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的態度,太坑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點擊右上方藍字關注「子謙媽媽育兒經」,期待和你一起交流育兒經驗,一起做合格的媽媽。
很多人會提這麼個問題:我家孩子太內向了,怎麼辦?
在他們眼裡,內向就是沒出息,內向的孩子容易吃虧,尤其當孩子長大後在社交上面會有很大的「缺陷」。
一個朋友說,她小時候就是典型的內向孩子,她的爸媽和現在所有的家長一樣,也頭疼過她的這個問題。
因此在她剛上小學的時候,就給她報名了市裡的小小主持人夏令營,為了培養她的自我表現力和口才,讓她不要那麼害羞和沉默;同時,由於她顯得特別柔弱,為了讓她變得更勇敢、剛毅、有毅力,她爸又給她報了一個武術班,每天早上四點半起來練功、壓腿;令她記憶深刻的是,她的爸爸為了鍛鍊她的膽子,竟然在帶她去海邊玩的路上讓她當街表演近期剛學的武術,不表演就不帶她回家,小小的她不知道回家的路,信以為真,艱難的克制自己的情緒,開始表演,當時真的是尷尬死了。
在她爸爸眼裡,或許對她的改造是成功的,畢竟,現在更多的人對她的評價是:外向、活潑、開朗、陽光;幹練、強勢、冷靜、理性。
但她心裡卻時常糾結於一件事情:多年的經歷和磨練讓她形成了一種行為模式,陽光、積極、開朗、活潑,雖說這樣的性格讓她在職場與人相處時得利,但卻時常讓她感到壓抑,在她的內心深處還是願意做那個安靜的小女子。
由於不斷有意無意地平衡內心和外在的兩種不同狀態,所以她時常會階段性地產生「不快樂感」、感到迷茫而焦慮,這種分裂的狀態一直困擾著她的生活,終究很難確定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每個人在出生後先天性的性格,你認為認為的「扭轉」的性格對孩子就真的有利嗎?不顧孩子的一員意願,把自己認為對的強加給孩子,對孩子來說是幸福的嗎?
一個鄰居說,她小時候,每次家裡有客人來,媽媽就讓她打招呼,有時候是看到陌生人有些害羞,不敢打招呼;有時候她是想打聲招呼,可還沒來及的說,媽媽就在客人面前數落她,說她沒禮貌,就這個德行,讓客人別介意。
最後久而久之,她就被貼上了不禮貌、性格不好、不好相處的標籤。
如今她雖然想擺脫這樣的行為模式,可是幾十年的習慣已經導致她沒辦法改變了,在面對別人的尖酸刻薄時,她經常啞口無言,讓她吃了很多虧,即便想懟回去,也像卡在喉嚨一樣,說不出口。
一味的貶低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家長是孩子最大的依賴,當這個依賴變成傷害時,陰影是一輩子無法彌補的。
她不僅沒有如你期望的變得外向、活潑,反而多了自卑。
在《零零後》紀錄片中,一位叫一一的小朋友讓我深受感動。
一一是個內向、孤僻、不合群、不願與人交流的孩子,她有個顯著的特點是:不愛跟任小朋友玩。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玩耍,不哭不鬧,獨來獨往。
面對這樣的孩子,很多家長大概會把她列入問題兒童,然後想盡辦法改變她的生活方式,改變她的性格。
但是一一的父母,對意義表現出來的安靜,沒有太多的焦慮。
他們說:「我們給孩子取名一一,就是希望孩子過一個簡單平靜的人生。
」
在人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開朗、性格外向的大環境下,他們並不以為然,沒有覺得孩子的表現有什麼不好。
她的個性始終被尊重,並且別保護的很好。
沒有人逼迫她改變,也沒有人責罵她。
如今一一年滿13歲,成了一個有愛心,思維清晰,學習上進的孩子,並且有自己的好朋友,是個美麗自信的孩子。
回想幼年時內向的自己,她說:「要求每一個內向的人,都變得外向,對內向的人,其實是不公平的。
內向的人也有很多有點,比如說她能更安靜的思考、沉澱。
」
曾經內向的姑娘,現如今變的如此自信,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對孩子未來真正有幫助的不是性格內向或者外向,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
還在逼孩子講禮貌嗎?不要為了迎合自己害了孩子
印象里,講禮貌的孩子在小時候往往受到更多人的喜愛,也容易拉近與別人之間的距離;很多時候,禮貌的一句話會讓人感覺受到尊重,內心倍感溫馨;講禮貌的人給人的感覺親切、有風度,在人際交往中示範著較高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