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定規矩的標準就一個:不要招人討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挨過漫漫的幾日霧霾,在這個雲舒日朗的周五,坐著這裡碼字兒,感覺不賴!

上周文章說的是在家中如何給孩子立規矩,其實呢,很多規則是一以貫之,難分內外之別的,只是怕文章太長惹人厭,因此截然這麼分了一下。

今天重點說說離家在外。

兩點而已,注意安全&不招人討厭。

頭等大事 安全第一

孩子最先接觸安全教育的場所一定是在家中,會夾手的門和抽屜、會電人的插座、會燙傷的高溫廚具和熱水出口、會磕碰的邊邊角角、會跌落的床邊、門窗和樓梯……

在家中看似繁多的危險,都終歸會被一一剷除,或者隨著孩子自身的受傷經驗的積累而不再具有危險性,家,終歸還是相對安全的。

而外界則不同,說白了,孩子是缺乏經驗的。

哥哥在高鐵上,安靜地凝視窗外

一方面,我們要增加孩子的經驗,多讓他出門,讓他自己去試,不要刻意渲染和放大危險,有時家長總是不能這樣不能那樣,讓孩子感到生活危機四伏,無意中束縛了孩子的手腳和好奇心,得不償失。

另一方面,家長當然要履行監管義務,要不錯眼珠子地予以關注,關注不代表阻撓孩子的嘗試,但要掌控全局,你在什麼時候介入,全在一個本能的判斷,這個判斷是基於觀察的。

就好比,你預計到孩子馬上要發生一個小磕絆,不妨就讓他摔一跤,下次他就明白看好腳下的路再往前走;但明明前方萬丈深淵,你當然不能由他信步向前。

這說的是一個度的問題,度的把握是教育中的大問題,過猶不及嘛!有時候,家長因為把握不好度而受制於孩子,可是你心裡要明白,有些規則是不需要問為什麼的,沒有為什麼?照做就對了。

在這種規則面前就不要談權利,不要由著孩子和你討價還價,沒有度,就是遵守,大家都遵守,你明確了,孩子才不會糊塗。

比如下面這幾個方面。

為什麼要坐安全座椅?沒有為什麼!

安全座椅必須坐

我不止一次地看到,開著豪車的媽媽,讓三四歲的孩子獨自坐在後排,沒有安全座椅,車剛啟動時,孩子還在後排跳跳跳的,每看到都有些憂心,可是怎麼說呢,人家不缺錢,對安全的重視與否又豈能是一兩句話就能改變的。

哥哥小時候,安全座椅在國內還不那麼流行,我只知道萬萬不能把孩子放在副駕駛,因為每輛車副駕駛的上方都有明確標註。

每次出門,都是帶上阿姨,她坐在後排系好安全帶手裡抱孩子。

後來看到一些數據:「據中國汽車研究所測試,當汽車以每小時40公里速度行駛時突然緊急剎車,5.5公斤重的嬰兒在慣性的作用下會變成110公斤。

這種情況下,家長根本無力抱住懷中的孩子。

兒童安全座椅在中國的使用率不足1%,導致每年有超過20,000名兒童死於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歐洲的60倍,主要是從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直接從擋風玻璃飛出去、被安全氣囊彈撞以及被安全帶勒住窒息。

即視感太強……才知道自己是這麼愚昧,立刻去買,於是哥哥兩歲半才開始坐安全座椅。

慢慢發現,安全座椅好處很多,獨自帶孩子出門不再困難,被綁在座椅里所以不擔心他跳跳跳,還便於途中小睡。

ivy媽媽說過,再美的井蓋也不要去踩

當然,最理想的狀態是讓孩子從一出生就能適應安全提籃,慢慢隨年齡進階更換各種不同類型的汽車安全座椅。

你也許覺得自己怎麼會那麼倒霉,可是安全措施防止的就是那個萬一,讓你拿孩子的安全去賭,你敢嗎?踏踏實實地買個安全座椅,給孩子綁上,然後自己也綁上,就對了。

紅燈停綠燈行,杜絕僥倖心理

紅燈停綠燈行,國際通用,相信孩子在很小時就會被告知這個規則,可是現實中呢,明明是紅燈卻沒有車的時候呢,無視紅燈而過馬路的大有人在。

想起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在德國,一條小路上,一位開車的男士遇到紅燈,他停下來等,此時不但路口沒有人,放眼望去四周也沒有人,而他還是靜靜地等綠燈亮了再走。

我們可能會想,老外就是死心眼兒不會變通,後來有人問他反正也沒人,你過去了又能怎樣?他是這麼回答的:「萬一哪個孩子從窗口往外看到我闖紅燈的這一幕,那是多麼糟糕的事兒啊!」僅僅為了一個可能的壞影響而守則,咱們大中國的能懂嗎?

弟弟嫌哥哥慢用膝蓋拱哥哥,哥哥不滿,覺得弟弟很討厭!

走丟了有清晰的應急方案

很多事情要等真正發生那就晚了,所以要預演一下,每次即將進入人多的區域時,我會先安明告示:這個地方人很多,請緊跟爸爸媽媽,不要亂跑。

全程讓孩子在自己的視線內,尤其是晚上,如果不拉著孩子,就讓孩子走在自己的前方,曾經就有一對母子在回家路上,因為吵架而一前一後相隔不遠走著,媽媽再回頭時孩子已經不見蹤影了。

如果走丟了怎麼辦?和孩子講好,發現自己走丟時立刻原地等待(便於親人循原路找回),不跟任何人走,如果被人強行帶走時要懂得大聲呼救,注意聽廣播,找到工作人員(每次在公眾場合都可以讓孩子學習如何選擇求助的對象)等等。

遊戲要文明,廢紙要進垃圾桶

坐電梯須知

等電梯時不能緊靠電梯門,看清門內情況再進入(開門一腳踏空的事件已經不止一起了);在電梯即將關閉時,不要搶行,否則很容易導致後面的家長沒進去。

如果發生自己進入電梯而家長沒跟上,怎麼辦?其實發生這種事情不可怕,只要你和孩子事先有約定,他就知道怎麼去解決。

我是這麼跟孩子說的:首先進去就按開門鍵,如果來不及了,就去本身要去的樓層(通常下樓時就選擇一層,別選地下車庫啊,上樓時就是目標層),然後看清樓層,到了就出電梯在門口等待,不要中途下梯和亂跑。

在內成規矩,在外有秩序

做到不討人厭,難嗎?看看社會,挺難的,大喊大叫如入無人之境的,站路中間不考慮別人如何通過的,開車亂走亂停的,這些人不是真的想討人厭,是他們不知道原來這樣很討人厭,怪他嗎?估計多半也只能被罵做沒家教!

在上周的文章《二胎家庭,哪些規矩是一定要立的?》中,我講到了很多家庭中的規矩,讓孩子在家庭中學會守規矩,遵守公共規則自然就水到渠成。

左:輪流體驗一下軍艦的小凳,弟弟因排在哥哥後面很不開心,但也依然等待。

中:弟弟似乎老排第二。

右:總算玩上了好開心。

排隊

ivy媽媽深感這世界上有兩種人:排隊的人&不排隊的人。

不排隊的人可以以任何理由插隊,比如他「趕時間」,比如你和前人之間的空隙能插進半個身子,你提示他他還會翻著白眼兒反問你幹嘛不往前走,又比如他特別不介意為本來就看不出隊形的一群人再增添點兒混亂。

而我自己非常明確,我要做前一種人,我的孩子們也是一樣。

禮讓

先下後上,先出後進,關門留意後面的人,這次你把門帘子拍別人臉上,下次難保自己不受這樣的待遇,傳遞正能量,從自己開始。

如果得到別人的幫助,學會隨時表達感謝。

弟弟玩了20下,就主動下來了,因為看到後面有小妹妹在排隊。

在外的規則其實也挺清晰的,基本就是把友好互助的家庭規矩擴大到家庭以外,《大學》有云:「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悌,上恤孤而民不悖。

」可如今,世風如此,只好「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了。

自己做不好,遑論教育孩子!

孩子們的規矩是在一次一次的實踐和提醒中才能慢慢固化的,如果你認為某條規矩對孩子有益,就一定不能時松時緊地去要求,幫助孩子落實是我們家長的責任。

最後,送大家一首《媽媽之歌》,體會一下媽媽的不容易,再思考一下我們到底該給孩子定哪些規矩?祝大家周末愉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