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逼孩子講禮貌嗎?不要為了迎合自己害了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印象里,講禮貌的孩子在小時候往往受到更多人的喜愛,也容易拉近與別人之間的距離;很多時候,禮貌的一句話會讓人感覺受到尊重,內心倍感溫馨;講禮貌的人給人的感覺親切、有風度,在人際交往中示範著較高的道德準則,這類人遇到困難,也較容易讓別人樂意伸出援手。


因而,很多父母從意識深處就會認為懂禮貌的孩子一定是招人喜歡的,進而會刻意對孩子進行禮貌教育,也不管是否這種「逼」會影響孩子性格、心理發育等,下面的幾種禮貌教育,你中招了嗎?

1.要求孩子主動打招呼問候

家裡有客人到訪,媽媽早就囑咐孩子要主動打招呼,結果客人來了,孩子躲在媽媽身後,咬住嘴唇,怎麼說都不肯叫人,結果媽媽帶著一些責備的語氣說道:「快喊阿姨,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孩子還是不願意張口,於是媽媽為了防止客人尷尬,就用「我家孩子比較內向」的理由給孩子強行打上了性格標籤。

其實啊,有時候孩子並不是不懂禮貌,只是他們很少見陌生人,羞澀害怕的本能讓他們有些認生,不能立刻主動打招呼,只要稍加跟對方相處一會,孩子自然就會打開心門。

這時候父母如果逼迫孩子打招呼,孩子反而會變得叛逆,越是不想主動問好,時間久了就變得沉默寡言討厭與別人打招呼,成了父母眼中「內向」的孩子。

2.面對別人誇獎,教育孩子謙虛

這種現象在孩子上學期間尤其常見,很多父母之間都會時不時聊聊孩子的成績。

有一次大考試,你家的孩子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別人就會夸:「你家孩子聰明,學習又好,你教育得好啊。

」而你,雖然心裡很開心,可是表面上還會刻意保持謙遜:「哪裡哪裡,他這次也是運氣好,不像你家孩子每次成績都那麼穩,讓你省了不少心。

」如果孩子聽到這話,准能打消他努力的積極性,打擊長時間累積的自信心。

孩子是分不清你的謙虛的,他看到你經常「拒絕」別人的誇獎,以為自己就是不行,好像明明努力了還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這樣孩子很可能變得自卑,對之前堅持的事不再付諸努力。

其實,很多父母這樣做只是怕孩子變得驕傲,實際上給予孩子肯定只會讓他更加有自信,讓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收穫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既要為別人的誇獎感到欣慰,也要積極鼓勵孩子做得更好。

3.一味給孩子灌輸「孔融讓梨」的思想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二寶家庭或者很多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情況下。

兩個孩子會因為零食或者玩具等爭搶,這時候,父母就會跟大點的孩子說:「你是哥哥(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

」但是,如果孩子爭吵得很厲害,大人依舊給孩子灌輸這種思想的話,大的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偏愛小的孩子,變得心裡不平衡或極度不自信。

其實,我們沒必要讓大的孩子背上這個沉重的道德包袱,孩子終究是孩子,即使發生爭吵,他們也能有自我修復的功能,我們只需不偏不倚,教他們處理問題就可以了。

聲明:本文由U12家庭教育網簽約作者西貝撰寫,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以為的禮貌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禮貌是我們自古以來倡導的優秀品質,孔融讓梨、程門立雪的故事被廣為傳頌,每個人從小到大,都在家庭、學校接受著禮儀、禮貌教育。禮貌體現出對別人的尊重,是某種善意的表達。一個人表現出來的態度應該是心口...

父母不管住自己這2點,再愛孩子也沒用!

孩子永遠都是父母眼裡長不大的孩子,甚至把他們當成掌中寶,生怕他們受到一點風吹草動。即使這樣家長們還是會給孩子造成一些傷害,這是為什麼呢?1.逼孩子向他人打招呼,傷害他的自尊假期間,莉莉帶女兒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