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2種寶寶常見皮膚病危害不比濕疹小,有的甚至會致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一提起寶寶皮膚病,想必爸爸媽媽們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濕疹」吧,的確,濕疹是寶寶們最容易得的皮膚病之一,我在文章《濕疹,請收下這篇最全終結版》(點擊標題可直接閱讀)也有提到過,但僅僅只是之一,其實爸爸媽媽們有所不知,除了「濕疹」以外,寶寶經常得的皮膚病還有以下幾種,有的不僅僅會傳染嚴重了甚至會導致寶寶死亡。
」
第一種:熱疹(痱子)
病因:痱子是由於在高溫悶熱環境下,寶寶身體出汗過多,但汗液蒸發不暢,導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滲入周圍組織而引起。
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原因:一是出汗太多,二是排汗不暢。
通常痱子多發生在夏季,但如果給寶寶穿的、蓋得太多,即使在寒冷的季節,寶寶也有可能會得痱子。
症狀:痱子多出現在前額、後背、頸部、腋下這些易出汗且不透氣的地方,我們平時所說的「淹脖子」就是其中一種。
為針頭大尖頂的丘疹或丘皰疹,摸上去有顆粒感,呈密集排列,通常不融合。
痱子的皮疹特點是:與溫度變化有一定關係。
在受熱後出現,待溫度下降後,痱子會逐漸消退。
從感覺上來講,痱子只有輕微癢感,這也是和濕疹的不同之處。
護理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別再讓寶寶受熱了,出汗後要及時擦拭清洗乾淨,然後塗抹上潤膚霜或者液體痱子水,最好別用痱子粉。
因為痱子粉遇到潮濕或者水分,容易形成硬結,不但不能保持皮膚乾燥,而且硬結會刺激局部的皮膚,加重皮疹。
如果痱子嚴重的話,可以外用一些收斂、消炎的藥物,比如爐甘石洗劑。
同時注意給寶寶勤剪指甲,以免寶寶抓撓皮膚。
如果痱子繼發了細菌感染,最好帶寶寶儘快去醫院,由醫生幫忙處理。
第二種:蕁麻疹
病因:引起小兒蕁麻疹的原因有很多,小兒蕁麻疹多是過敏反應所致,其常見多發的可疑病因首先是食物,其次是感染。
不同年齡的人因飲食種類不同,引起蕁麻疹的原因也各異。
2-7歲的小兒缺乏自治能力,往往易被蟲咬,或與花粉、粉塵、蟎及寵物如貓和狗的皮毛等接觸,它們均易成為過敏的原因。
兒童期及幼兒期的小兒抵抗力偏低,容易患各種感染,因此化膿性扁桃腺炎、咽炎、腸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成為蕁麻疹的誘發因素。
症狀:患病寶寶皮膚表面會水腫、出現紅斑,寶寶會感到瘙癢,不斷用小手去抓。
一般疹子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後消失,但也有時會持續幾天。
小兒蕁麻疹症狀不超過6周為急性,超過6周為慢性。
慢性蕁麻疹是對特定抗原發生過敏反應。
蕁麻疹以在身體的各部位循環出現為特徵。
有時白天好好的,一到晚上就會變得嚴重。
吃了特定的食物、被螞蟻等昆蟲叮咬後,或者因為心理上興奮後皮膚的一部分發紅、發脹、瘙癢。
有過敏反應的寶寶還會腹瀉或嘔吐,而且打噴嚏、流鼻涕。
有的寶寶還會感到頭暈或者呼吸困難。
護理方法:
1、寶寶出現蕁麻疹之後,爸媽要注意觀察引起寶寶蕁麻疹的過敏原,避免再次接觸可疑過敏原,停服、停用引起過敏的藥品和食物。
2、寶寶癢得厲害可以外塗爐甘石洗劑等藥水,以減緩瘙癢症狀。
3、剪短指甲。
把寶寶的指甲剪短,防止寶寶抓破皮膚引起感染;還可以用其他方法分散患兒的注意力,不要讓他總注意皮膚瘙癢。
4、保持皮膚清潔。
要保持寶寶的皮膚清潔、乾燥,預防繼發感染。
5、注意室內通風、乾淨。
寶寶活動的室內要保持通風、整潔、乾燥,不要放置可能引起過敏的花卉,也不要噴洒殺蟲劑、清香劑等化學藥物,以免致敏。
6、加強身體鍛鍊。
寶寶要加強鍛鍊,參加各項有利於健康的運動。
如夏季可以從用冷毛巾擦身逐漸過渡到用冷水沖澡,以便增強皮膚的抗病能力。
7、飲食清淡,忌食魚、蝦、蟹、羊肉等發物,以及辣椒、咖喱、蒜等辛辣刺激類調料。
8、保持生活規律,讓寶寶保持精神愉快,積極治療胃腸及內分泌疾病。
第三種:脂溢性皮炎
病因:嬰兒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礎上所引起的皮膚繼發性炎症,好發於出生後2周的嬰兒。
症狀:寶寶頭面部會出現紅斑,表面有油膩狀鱗屑,以寶寶眉區、鼻唇溝、耳後和頭皮為重,有輕微瘙癢。
護理方法:
症狀較輕的脂溢性皮炎通常不需要治療,可在3-4個月後自愈。
但在這期間要注意清洗結痂,因為頭皮部的層層結痂不但會影響寶寶頭髮的生長,還易因為寶寶撓抓破皮繼發細菌感染。
給寶寶清洗結痂時,動作要輕柔,方法和常規清洗方法一樣。
對於頭皮上的痂狀物,還可以用清潔植物油塗在頭皮的表面,便於脫痂。
千萬不要用手指去硬摳,更不要用梳子硬刮,以免損傷頭皮而引起感染。
對於症狀嚴重的寶寶,可給寶寶塗抹非激素類抗炎藥,如丁苯羥酸乳膏。
第四種:新生兒痤瘡
病因:寶寶在出生前從母體獲得了過多的雄性激素,出生後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分泌過多的皮脂會瘀積在毛囊內,致使皮膚形成粉刺樣毛囊性丘疹。
症狀:新生兒痤瘡跟濕疹很難鑑別,甚至連很多醫生都會誤診。
一般而言,濕疹是一個個的密集的小紅點,可是痤瘡的小紅點裡通常都帶有一些白白的粉刺,就像青春痘一樣的。
而且濕疹是全身性的,而痤瘡只會出現在寶寶的面部,極少偶爾會出現在寶寶背部或下巴。
通常在出生後數天至4周以內出現,多見於男孩,主要發生在面頰、額及頦部,以丘疹和膿皰為主,偶見黑頭粉刺,少見結節和囊腫。
護理方法:
嬰兒痤瘡不痛不癢,對孩子沒什麼影響,而且在持續3~4個月後會自行消退,所以通常無需治療。
但是要加強護理,每天清水洗臉就行,不要使用其他洗劑或油劑,同時注意不要捂熱。
第五種:猩紅熱
病因:猩紅熱傳染源是被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非猩紅熱患者,如急性扁桃體炎、咽炎或其他呼吸道有鏈球菌感染但未發病的帶菌者等。
因此,在幼兒園常常可見到這樣的現象,即有的寶寶患了上感冒後,很快就患上了猩紅熱,或是家裡爸爸、媽媽患了扁桃體炎、咽炎等疾病,使寶寶感染上猩紅熱。
症狀:猩紅熱發病後會出現咽喉痛、發熱、頭痛、腹部疼痛、頸部淋巴腫大。
起病1~2天後,紅色的疹子開始出現,摸上去的手感像砂紙一般,7~14天後疹子退去並伴隨著明顯的脫屑。
護理方法:
1、切斷傳染源
猩紅熱的傳染性極強,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的,一定要經常保持居室內空氣新鮮,少帶寶寶去公共場所,多去空氣清新的花園玩耍或散步。
幼兒園發生流行時,可每天採用鹽水漱口,對患病的寶寶應馬上進行隔離治療,一般治療7天後方可解除隔離,以免傳染給別的寶寶。
無論是幼兒還是大人,只要與猩紅熱患者有過密切接觸,都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趕快服藥預防,如服用複方新諾明片、注射青黴素等。
2、醫院治療
寶寶患了猩紅熱,必須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療,早期注射足夠的青黴素,不可隨意停藥,需要聽從醫生的囑咐繼續用藥1周,直到症狀完全消失、咽部紅腫消退才可停藥。
切不可當成普通的感冒,否則,體內的溶血性鏈球菌並未完全消滅掉,會引起很多嚴重的併發症。
3、休息加營養
患病的寶寶一定要臥床休息,多喝白開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飲食。
第六種:水痘
病因:水痘傳染性很強,一般寶寶的水痘都是周圍病毒攜帶者感染所致
症狀:主要是遍及全身的癢感的疹子、紅色的斑點或者水泡。
水痘的皮膚症狀會經過以下幾個階段:水泡、破裂、結痂、脫落。
此病還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比如肺炎、腦損害,甚至死亡。
護理方法:
兒童出水痘,如果病情不是很嚴重,媽媽們可以選擇一些藥膏,比如龍膽紫、石碳酸液等塗抹在患處。
但寶寶的情況一旦嚴重,要馬上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1.寶寶如果是皮膚破損,可以選擇在患處塗10%龍膽紫等。
2.寶寶如果是皮膚搔癢,可以選擇在患處塗2%石碳酸液或爐甘石洗劑等。
3.寶寶如果是皰疹破裂,可以選擇在患處塗搽新黴素軟
膏。
4.寶寶如果發熱,建議用物理降溫,不建議選擇阿司匹林,因為這樣會增加患上瑞氏綜合徵的危險。
5.皮膚有繼發感染,或合併肺炎、敗血症者。
寶寶如果有上訴情況,可分別選用磺胺或抗生素等。
第七種:膿皰病
病因:因為小寶寶感染了金黃色葡萄球菌,這種真菌進入皮膚後,就會開始破壞表皮細胞的粘附性,之後寶寶的皮膚就會起大皰了。
症狀:期初寶寶臉上和手上會出現紅色皰疹,紅色的斑點開始為針尖大至豆大的紅色斑點,其上迅速出現水皰,水皰迅速擴大,由豌豆到核桃大或是更大,皰周圍有炎性紅暈,皰膜較薄、易破,1~2天後,大皰內液體變濁,或是皰底先有些黃色膿液,但整個大皰多數會化膿,起初大皰很飽滿,隨後不斷擴大而鬆弛,皰膜破裂後,露出潮紅、光滑的糜爛面,然後結成薄痂,別處又可出現大皰,可成片糜爛而像一般的天皰瘡。
其多半發生於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也可廣泛發生於軀幹和四肢,而掌跖常無損害,有時損害也發生在黏膜上或波及手指而引起化膿性甲床炎或甲溝炎。
另外,寶媽要注意了,本病開始階段全身症狀不明顯,隨病情進展,可出現發熱、腹瀉、肺炎、腎炎,腦膜炎甚至敗血症等,導致患兒死亡。
護理方法:
1、保持皮膚清潔
對於症狀較輕的寶寶來說,清潔好皮膚就能讓膿皰瘡快速治癒了。
一天兩次用溫水和抗菌香皂輕輕洗去寶寶皮膚上的結痂,然後拍干。
2、使用抗生素藥膏
用抗生素可以消除感染,把藥膏抹在寶寶受感染的皮膚上,用醫用紗布把寶寶長膿皰瘡的部位鬆鬆地包紮起來以免寶寶把膿皰瘡抓破。
3、及時就醫
如果寶寶的膿皰瘡過於嚴重且反覆發作,媽媽們最好把寶寶帶到醫院及時就醫,以免病情越來越嚴重。
4、注意衛生清潔
經常給寶寶修剪指甲以免抓破膿包。
衣服、尿布等應每天煮沸消毒一次,烈日下曝曬被褥。
生活用品經常性消毒不要和其他人混用。
第八種:傳染性紅斑(五號病)
病因:傳染性紅斑傳染性很強,一般是由寶寶接觸到病毒攜帶者以及患者時所傳染。
症狀:傳染性紅斑發疹時呈紅色,症狀較輕,不發燒,最高到37.5℃。
發疹初期,常由臉上然後向上肢、下肢、胸前、背後、臀部發展、呈斑點狀,稍癢。
護理方法:
像對待感冒一樣對待這種病毒,讓寶寶多補充水分,多休息。
和大部分病毒感染一樣,傳染性紅斑只要過一段時間就能自然康復。
到寶寶出現紅斑時,他可能已經不再覺得不舒服了,但在這之前,你可能需要問問醫生是否該給寶寶吃對乙醯氨基酚(也叫撲熱息痛)或布洛芬來緩解發燒和其他不舒服症狀。
請遵醫囑確認寶寶服用對乙醯氨基酚的準確劑量。
千萬不要給寶寶吃阿司匹林,它可能會引起雷氏綜合徵(也叫瑞氏綜合徵),這是一種非常少見但可能會致命的疾病。
第九種:疥瘡
病因:疥瘡由人型疥蟎通過直接接觸而傳染,也可通過病人使用過的衣物而間接傳染。
當寶寶在學校集體生活中接觸到患有疥瘡的兒童,寶寶也會受傳染而患病。
症狀:疥瘡結節是指疥瘡嚴重時候在皮膚薄嫩地方出現黃豆大或綠豆大的硬疙瘩。
疥瘡是疥蟲寄生在人體表皮層引起的皮膚炎症,是一種可以發生在人體任何一個部位的傳染性寄生蟲病。
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能造成個人、家庭、集體之間的相互傳染。
疥瘡常伴有瘙癢症狀,夜間尤其嚴重。
護理方法:
寶寶患了疥瘡,在治療時疥瘡的用藥應該聽從醫生的指導,醫生會根據患兒的情況做出全面的分析後再決定用藥。
注意寶寶的個人衛生,寶寶的衣服、被褥、床單要用開水燙洗,因為這些物品上都有殘留的疥蟲,若是不將其殺死,則還會造成患者的第二次感染。
第十種:癬
病因:長癬有三個原因,一,寶寶缺乏維生素,二,寶寶缺水,三,細菌感染。
症狀:剛開始是一個個小紅點,乾燥的皮膚上還會有些小鱗屑脫落,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有癢感的凸起的紅色環狀腫塊,還會有水皰,邊緣有鱗屑。
護理方法:
一,寶寶要多吃些含纖維和維生素的水果及蔬菜,對寶寶的恢復有好處。
二,寶寶缺水,皮膚乾燥,媽媽要多給寶寶補充水分,夏天天氣炎熱,寶寶很容易缺水,媽媽要多提醒。
三,細菌感染,長癬也是有病菌入侵才得的,媽媽要勤給寶寶剪掉指甲,指甲長了容易感染皮膚會使癬更大,所以要注意寶寶的衛生
第十一種:手足口病
病因:寶寶與病毒攜帶者親密接觸,或者接觸帶病毒的物品以及吃有病毒或蒼蠅叮爬過的食物。
症狀:寶寶發病時常以發熱起病,但以低熱者居多約點半數。
且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厭食等症狀。
臨床以口腔、手足皰疹為主要特徵。
口腔皰疹見於舌、頰粘膜、硬齶、口唇、咽及扁桃體,並迅速破潰形成潰瘍。
皮疹多見於手足遠端、手指指間,足跟邊緣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見,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布的丘疹樣皮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
護理方法:
1、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
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
2.適當給寶寶補水和營養,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4.將維生素B2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或塗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2 、維生素C。
5.皮疹護理:
(1)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2)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
(5)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6)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喝水。
(7)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給予散熱、多喝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
第十二種:嬰兒玫瑰疹(急疹)
病因:造成病因的第六型與第七型皰疹病毒,隨時都在空氣間存活、移動,而導致寶寶患玫瑰疹的途徑為口沫、呼吸傳染。
症狀:一旦寶寶患玫瑰疹,就會出現發熱症狀,通常會高熱至39~40攝氏度,且體溫起伏持續三天。
待高熱結束之後,就會在寶寶的軀幹與肚子,看到淡淡的粉紅色小疹子逐漸浮現,有些寶寶的臉上也會出疹,尤其是集中在耳後部位。
護理方法:
嬰幼兒玫瑰疹屬於良性疾病,只要排除患其他疾病(例如腸病毒、流感、泌尿道感染等)的可能性,其實就可以採取支持性療法,待病情自行康復即可。
由於患玫瑰疹的寶寶會反覆發熱,很容易脫水,因此除了補充足夠水分之外,也可以適量使用口服退熱藥,讓體溫下降一些,舒緩寶寶不適。
此外,父母也可以幫寶寶洗溫水澡,既能恢復體內循環,也能適當降溫,有助於預防寶寶熱痙攣。
所以除了濕疹以外,綜上所述的十二種常見的寶寶皮膚病,爸爸媽媽們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深度了解每一種疾病的症狀以及引發這種疾病的病因是什麼,儘可能的避免自己的寶寶感染引發皮膚性疾病的出現,一旦發現寶寶有發病情況,要及時到醫院確診,不要亂用藥物,確診以後再根據相關情況和醫囑對寶寶進行合理的護理。
媽媽必看 | 新生兒皮膚問題大匯總
新生兒出生後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皮疹,這常常困擾我們經驗尚淺的寶媽們。事實上,一些看似嚴重,讓家長特別緊張的新生兒皮膚狀況,卻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沒有任何治療的必要;另外一些也可能是嚴重疾病的早期...
除了濕疹和痱子,寶寶皮膚疾病媽媽知道多少種 上集
導讀:人們對於夏季的影響,都是炎熱,出汗,乾旱,求雨。而媽媽們更關注的是夏季里寶寶需要如何來保護,寶寶在夏季太容易患上皮膚上的病,最常聽到的就是濕疹和痱子。痱子和濕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聽到最多的...