詳細地介紹了男孩女孩的區別、寶寶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在子宮裡發育,怎麼生出來,什麼是愛,什麼是做愛...這本書在德國的推薦閱讀年齡是5-7歲,在中國是7-10歲。

悠悠媽覺得,具體什麼時候開始讀,要看自家孩子的情況,如果孩子對這個問題非常好奇,已經問出了「爸爸的種子到底是怎麼進入媽媽肚子裡?」,說明孩子的思維能力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那麼,就是時候給孩子讀這本書啦。

未完待續

下篇文章,悠悠媽將繼續解答各種與性有關的尷尬問題:

孩子出於好奇,想摸爸爸媽媽的性器官,我們該怎麼做?

孩子問自己是怎麼從媽媽身體里生出來的,該如何回答?

孩子撞見父母啪啪啪,該怎麼對孩子解釋?

如果大家有更多尷尬問題希望得到解答的話,盡情給悠悠媽留言吧!這一次就讓我們尷尬到底,把平時不好意思談的話題都寫出來!;)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文章的微信公眾號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作者簡介:悠悠媽,坐標德國,曾經的學霸,留過學,做過外企項目經理,現教育專欄作者,德國早教研究者與推廣人。

有一個兩歲的混血女兒,愛混德國親子圈和幼兒園。

微信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專注分享在德國學到的育兒知識、先進教育理念以及女兒在德國的真實成長經歷。

歡迎關注!

深諳中外教育差異,不教條,不追捧。

相信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教育方式。

用生活完成教育,潤物細無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房事被孩子撞見時,我們該這麼辦!

夫妻做愛被孩子看到了,該怎麼辦? 一提到這個問題,相信很多父母都害怕大人之間的「隱晦」事情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然而事情總是防不勝防,不採取好的辦法如何能正確引導孩子的性教育呢……

家長必看:如何跟孩子開口聊生理衛生?

作者:師歌什麼時候開始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呢?8歲?10歲?還是等孩子在學校上課學習「自然」就懂了?學校里不是有相關的課程嗎?如果因為這樣的原因,來緩解爸爸媽媽們自己的「談性尷尬症」,實在是不能給好...

這些尷尬的性問題,90%家長不知如何回答孩子

閨蜜A前幾天遇到一件囧事。她和老公帶著三歲的女兒吳小同逛宜家。周末的宜家人擠人,原本好奇地東摸摸西看看的女兒,突然想起了什麼,很大聲地問她:「媽媽!你昨晚和爸爸在房間幹什麼啊?我敲了好久好久的門...

寶寶問你,我是從哪裡來的,你怎麼回答?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被孩子聞到過「我是從哪裡來的?」這樣的問題,但當家長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時,大家都是怎麼回答的?「你是垃圾堆里撿來的」「你是充話費送的」「你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面對這個略顯尷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